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基本是小班開始進行培養(yǎng)的,我認為3歲前還是需要給孩子一個自由玩樂、開放的童年,3歲是他們真正融入群體生活,真正開始接觸約束和規(guī)則的時間,我是選擇了在這個點同步進行的培養(yǎng),當然有一種情況我建議可以比這個點再早一些,這個是后話,下文中我會說到。
1.小班,每天固定時間從培養(yǎng)學習興趣著手
這個階段的孩子還屬于好動,自我約束力差,專注力差的時候,一本正經(jīng)的教學模式肯定是不被孩子所喜愛的,如果小班對孩子有所規(guī)劃,還是建議采用比較童趣的游戲類的方式進行,并且每天時間不宜過長,一般20-30分鐘孩子是可以接受的,雖然時間不宜長,但是建議每天必須固定一個時間進行這項工作,因為這是后續(xù)養(yǎng)成習慣的開篇重點,讓孩子自己知道每天有一個時間是需要靜下心來和父母在一起做一件事的。
我對孩子小班的規(guī)劃是進行真正意義上的英語啟蒙,之前的英語啟蒙還是以磨耳朵,看雙語動畫片為主,讓孩子接受英語,不覺得英語是一個很怪異的東西,從小班我覺得可以開啟真正的啟蒙了,個人的觀點英語的根本還是詞匯量,所有的聽說讀寫都是基于你可以聽懂理解這句話,而對于單詞的儲備就尤為重要,所以小班除了給孩子報了一個音樂的啟蒙班,其余的時間我都花在了英語單詞上。
我并沒有選擇給孩子報班,一方面覺得這個階段的啟蒙班會讓孩子感到好玩,但是真正能學到的真的不多,第二方面是因為學習效率的問題,我認為我在家教效率會比機構來得高效,所以我選擇在家自己弄。工具也是很簡單的,就是單詞卡片,每天固定在6點到6點半之前,每次6張單詞卡片,先根據(jù)圖案讀這個單詞給孩子聽,再進行搶詞卡的游戲,就是把單詞卡片放在桌上,我說一個孩子和我同時開始搶,當然這個過程需要掌握一個平衡,適當?shù)囊潘荒芸傋尯⒆虞?,輸了孩子也沒有成就感,會產(chǎn)生厭煩的感覺,但是也不能總讓孩子贏,總讓他贏一來他覺得沒有挑戰(zhàn)性,另一方面自信心爆棚也不是好事,所以這個度是需要家長自己去掌握的。就這樣,同樣的一件事,換成不同的方式去游戲,比如把單詞卡片藏起來,和他說玩找單詞卡片的游戲,用簡單的英語和他說這個卡片放在了哪里,這個哪里也是他已經(jīng)學過的東西,比如放在了桌子上,他反應出桌子就會去桌子上找,找到了再讓他讀一下找到的詞卡……反正就是過一陣子就要換一個游戲方式,保持新鮮感,說起來很容易,但其實挺花心思的。
就這樣,搶了一整個小班,孩子認識 了大約500左右的單詞,整套詞卡基本全教完了,能夠雙向反饋的大概有3分之2,還有3分之1只能聽到英語說中文,如果我說中文不能馬上反應出這個英語,只有看著單詞卡片才能說出英語,因為小班的這樣的一種興趣式的學習,孩子對英語是真心不排斥的,并且也學到了東西,這也為他現(xiàn)在英語學習的道路奠定了基礎,從中班開始到目前,不同機構給我的反饋都是孩子的詞匯量不錯,聽力理解也很不錯,我們就是普娃,和牛娃沒有辦法比,所以這里推薦的是方式,可能小班的這500詞匯量牛娃是不放在眼里的。
類似于中班開始數(shù)學的啟蒙也是用同樣的方式,都是先通過游戲來導入,在游戲中讓他學習了方法,然后再開始真正的一本正經(jīng)的學習,但是每天固定的這段時間不管是做什么都是存在的,必須坐在桌前安靜的做一件事,這是我的要求。
其余的時間就是娃瞎玩時間,他想干嘛干嘛,有時候畫畫,有時候做做邏輯狗,不過更多的時候他喜歡把他的小汽車都拿出來在地上一字排開,玩那些在我眼中非常傻又不知道有啥樂趣的游戲,反正這是他的時間和自由,我就當看不到。。??床坏健?。。看不到。。。。
2.中班,開始拉長學習時間,并且采用混合式教育模式
因為有小班這一年的時間做基礎,孩子已經(jīng)習慣了每天花一段時間坐在桌子前面和我說一起做一些事,所以對于中班半正經(jīng)的學習模式打下了基礎,同時中班了孩子各方面的定力會比小班來得強,所以中班開始逐步拉長了學習時間,時間變成6點到7點,時長一個小時。
剛剛轉變的時候其實孩子是抵觸的,所以那個時候我引入了獎勵機制,只要把我說的事都做完了,就有一顆五角星(這個機械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但是方式內(nèi)容上和中班是不同的,后續(xù)細說),那個時候定的標準是,10顆五角星換一個小玩具,20顆五角星換一個中玩具,30顆五角星換一個大玩具,到底需要什么樣類型的玩具孩子自己決定。我們家是屬于目光短淺且耐心不足的娃,他通常會選擇有了10顆 五角星就換一個小玩具,當然偶爾也會心痛努力一把20顆去換個中玩具,30顆這種情況在他身上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因為他等不及。
