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7月22日,埃及軍官納賽爾領導的自由軍官俱樂部發(fā)動革命推翻了腐朽的埃及法魯克王朝,建立埃及共和國。 在介紹埃及革命之前筆者先為大家介紹納賽爾這個人,他出生于亞歷山大一個窮苦的家庭,從小生活在開羅叔叔家的納賽爾目睹了英國人對他的祖國犯下的種種暴行,導致納賽爾對英國人的仇恨,自從12歲起,納賽爾就投身反對英國人的行伍之中,17歲開始就組織反對英國人的示威游行,他前額上的傷疤便是反對英國人游行的紀念物,1937年納賽爾進入開羅皇家軍事學校學習,畢業(yè)后被分配在軍隊里當步兵營營長。 他的軍事生涯十分順利,在短短幾年從少尉提拔為中尉,不久又提升為大尉,1942年由薩達特組建的埃及第一個秘密自由軍官組織遭到破壞,納賽爾開始著手進行重建工作,因此他成為該組織的領袖之一。 納賽爾 在巴勒斯坦戰(zhàn)爭中納賽爾參與了戰(zhàn)爭,獲得了兩枚軍功章然后晉升為少校,巴勒斯坦戰(zhàn)爭讓納賽爾感覺到埃及政府腐敗到無可救藥的地步,因為庸才無能錯失戰(zhàn)機的事情讓他感覺到埃及政府不革命是無法繼續(xù)延續(xù)下去的事情。 就這樣納賽爾先生在1952年7月22日舉行革命將埃及法魯克王朝推翻,這場革命被稱之為七月革命。 自由軍官組織 在革命結束之后西方世界被埃及的政治變動給深深的震驚到了,西方世界很快發(fā)現(xiàn)雖然埃及總統(tǒng)是薩達特,但是納賽爾卻是實際領導人,不僅僅是埃及,整個阿拉伯世界都惟納賽爾馬首是瞻。 埃及末代國王 就這樣一名新的薩拉丁誕生了,西方世界開始試探納賽爾是否有意繼續(xù)成為西方國家的傀儡,很快他們失望了,納賽爾表示埃及是阿拉伯人的埃及,任何殖民者都無法在這里討到好處。 于是乎西方國家開始試圖對埃及實施經(jīng)濟封鎖,試圖逼迫納賽爾和他們妥協(xié),但是冷戰(zhàn)時期是美國和蘇聯(lián)較力的時期,蘇聯(lián)不會放過這個拓展自己勢力的機會,故此蘇聯(lián)開始援助埃及,使得埃及能夠從財政危機中緩過氣來,也因此埃及成為了蘇聯(lián)的盟友。 與此同時,為了平衡財政危機,納賽爾準備從英國和法國手里收回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是埃及運河中的黃金水道,它的開通不僅僅是埃及的驕傲,也是人類偉大工程創(chuàng)造力的展示,它全長175公里,很好地將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鏈接起來,蘇伊士運河的開通使得東方和西方的航程大大縮短,自開通以來蘇伊士運河成為世界上最重要也是最繁忙的一條航道,是埃及政府收入的重要來源,所以也是也被稱為埃及的生命線。 法國在1856年取得了開鑿蘇伊士運河的權力,但是蘇伊士運河的開鑿讓埃及政府欠下了巨額外債,到1869年的時候蘇伊士運河全線貫通,但是埃及政府財政已經(jīng)無力供給運河運營,然后在1872年的時候埃及政府將運河的44%的股份賤賣給英國政府。 在那個時候法國政府雖然擁有蘇伊士運河的52%的股票,但是法國的股票是法國私人所有,所以比較分散,而英國的股票則是政府持有,加上英國在運河內(nèi)有駐軍,所以英國實際上取得了駐軍權。 就這樣用12萬埃及勞工尸骨為代價修建完畢的蘇伊士運河落入英法手中,,蘇伊士運河成為國中之國,1936年簽訂的英國埃及同盟條約明確表示英國在蘇伊士運河擁有20年駐軍權,亞歷山大軍港是英國人的港口。 就這樣蘇伊士運河成為英國世界利益的輸送點,還成為英國人的重要海外軍事基地,同時美國也對蘇伊士運河虎視眈眈,故此納賽爾決定拿蘇伊士運河開刀,然后準備將這個盤踞埃及百余年的頑疾徹底給治好。 不管蘇伊士運河對其他國家的戰(zhàn)略利益是何等的重要,對于埃及而言除了利益之外還有更加重要的國家主權問題等待著納賽爾去解決,在七月革命勝利之后并派兵襲擊過運河的英國軍隊,經(jīng)過一番戰(zhàn)斗之后迫使英國在1954年簽訂廢除1936年的英國埃及同盟條約,并且在2年后全部撤離埃及。 不過納賽爾心里十分清楚,埃及對于蘇伊士運河并沒有什么話語權,畢竟國際蘇伊士運河公司仍然在英法殖民者手里,所以納賽爾決定通過修建阿斯旺大壩的舉措來增強埃及國力(它將會使得埃及的灌溉面積擴大6000平方公里,每年發(fā)電100億度,國民收入增加四分之一)。 但是事情遠沒有那么簡單,修建阿斯旺水壩需要13億美元的資金,為此納賽爾向英國和美國兩國以及世界銀行申請貸款,通過外交交涉英國和美國同意提供給埃及2億美元的貸款金額,而世界銀行業(yè)也答應放款2.5億美元,不過這還是不夠修建大壩的資金,于是埃及政府向蘇聯(lián)求援,蘇聯(lián)痛快的答應了埃及人的請求,給埃及政府貸款11億美元。 