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聽一曲「關(guān)山月」 ▼ 所彈古琴為 元 仲尼式古琴「鈞天雅奏」,「鈞天雅奏」是中國古琴遞藏史上最為神秘的名琴。元代趙孟頫訪得,藏入松雪齋,琴背刻「絕世之音」,在入藏松雪齋近八百年間,不近庸耳,現(xiàn)實的成為「絕世之音」。
竹林七賢之一,那個擅彈《廣陵散》的嵇康,曾作過一篇《琴賦》,在賦的末尾他說,“良質(zhì)美手,遇今世兮;紛綸翕響,冠眾藝兮;識音者希,孰能珍兮?能盡雅琴,唯至人兮!”他在慨嘆著,能理解琴的人很稀少,有誰能珍視它呢?能通曉雅琴妙處的,恐怕只有“至人”了。 宋 《臨流撫琴圖》 但是幾千年過去了,古琴藝術(shù)仍在傳承,并且日益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和喜愛。古琴也成為拍場中藏家們追捧的對象。 壑雷 明成化 “壑雷”落霞式古琴 尺 寸:L 123.5cm 來 源:吳景略舊藏 著 錄:吳釗主編《中國古琴珍萃》增訂版,編號一五三。 這把琴是民國時期古琴大師吳景略先生的舊藏,當時同為古琴大師的張子謙寫過一本書《操縵鎖記》,記載了這把琴的來源、狀態(tài)和髹漆的過程。當時這把琴的漆面有些剝落,保存狀況不是很好,所以吳景略得到這把琴以后,跟張子謙商量,髹過之后再拿出來彈。 張子謙、吳景略兩位先生都是古琴大師,能為他們青睞,并且親自精心髹漆的古琴,是什么樣的呢? 通常,老的古琴以桐木或杉木斫成,這把琴為桐木斫制,通體髹紅棕漆,螺鈿徽、落霞式,琴身厚重,具有明琴的典型特點。 琴身的弧度處理的非常優(yōu)美,中間稍微上拱,兩邊下溜。同時琴的邊緣如行云流水般的波浪曲線非常漂亮。可見上等斫琴師對琴形制的把握。 古琴的徽是螺鈿徽,鑲嵌的很規(guī)整,是明代常用的徽的工藝。 琴的背面較好的保存了古琴原始的漆面狀態(tài),可以比較明顯的看到它的斷紋,牛毛斷、蛇腹斷比較明顯 。 背面刻篆書“壑雷”,其下行書陰刻“維茲良林,龍門嶧陽?;浹跃诺?,勻透清芳。雷鳴般般,鸞聲蹡蹡。君子之風,山高水長?!?/span> 落款“景略道人珍藏,壬子夏日班戡銘”,鈐印“景略”。 通過銘文:成化二年三月初一日欽賜欽遵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臣商輅敷。可知,此古琴由明代大臣商輅遵照皇帝意愿監(jiān)制所斫,是為官琴。 商輅(1414-1486年)是明代名臣,內(nèi)閣首輔。字弘載,號素庵,浙江淳安人。他是明代近三百年科舉考試中第二個“三元及第”(同時獲得解元、會元、狀元),歷仕英宗、代宗、憲宗三朝,歷官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太子少保、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時人稱“我朝賢佐,商公第一”,卒謚文毅。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等。 這把流傳有序的明代官斫落霞式古琴,收錄于《中國古琴珍萃》。 出版圖 另外,告訴大家一種辨別古琴年代的方式:就是通過扣敲木頭,聽其聲音來辨別(請觀看視頻聽聲辨琴),但這需要相當豐富的經(jīng)驗。通過扣敲這把古琴,明顯聽到老木頭的聲音,如果這把琴配上琴弦,其聲音音色應該是非常完美的。 廣陵派古琴家、著名古琴教育家張子謙先生的琴學日記《操縵鎖記》,詳細記載了這把琴的情況,大致意思是這樣的: 1938年11月17日 早上,好友草農(nóng)和吳景略來找我,我們約好今天一起去古玩市場看琴。 這把琴是落霞式,有蛇腹紋,琴底有銘文(成化二年三月初一日欽賜欽遵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臣商輅敷,池上刻欶賜玉堂之寶七字,兩旁有銘字不全清楚)。 我們用一條琴弦試音,果然琴音溫潤透亮,走泛音均佳,是一把上好的古琴…… 琴身的漆色有點灰暗,還需要稍微髹一下才好,景略想請我?guī)兔眵邸R郧僖匀?,我都義不容辭, 并且要更加用心才行。 …… 1938年12月10日 ……琴上的漆已經(jīng)干了,而且可以上弦。明德、景略八點后過來,幫著我搓絨扣上弦安須,差不多用了一個小時才完成,經(jīng)過修整的古琴整齊光亮。