中班的學習基本不涉及到筆頭作業(yè),基本都是圖圖畫畫,但是中班開啟了三門主課的學習,小升中暑期開始認字,采用悟空識字,其實在中文上我之前還是有一些小后悔的,因為看到論壇上大把小班就認識多少多少字,甚至有些可以自主閱讀的貼子,現(xiàn)在以大半過來人的經(jīng)驗來看,對于這樣的自主閱讀我是抱有質疑的,這個是后話,暫且不說,不是說沒有,而是真正意義上的不是太多,我也怕實話說多了被噴。但是以目前娃的狀態(tài)來說,其實小班和中班開始差異不算很大。之所以選擇悟空識字,一來是形式比較能被這個階段的孩子接受,二來是因為四五快讀我也買了一套,但是發(fā)現(xiàn)真心不太想以這種方式教他,但是不可否認,四五快讀是一套好的教材,只是我沒有這個耐心且這個教材的確有一點枯燥,三來是我想讓他在我回家前就先學完,我回來只是去檢驗他這些字學的怎么樣而已,節(jié)省時間。
數(shù)學基礎運算我也是從中班開始教的,同樣引入了游戲手法教會了娃10以內(nèi)的,我教了他二種方法,首先為了讓他感受到加減法的原理,我默許了他數(shù)手指,并且先告訴他怎么數(shù)手指會快一些,同樣也教了湊十和破十法,但是娃不愛用,他還是喜歡用原始的方法去做題,但是我也和他說了,你可以數(shù)手指,但是決對不能當著我的面,看到手拿上來在我眼前數(shù)就打手,所以娃習慣性把手放在桌子下面數(shù)…..再后來就是二位數(shù)的加減法,先教的不進退位的,再教的進退位的,在我眼里2位數(shù)的方法會了就不存在什么20以內(nèi),50以內(nèi),100以內(nèi),一通百通的事….這些也都是在游戲里完成的,簡單介紹一下我的方法,買了一個BINGO搖獎機,里面有很多不同數(shù)字的球,我先把10以內(nèi)的挑出來,和他玩10以內(nèi)的比大小,就是二個人各搖2個球,自己相加然后比大小計分,通常他算完他的,我會算我的,但是我通常都是算的比他大,他當然不服氣,會再把我的題重新算一下,就這樣一來一去,整個游戲過程中都是他在算。。。說來他運氣也不錯,贏的次數(shù)比我多,他玩的不亦樂乎。。。然后過渡到2位數(shù)的加減法,反正他對基礎運算也一點不排斥,當游戲玩。
邏輯我就不分享了,我們家就是一個渣,說了都是血與淚,反正就都是在游戲中簡單的玩玩,但是娃還沒有開竅,所以我沒有特意在中班教他邏輯,我認為還是需要遵循孩子的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對于這塊我沒有好的東西可以分享給大家。
英語學習加入中、英文繪本,什么叫中文繪本,就是讀繪本的時候就算是中文的也是中英混說的,比如有一個林林里,有很多tree,也有很多animal,有monkey,有tiger之類的,就是他會的單詞我通通放在繪本里中文的也用英語單詞說,一來可以鞏固,而來可以做到自然切換,不用在腦子里再轉換翻譯,同時也開啟了純英語的繪本,動畫片也切換成原版,這個過程中他大概就反抗了一天,說為什么不給他看中文的動畫,我說家里只有說英語的動畫,愛看不看,你也可以選擇不看……娃天生愛看動畫片,不看會死,所以他馬上接受了這個事實。
一開始肯定是看不懂的,但是他就是能看得津津有味,現(xiàn)在處于看完基本連聽帶畫面,帶猜可以完全看懂,我也沒什么特別高的要求,我的目的是讓他不排斥就OK了。
一個小時的時間里每周也會安排不同的內(nèi)容,比如涂色,比如軟陶,比如手工剪紙,做手工,玩益智游戲啥的,反正除了保證的三門學習,其它的都換著花樣上,每天保持1個小時左右,有時候也會長一些,初步的習慣就是這樣養(yǎng)成和升級的。
3.大班,升級為2小時不間斷學習,加入筆頭作業(yè),列清單,要求筆頭作業(yè)在我回家前做完
大班已經(jīng)不再有游戲式的學習了,全部都是一本正經(jīng)的學習方式了,并且從中升大的暑假開始刷基礎運算題,報了硬筆,并且每天會列一張MENU給孩子,前一天布置好后一天幼兒園回家的作業(yè),要求必須在我回家前做完,我回來只檢查,不再花時間去做,要不然2小時間的時間不夠用的。