只是事情不會如此簡單發(fā)展,1955年7月19日美國突然宣布埃及經(jīng)濟破產(chǎn),然后宣布停止資助埃及修建阿斯壩,隨后英國和世界銀行業(yè)相繼撤消了貸款,讓埃及政府難堪的是蘇聯(lián)也無法兌換自己的承諾。 就這樣阿斯旺大壩面臨流產(chǎn)的現(xiàn)狀,而這一切的發(fā)展背后都是有深刻的原因的,在此之前埃及一直極力反對英國和美國所利用的巴格達條約,在納賽爾眼中巴格達條約對團結毫無益處,反倒是給西方國家干涉阿拉伯國家事務大開方便之門。 為了對抗巴格達條約埃及和敘利亞,沙特,也門這些國家分別簽訂了雙邊和多邊防御條約,同時埃及還鼓動約旦不參與巴格達協(xié)約,在埃及的煽動下約旦讓本國的英國參謀滾蛋回家,因此英國在約旦的影響力受挫,英國和埃及的矛盾加深了。 另外在1955年2月的時候以色列軍隊向埃及的兵營發(fā)動了進攻,摧毀了加沙地帶的埃及陸軍司令部,這是巴勒斯坦渣渣呢之后埃及和以色列之間發(fā)生的沖突,這讓埃及意識到了自己軍事薄弱的缺點,于是埃及向蘇聯(lián)求援,然后從蘇聯(lián)那里獲取了大量的戰(zhàn)斗機,轟炸機,坦克,大炮,潛艇,驅逐艦等價值2億元的武器,代價是埃及用12年產(chǎn)量的棉花支付。 埃及和蘇聯(lián)走得越近讓美國和英國愈發(fā)痛恨埃及,這也是英國和美國阻止埃及修建阿斯旺大壩的原因。 1956年5月底,美國希望埃及不再購買蘇聯(lián)軍火,被埃及解決,惱羞成怒的美國索性退出阿斯旺大壩的修建工作,美國希望給納賽爾施加壓力來迫使納賽爾向自己屈服,英國也十分贊同這種做法,而納賽爾的回復是奪回蘇伊士運河,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然后將運河所有的收入歸納到埃及政府當中。 這一舉措對于西方世界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西方世界被納賽爾的舉措震驚到了,對于英國和法國而言同樣財政困難的他們納賽爾收回運河的舉措無疑是讓他們雪上加霜。 除了埃及蘇伊士運河被埃及國有化導致收入不再歸英法所有以外,如果埃及和英國法國為敵,切斷蘇伊士運河和英國法國的聯(lián)系,對兩國而言無疑是一記重創(chuàng)。 惱羞成怒的英國本來想要使用武力迫使埃及屈服,但是英國軍隊自從二戰(zhàn)結束之后就徹底衰弱,石油只能夠供應三周作戰(zhàn)需求,法國亦是如此,于是他們準備勾結以色列聯(lián)合對埃及發(fā)動戰(zhàn)爭。 蘇伊士運河戰(zhàn)爭 蘇伊士運河戰(zhàn)爭 在經(jīng)過一番籌劃之后,一個名為火槍手的計劃被拉開序幕,英國,法國,以色列計劃于1956年9年6月開始作戰(zhàn),但是卻未能如期開戰(zhàn),照計劃此次戰(zhàn)爭部署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意圖摧毀埃及空軍奪取制空權,第二階段則是計劃對埃及的戰(zhàn)略要地進行轟炸,第三階段則是陸軍發(fā)動進攻。 只是戰(zhàn)爭形勢發(fā)展超出了以色列以及英國和法國的預料,以色列的空降部隊被埃及部隊反擊差點導致全軍覆沒,然后埃及軍隊打了一場伏擊戰(zhàn),讓以色列軍隊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隨后一埃及軍隊在戰(zhàn)略要地阿布奧格拉成功守住了陣地,直到10月31日英國和法國加入到戰(zhàn)爭來為止。 行進的埃及部隊 被俘虜?shù)陌<笆勘?/p> 正在運輸部隊的英法聯(lián)軍運輸船 聯(lián)合國設立非交火地帶 但是英國和法國的進攻力量僅僅限于空襲,除了派出陸軍進攻塞得港之外英法聯(lián)軍并沒有取得什么進展,更何況塞得港的進攻還被擊退了。 不過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美國早就把英法在中東的勢力欲除之后快,隨著英法入侵埃及嘗到挫折美國大喜過望的通過聯(lián)合國督促英法以三國停戰(zhàn),然后將蘇伊士運河的所有權劃分給埃及,就這樣納賽爾成功的從英法手里奪回了蘇伊士運河的所有權為埃及革命增添了最后的果實。 |
|
來自: 金色年華554 > 《世界近現(xiàn)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