試一下音,比沒有修時更覺得音長而韻,走音尤其柔潤,景略非常高興,為了慶祝一番,我們?nèi)烁髯嗔艘磺?/span> 《操縵鎖記》原文 “十一月十七日 晨草農(nóng)景略同來棧,約往古玩市場看琴,落霞式,蛇腹紋,底有銘識(成化二年三月初一日欽賜欽遵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臣商輅敷,池上刻欶賜玉堂之寶七字,兩旁有銘字不全清楚)以弦一條試音,溫潤透亮,走泛音均佳,上材也。價可六十金,結(jié)果以四十金為景略購得,殊可賀。漆色灰暗,且略須小修補,景略囑余為之,余以琴以人均不可辭,且須善為之也。晚為之琢磨修補,景略來幫助,十時半始去?!逼浜笪挠刑岬?,此琴得到之時漆色灰暗,由吳景略與張子謙修補后方得如今之貌?!笆率眨鞯孪仍?。……試音較未修時更覺音長而韻,走音尤透潤,景略大喜,余等三人各奏一曲,賀成功也,十一時攜去?!贝饲偃缃耠m未配弦,但根據(jù)《操縵鎖記》 的記載,此琴音色“音長而韻,走音尤透潤”,當為明代上佳之古琴。 散雪 南宋 馬希先斫“散雪”百衲屏蕉葉古琴 尺 寸:L 115cm 來 源:蕭白鏞舊藏 腹 款:大宋馬希先識 這把百衲蕉葉琴舊藏于國家二胡大師蕭白鏞手上,據(jù)蕭白鏞先生回憶,他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購自上海文物公司,上?!敖裼荨鼻偕绲膭?chuàng)始人之一張子謙得知蕭氏得一南宋古琴后,與其取得聯(lián)系,前往觀看并試彈,張子謙對此琴的音色十分滿意,欲從蕭氏手中購買,但因蕭氏只藏有一床古琴又打算開始學習古琴,故未同意而保存至今。 南宋時期,古琴音樂很是興盛。靖康之后,宋室遷都臨安,雖然偏安, 而江南經(jīng)濟并未遭受破壞。隨著政治中心的遷徙,文化藝術(shù)的中心隨之南移。江南的古琴音樂,在北宋時浙派就以濃麗悅耳為間巷之民所欣賞,及至南宋,古琴音樂更加興盛。 《深堂琴趣圖》,宋,故宮博物院藏 《深堂琴趣圖》局部 據(jù)吳自牧《夢粱錄》所述,臨安的節(jié)日景象是“府第中有家樂,兒童亦各執(zhí)笙簧琴瑟,最可人聽”??梢娗僖呀?jīng)突破了宮廷雅樂和文人士大夫的壟斷,出現(xiàn)在民間許多場合。 應用范圍之廣,弦歌之盛,可以說無過于此。此時也涌現(xiàn)出了一批斫琴名家。 南宋古琴分兩種,一為厚重,二為輕薄,這把琴屬于后者比較輕巧。與其類似的南宋輕薄的古琴可見北京故宮收藏的“玲瓏玉”,天津藝術(shù)博物館藏“玉壺冰”等,通常南宋古琴輕薄者多是受到北宋中晚期斫琴影響,具有秀氣精巧的特點。 玲瓏玉琴,南宋,故宮博物院藏 琴背面刻篆書“散雪”兩字,金石味濃厚,其“散”字與藏于臺北博物館的西周晚期青銅器“散氏盤”的寫法極為相似,此刻字人或此琴的舊主人,應當見過散氏盤或至少見過散氏盤的拓片,想必,在南宋時期有緣見過散氏盤銘文的當為達官貴人,可見此琴出生并不一般。
古琴銘文、西周《散氏盤》拓片 腹款:大宋馬希先識。馬希先(1131-1162年),亦稱為高希仙,生活于南宋時期,浙江紹興斫琴名家。江浙一帶素有斫琴名家,元代吳澄在《贈琴師李天和序》中提到:“浙操興于宋,……濃麗切足,里耳無不喜。”可見江浙一帶斫琴名家輩出。 蕉葉式是古琴中最難做的琴,一般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上等的蕉葉琴是各方面指標最完美的琴。主要因為: 其一,蕉葉式琴的外形制作很難把握,琴膛的厚度不能太厚,葉邊要薄,邊緣的曲線要自然流暢,整體造型體現(xiàn)要有藝術(shù)感; 其次是琴腹內(nèi)的處理非常難把握,由于外部造型變化的復雜性使得琴腹的結(jié)構(gòu)處理及其困難; 另外制作時間長,通常做一床蕉葉琴要花費相當于做三張其他式樣琴的時間。 可以說制作蕉葉琴是制作古琴的頂峰了,所以斫琴師們?yōu)檎故咀约旱膶嵙图寄?,都把?chuàng)作一張好的蕉葉琴作為目標和驕傲。現(xiàn)所見的蕉葉古琴多為明代、清代斫制,而宋代蕉葉古琴流傳的極為少見,此琴應是僅存的少數(shù)宋代蕉葉古琴之一。 鈞天雅奏 「鈞天雅奏」,南宋年間制,仲尼式,嶧陽孤桐斫制,嵌螺鈿徽,玉軫,玉雁足,紫檀制岳山及承露。琴面弧度渾圓,琴額舒闊勁挺,南宋仲尼琴的經(jīng)典制式。 