同步獎勵的方式也改變了,我會事先讓孩子想好這次他想要的獎勵,并且根據(jù)這個價值來定出一個五角星的兌換數(shù)量,也給孩子一個權利,我們可以討價還價,至到我們二個都接受,那么這個玩具的兌換數(shù)量就定了,按個去操作。同時,五角星得到的方式也變了,不是說坐滿2個小時就可以得,而是我會針對他不喜歡的任務項給五角星,只有做了這項任務才能得五角星,這也是為了讓他不得不去完成這些他不喜歡的任務,但他對這項任務開始習慣的時候我就把五角星撤了,改成可選項,如果做得符合我要求了我才給,比如基礎運算,每天得五角星的條件是,每一天都要有進步才能得,比如今天比昨天少錯了題,或者時間短了,保持錯題量不變的前提下才可以有五角星,計時是他做題前自己在紙上寫上起始時間,做完了看一下時間寫上完成時間,如果哪一次他沒寫時間我是看也不會看的,直接撕。
除了生日、過節(jié),我從來不給孩子白買玩具,他的所有玩具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得來,也是在這一過程中讓他知道世界上沒有不用努力就可以得到的東西。
我們現(xiàn)在每天保持2 小時不間斷的學習模式,除了上廁所,就是給我坐著自己按menu上的內(nèi)容一項一項做,口頭的任務我肯定要在旁邊的,筆頭的任務除了邏輯,基本他自己完成,我不在旁邊的,做完叫我檢查,做得好有表揚,做得不好就罰題。
基本這就是我們二年多以來的生活,現(xiàn)在大班模式也一直持續(xù)中,除了我出差,或者孩子生病,又或者偶爾孩子有表現(xiàn)特別好的地方可以減免,一般天天的生活就是這樣的,這就和升級打怪獸一樣,對于我來說是這樣,對于他來說也是這樣的。
語言上有一些啰嗦,望大家見諒,后續(xù)我會再總結,給幾點建議。
所有的學習只有基于興趣的基礎上才有動力去學好,對于低年齡段的小朋友來說學習興趣真的比本質上學到的東西更重要,這是會影響后續(xù)學習的首要因素;
不是競賽跑,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才能學好,質量比速度更重要,基礎不扎實之后搭的樓就會歪,終有一天會塌的;
不是別人家的娃這個階段這個好,我們家的娃也必須要好,這需要看娃是不是能力到了這個點,如果沒有不如放一放,強扭的瓜不甜,弄到厭煩真心虧大了;
一步一步來,給娃成長的時間和空間,只要每天都有收獲,量變終會導致質變;
怎么樣讓孩子養(yǎng)成習慣我介紹的只是其中一種,并且可能適合的人群不同,如何幫助孩子養(yǎng)成習慣,看的是父母的決心、毅力和方式,如果父母本身就畏難,那么就不要說你不知道我家孩子有多難搞,對于這種說法我是不認同的,孩子現(xiàn)在才多大?你連這個階段的孩子都搞不定,以后還談什么?
并且不能間斷,不要二天打魚三天曬網(wǎng),這必須是持之以恒長期需要堅持的事,而這份堅持不取決于孩子,取決于家長。
弱點越多的孩子其實越可愛,因為比較好把握,配合適當?shù)姆绞狡鋵嶐B(yǎng)成習慣真心不難,我也見過無欲無求的娃,這類娃真心可怕強大,但必竟是少數(shù)的,如果是這樣的娃我建議在2歲左右就開始培養(yǎng),娃越小主觀意識就越弱,比較好把握。
家長怎么掌舵,孩子就會怎么發(fā)展和成長,所以家長要先有一份計劃書,還是那句話,請走一步看五步,做一個長遠的計劃,再慢慢調整。
給他們再多一些成長的時間,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來比,都是別人家的娃,人家再好和你沒半毛錢的關系,自己的娃才是親生的,逼死哭都來不及,請松弛有度,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讓娃體會到樂趣和小幸福。
只有你不放棄,娃才能更好的走下去,雖然過程是艱難的、抓狂的,但是只要能夠挺過那段時間,過了磨合期,孩子養(yǎng)成了好習慣,就可以順利的揚帆起航了。
我們應該著眼于孩子的基礎培養(yǎng),特別是普娃,什么是基礎培養(yǎng),從學科上來說具體中文閱讀,英語讀寫,數(shù)學基礎運算的準確率和速度,邏輯了解初步的套路和概念,從其它方面來說這個基礎就是保持學習的興趣、效率、習慣,這些都是地基,有了這些對于幼小銜接來說是綽綽有余的,如果是一味的注重搶跑,只在乎他學到了什么,不在乎他是怎么學到這些的,不注重這些基礎,到了小學2-3年級弊端立顯,且除非你一直搶跑,否則三年級就是一個照妖鏡,是神是妖馬上照得清楚,所以從長期考慮,普娃學前更應該注重地基的搭建,要對自己的孩子有一個清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