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友李先生拿到腎病3期的診斷書,遲遲不敢相信。作為患糖尿病十多年的“老糖尿病友”,竟然不知道糖尿病還能引起腎病。“糖尿病患者腎臟受損幾率與風險遠遠高于非糖尿病患者。隨著我國糖尿病患病率不斷增長,糖尿病成為我國慢性腎病發(fā)生的首要病因。有研究顯示,約65%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糖尿病腎病風險或腎功能已有下降。瑞京主任醫(yī)師,楊玉芝教授表示。 她提醒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腎損傷往往在無聲無息中發(fā)生,癥狀不易察覺。相當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像老李這樣一經檢查就到了腎病晚期。建議糖尿病患者從糖尿病確診之初就要加強腎功能監(jiān)測,一旦確診糖尿病,應一年至少做一次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在日常用藥上也一定要謹慎,可優(yōu)先選擇腎毒性較小的藥物。 楊玉芝說,“糖尿病友”的腎臟之所以極易“受傷”,是因為他們的腎不僅要負責清除血液中的代謝產物,還要承受糖尿病發(fā)展進程中對腎臟帶來的傷害。糖尿病患者的長期高血糖會損傷人體血管內皮功能,造成腎小球微血管病變,引起蛋白排泄和濾過異常。若腎小球損害不斷加劇,會造成漸進性腎功能損害,出現大量蛋白尿。 一旦進入大量蛋白尿期,患者將很快進展至終末期腎病,也就是通常說的尿毒癥。這是糖尿病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除糖尿病疾病本身對腎臟的損害外,長期服用多種藥物也是糖尿病患者腎臟易受傷的重要原因。不少糖尿病患者還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多種疾病,尤其是老年患者多數需要長期服用多種藥物。而目前包括口服降糖藥在內的大部分藥物,都通過肝臟代謝、腎臟清除,腎臟的負擔就更重了。 楊玉芝指出:“由于糖尿病引發(fā)的糖尿病腎病晚期具有不可逆性和治療的困難,因此,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從治療之初就要有護腎意識。一方面,每年要進行腎功能監(jiān)測;另一方面,可考慮選用較少經過腎臟排泄,特別是已經出現腎損傷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選擇主要經膽汁和腸道排泄的口服降糖藥物,目前這樣的降糖藥也已經納入國家醫(yī)保目錄。 另外,日常要密切關注自己的腎臟狀況,若出現泡沫尿、身體不同部位的水腫、血壓升高等患腎病信號,應盡早到醫(yī)院排查。若出現腎功能減退,糖尿病患者應積極與“一體化”糖尿病管理團隊的醫(yī)生溝通,找到適合自己的個性化治療方案。 糖尿病腎病預防5要點 糖腎發(fā)現率低主要還是因為早期癥狀不明顯,等癥狀明顯了有比較嚴重了。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雖然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有時也會有泡沫,但是發(fā)生腎病后出現的有蛋白尿的尿液比較渾濁。這時候最好及時去醫(yī)院進行檢查。
對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糖友來說,要經常測量血壓來穩(wěn)定病情。血壓相對穩(wěn)定的糖友可以每周測量一次血壓,血壓波動大的糖友每天早、中、晚都要測量血壓。血壓以不超過140/80毫米汞柱為正常。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血糖,可以經常檢測血糖是否正常,空腹血糖不超過7.0毫摩爾/升、餐后血糖不超過10.0毫摩爾/升、糖化血紅蛋白不超過7.0%為正常。另外,血脂也要注意,因為血脂超高也是糖尿病腎病的重要誘因。血糖控制的好,病情穩(wěn)定,才不容易并發(fā)腎臟疾病。
糖尿病患者多數需要長期服用降糖藥,而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雙胍類、磺脲類等降糖藥多是經過肝腎排泄的。 因此長期服用對腎臟是有所損害的,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果腎臟發(fā)生了異常,就必須換藥,服用不經腎臟代謝的降糖藥或胰島素,以免加重腎臟負擔,惡化病情。
單憑觀察尿液并不能判斷所有情況,因此必要的尿微量白蛋白檢測還是要做的。有5年以上糖尿病病史以及血壓較高的糖友,最好每三個月篩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普通糖友最好每年檢查一次,以及時發(fā)現病情。 糖腎可以說最難治療的腎病,糖尿病患者小心一些就是對自己最大的關愛。 微信公眾號tnbtbzc(糖尿病同伴支持),關注學控糖技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