(Miya 作品) 中國式社會關系里,最讓人抓狂的是“四大寬容定律”:大過年的、人都死了、來都來了、都不容易。 中國式婚姻關系里,也有一套讓老公理直氣壯、老婆有口難辨的四大寬容定律:她是我媽、我媽不容易、年紀大了、讓讓咋了。 前幾天就有個男人甩出“四大定律”,聯合自己爹媽把老婆罵哭了。 其實也就為了屁大點事: 過年時,兒媳按照當地迎神儀式的習俗給婆家做了一大桌菜。因為媳婦母親過世早、家里只有年邁的老父,心疼爸爸的兒媳就把自己爹接來了。 這下,看不起她娘家人的婆婆炸了,對辛苦忙活大半天的媳婦破口大罵,最后連桌都不讓媳婦上。 婆婆和媳婦結了怨,誰也不搭理誰。結果前幾天兩人在理發(fā)店遇到了,就都沒有打招呼。婆婆越想越氣,就把公公和兒子挑撥起來,聯合批評媳婦不孝順。 ——總之,這是我媽、我媽不容易、我媽年紀大了、你是晚輩、你就該賠禮道歉! 這天高三的女兒正好休假在家,目睹了事情全部經過的她站出來力挺媽媽,也被爸爸的“四大定理”懟了。氣不過的孩子當場吵不過媽寶爹,干脆就給他寫了封信。 她沒想到、她的父親也沒想到,他們之間的第一封信,居然是以這樣的原因誕生的吧—— 爸爸:感覺好像還沒給你看過我寫的什么東西,沒想到第一次給你看是這種原因。 她在信里描述了當時爸爸一家人對媽媽做的事——理直氣壯的、毫無愧疚的欺凌: “你還能記得昨天你和爺爺怎么樣的嗎?” “你護著奶奶,只因為她聽到了一句你們沒聽清甚至沒聽到的話,而媽媽沒有讓步,沒有承認,并且至今沒有釋懷,對不對?” 女孩憤怒而心痛的說: “奶奶是你媽媽,但你也要意識到,***,你的老婆,我的媽媽,我也護著她,像你護著奶奶。” 她的媽媽如果看到這句話,一定會覺得溫暖而欣慰吧?自己憋屈到講不出的道理,被女兒鏗鏘有力的講出來了。 這一刻,就算全天下都站在自己的對立面,還有這么貼心的女兒和自己站在一起、支持著自己??! 面對父親的萬能四大定律的狡辯,懂事的女兒抽絲剝繭的反駁。從言辭懇切的說外公對媽媽的重要性,到反駁父親蓋下來的“長幼尊卑”的大帽子。 沒被父親那套奇葩力量綁架的女兒,擲地有聲的告訴他: “對錯不分人,如果因為是老師,是長輩,就忍氣吞聲,從某一個方面來說,是不是降低了自己做(作)為個人,做(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尊嚴?” “別把‘老師’、‘長輩’這種身份過分夸大了,大家都是人,哪里得分個誰長誰尊?倚老賣老這種話,誰都不想說!” 關于奶奶和媽媽之間存在的問題,女孩是這樣看的: “婆媳之間的問題輪不到我來說,也不是只有我們家有……弱化婆媳矛盾的關鍵是作為中間人的老公的態(tài)度……但很明顯,你做錯了,你一邊倒了?!?/p> 連上高中的孩子都知道:家庭關系中、婆媳關系中,最重要的是老公的態(tài)度和做法,為什么還有那么多媽寶男一頭栽進“我媽最大”的偏袒偏護中,愚昧地要讓媳婦伏低做小、忍氣吞聲的“成全”他的孝順? 當他們這樣做的時候,又有幾個人想過:這樣的老公、這樣的父親,會給孩子塑造怎樣的婚姻觀?又會給她造成怎樣的影響? 女孩說:“我很害怕,也很失望,我怕如果我以后結婚了,我老公也是這樣怎么辦?我很失望,我印象里的爸爸不應該是這樣的。你這樣的做法,甚至讓媽媽產生了‘她在這個家永遠是個外人’這樣的想法。” 不知道這位爸爸看到信之后作何感想?有沒有一絲醒悟?尤其對女兒已經產生的婚姻陰影,他是否意識到,自己在婆媳矛盾中無條件倒向婆婆一方的做法,已經扭曲了女兒的婚姻觀。 自家的女兒終究也會成為別家的媳婦,他會不會舍得讓女兒的未來陷入妻子這樣孤立無援的境地? 連女兒都清楚:“你要想到,你還有大半段人生沒過,而這大半段人生,這幾十年,會陪你過的是媽媽,不是爺爺奶奶?!?/strong> 女孩的早慧讓人欣慰且心疼,以前我們總以為孩子這不懂那不懂,其實在你不曾察覺的時候,他們早已默默長大,擁有比你預料中還要成熟的思想,孩子對家庭矛盾的感知力,也是大人不能忽略的。 在十幾歲的孩子都渴望在家庭中獲得平等和尊重的時候,那些老公呢?那些還把“孝順大過天”掛在嘴邊、無條件的哄自己媽高興、同時無條件要求妻子委屈犧牲的媽寶男們呢? 婆媳矛盾,就像一個無解的循環(huán),很多人都會用一句“婆媳生來就是天敵”“婆媳矛盾是幾千年都解決不了的難題”來一笑帶過。