鹿角霜灰胎,髹朱紅漆,歲月蘊積,已呈栗殼色。通體斷紋斑斕,琴面蛇腹斷,琴背蛇腹、流水,錯雜陸離。 古琴龍池上方刻「鈞天雅奏」四字,篆書,龍池兩側(cè)鐫趙孟頫親書:「嶧陽孤桐乃斲乃琴,含天地德全太古心」。龍池下方銘「松雪道人」篆書款,刻「絕世之音」印文。 「鈞天雅奏」,是中國古琴遞藏史上最為神秘的名琴。元代趙孟頫訪得,藏入松雪齋。琴背刻「絕世之音」。 元 仲尼式古琴「鈞天雅奏」趙鴻雪舊藏 尺?寸:長121.3?厘米 材?質(zhì):桐木 來?源:趙鴻雪舊藏 落?款:「松雪道人」 鈐??。骸附^世之音」 銘?文:「嶧陽孤桐乃斲乃琴,含天地德全太古心?!?/span> 趙孟頫(1254-1322)出生于南宋末年,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以百代之通才,陛見皇帝,忽必烈驚為「神仙中人」,元人以之為整個帝國的文人象征,尊譽「元人冠冕」。中年居松雪齋,以精通律呂要妙,著《琴原》、《樂原》。 琴撫者即「神仙中人」,技琴演樂,自是參辰而高驤的「絕世之音」。殊不知,此琴一入松雪齋,近八百年間,不近庸耳,嫡系子孫一代代家弦戶演,如趙孟頫所筑松雪齋 ,樸而藏。 鈞天,是古代神話傳說中天帝住的地方。 《呂氏春秋·有始》:「中央曰鈞天」,高誘注:「鈞,平也。為四方主,故曰鈞天。」「鈞天」亦是「鈞天廣樂」的略語,意指天上音樂。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樂府》:「鈞天九奏,既其上帝」。元·傅若金 《次韻元日朝賀》:「小儒未得隨冠冕,遙聽鈞天隔彩霞」。 鈞天者,帝王也,此琴乃雅奏宋室皇帝的御琴。唯天子所奏之樂,可堪「絕世之音」。身為宋太祖十一世孫的趙孟頫,居官元廷,訪得宋室遺琴,自然慎囑子孫秘藏不示世人。 「鈞天雅奏」,在此后近八百年間,現(xiàn)實地成為「絕世之音」。 「鈞天雅奏」入民國,遞傳至趙孟頫后人趙鴻雪先生。趙曾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校,多才多藝,天縱聰慧,古琴師承廣陵派琴家枯木禪師。二十世紀初,趙被上海文明書局聘用,自行研究珂羅版印刷,成為中國掌握制版技術(shù)的第一人。上世紀八十年代,為江蘇董欣賓先生收藏。董欣賓先生是中國當代文人畫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博學多才,師承秦古柳、劉海粟諸先生,作畫以線條為主要語言,開一派風氣??上於视⒉牛心暝缡?。 「鈞天雅奏」與2004年榮寶齋拍賣的「龍吟虎嘯」均為同一藏家提供?!庚堃骰[」被王世襄、鄭岷中諸先生高度評價為最完整的宋琴,亦是迄今為止國內(nèi)發(fā)現(xiàn)的趙孟頫制作的古琴?!糕x天雅奏」近八百年密藏,雖從未被琴譜著錄,古琴界人士皆知是趙孟頫「文武雙琴」之一。即「龍吟虎嘯」金徽,嵌古玉,通體施八寶鹿角漆,富貴霸氣,是趙孟頫訪友所攜之琴;「鈞天雅奏」,溫潤內(nèi)斂、文雅含蓄,是秘不示人,逸然獨彈的自用之琴。 琴背面龍池兩側(cè)刻「嶧陽孤桐乃斲乃琴,含天地德全太古心」,嶧陽孤桐語出《書經(jīng)·禹貢》「厥貢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濱浮磬,淮夷蠙珠暨魚」??装矅⒃弧?span>嶧山之陽特生桐,中琴瑟也」?!短接[》中有『嶧山多孤桐』的記載。嶧陽指嶧山之南,嶧山,山東鄒城,秦始皇東巡留有嶧山刻石。孤桐,指特生的桐樹。制琴的上等材料,以嶧陽之桐為最。東晉葛洪《抱樸子》記:「嶧陽孤桐,不能無弦而激哀響;大夏孤竹,不能莫吹而吐清聲」。唐李白《琴贊》寫道「嶧陽孤桐,石聳天骨,根老水泉,葉若霜月。斷為綠綺,徽音粲發(fā)。秋月入松,萬古奇絕」。宋王安石有《孤桐》詩「天質(zhì)自森森,孤高幾百尋。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明時思解慍,愿斫五弦琴」。 古人賦琴以德:「美而不艷、哀而不傷、質(zhì)而能文、辨而不詐、溫潤調(diào)暢、清迥幽奇、忝韻曲折、立聲孤秀。」以這一琴德參度,既可以印契趙孟頫一生,也符合「鈞天雅奏」的品質(zh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