但,這個循環(huán)并非無解——一個男人的態(tài)度足以影響三代人: 小時候,看到媽媽受奶奶欺負,爸爸沒有挺身護妻,自己小小身軀又不足以保護她,于是長大后想要加倍補償; 結婚后,懷著“我媽這么多年不容易”的虧欠心理,希望妻子永遠和自己一個立場,再委屈也要讓著婆婆; 在新一輪婆媳矛盾中長大的孩子,又像當年的自己,把媽媽的委曲求全看在眼里,漸漸長成別人家愚孝的媽寶或是不敢結婚的剩女…… 于是,兒子又成為下一個你,讓女兒變成下一個委曲求全的妻子、或對婚姻和人生喪失希望。 總之,孝順是好的,有孝心也是好的。但家庭矛盾里,男人若是媽寶,傷害的不僅是自己的婚姻,更是孩子未來的婚姻。 媽寶男們醒醒吧,大清亡了,你們也早該長大了! 小女孩的信如下: 爸爸: 感覺好像還沒給你看過我寫的什么東西,沒想到第一次給你看是這種原因。 關于昨天的事,奶奶一邊說“不要說了”,一邊又只是天天想著,你說媽媽一直記著那件事這么清楚,你、爺爺、奶奶,又何嘗不是都清楚地記著? 你還能記得昨天你和爺爺怎么樣的嗎?兩個大男人,并排站在媽媽的對立面,一起在說她。如果昨天我不在家,你們會怎么樣?你們兩個說自己沒有在罵她,我覺得有,而且罵的很兇。如果你覺得這樣都不算罵人的話,什么才算罵?滿口臟話才算嗎?如果昨天我不在家,我沒有和她站在一起,你們說媽媽她哭到崩潰,去和奶奶道歉,你們會覺得是自己講道理講通她了嗎? 你護著奶奶,只因為她聽到了一句你們沒聽清甚至沒聽到的話,而媽媽沒有讓步,沒有承認,并且至今沒有釋懷,對不對?奶奶是你媽媽,但你也要意識到,***,你的老婆,我的媽媽,我也護著她,像你護著奶奶。 我跟你說了,如果有人污蔑你,說你說了根本沒有說過的話,我也絕對不會讓步,被人罵死我也不會,因為你是我爸爸,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為什么是之一,因為還有媽媽,還有**。媽媽沒有媽媽,外公一個人占了兩個人的位置,所以不管是你還是爺爺奶奶,都應該理解外公在媽媽心里的地位。你昨天反問我,“難道老師無緣無故罵你,你就不叫他老師了嗎”,對,我不會了。但這有個前提,就是如果我跟他解釋了,他還固執(zhí)己見,認為自己是對的。對錯不分人,如果因為是老師,是長輩,就忍氣吞聲,從某一個方面來說,是不是降低了自己做(作)為個人,做(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尊嚴?別把“老師”、“長輩”這種身份過分夸大了,大家都是人,哪里得分個誰長誰尊?倚老賣老這種話,誰都不想說。說到底,還不是為了個面子的問題?你們是覺得奶奶做(作)為一個長輩,不應該主動認錯,有損面子。那媽媽呢?對于奶奶,她是小輩,小輩就沒有面子了?更何況你和爺爺兩個大男人一起說她,你說爺爺在給她臺階下,這不是給臺階下,這是讓她更加難堪。 婆媳之間的問題輪不到我來說,也不是只有我們家有。網上有無數婆媳矛盾比我們家更尖銳的家庭,這么多人相同又不同的經歷,最后總結出來,且不說解決,弱化婆媳矛盾的關鍵是作為中間人的老公的態(tài)度。最好的辦法是老公對自己媽媽說她的不是,說老婆的好;對老婆說她的不是,說婆婆的好。但很明顯,你做錯了,你一邊倒了。我很害怕,也很失望,我怕如果我以后結婚了,我老公也是這樣怎么辦?我很失望,我印象里的爸爸不應該是這樣的。你這樣的做法,甚至讓媽媽產生了“她在這個家永遠是個外人”這樣的想法。醒醒吧,大清亡了,現在不以血緣辨親疏了。我不知道如果以后我也遇到了這種事,你會是什么想法。 你要想到,你還有大半段人生沒過,而這大半段人生,這幾十年,會陪你過的是媽媽,不是爺爺奶奶。 媽媽是什么樣的人我們清楚,奶奶是什么樣的人你比我們清楚,她們兩個遇一起,誰更過分,大家清楚。奶奶對我們怎么樣,你無法感同身受,但她對叔叔兩個兒子怎么樣,對嬸嬸怎么樣,我看得見。你清楚,但你不承認,不說,我們家哪次吵架不是因為她? 所以這一次,我無條件幫媽媽。至于我為什么寫了這么多,希望你能仔細想想。以前我不敢說,這次我一定要說,我不希望她在我心里僅有的一點好感因為這件事蕩然無存。 有很多話不尊敬、很狂妄,我先道歉,對不起,我不希望因為她,因為這種事,搞散我們家。 |
|
來自: 萬象更新999 > 《婚姻保衛(wèi)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