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配飾可以說是各式各樣,千奇百態(tài),從幾年前的簡單型制,到現(xiàn)在的純手工設計修型,從各種稀缺材質,到層出不窮的花樣…… 南妃知道大家都很喜歡自己搭配手串,可搭配的時候又不是很懂這些配飾,那么一起來了解了解: 從形制上看: 圓 珠 圓珠,顧名思義就是圓形的珠,這是最經典也是最受大眾認可的,絕大部分好料都制成了圓珠形狀,適合佩戴,與盤玩以適應不同風格、體型、喜好的需求。 蘋 果 珠 蘋果珠也稱蘋果圓,由于接近藏式風格,有了更多的搭配空間,使得蘋果珠得到很多人的喜愛。 老 器 型 老器型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在串飾中以瑪瑙制作的珠狀或管制的“西瑪”珠。 老型珠的弧面,又與圓珠不同,它相對來說更加“柔和”,講究細微處的漸變,兩面相交處根本感受不到有棱角,就這么一體自然地結合了! 桶 珠 實際為圓柱形,類似蘋果圓,成品上有長有短,兩端是否打磨,底部是否突起都會呈現(xiàn)不同的視覺感受,是最為豐富的款式,各種規(guī)格不一而足。 勒 子 勒子的一般做背云掛墜用,咱們看到的天珠,大多是勒子形狀。 瓜 珠 南瓜珠顧名思義就是南瓜造型的珠子,在中國的墓葬中發(fā)掘出最早的瓜珠,可以追溯到宋遼時期,但是南瓜最早是在明朝才傳入中國的,其最早起源于美洲大陸。 算 盤 珠 算盤珠也叫做車輪珠,是仿照算盤珠的形狀做成的一種扁珠子。這種珠子的造型比較省料。一般單獨用它做成獨串的很少,常見的是用來搭配圓珠。 其他配飾: 佛 頭 佛頭其實就是佛教念珠中的“母珠”,很多人把它稱之為佛頭。 但事實其實并非如此,珠子上面的“佛頭”跟真實的佛頭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通過后人的理解和坊間的流傳,這種叫法也就被流傳了出去。 一開始這顆“母珠”并不叫佛頭,在當時它只是比別的珠子特別了一些。當然也正是因為了這份特別,賦予了它這樣的名稱。 背 云 背云,又被稱為背魚兒,是由清朝朝珠演變而來。清代朝珠是由108粒珠貫穿而成,每隔27粒穿入1粒材質不同的大珠,稱為'佛頭',與垂于胸前正中的1粒佛頭相對的1粒大珠為'佛頭塔',由佛頭塔綴黃絳,中穿背云,末端墜一水滴形佛嘴(墜角)。 最能起到畫龍點睛作用、凸顯整個手串風格的元素,就是背云! 隔 片 隔片的材質也是多樣的,有金屬的,木質的,各種菩提的,還有就是玉石的。 這個小隔片的作用,一是用來防止珠子之間的摩擦;還有一個就是為了增加手串的美觀度。隔片由于顏色上的多樣化,也能很好點綴手串色澤,通過顏色的反差,使手串看起來更加豐富多彩。 弟 子 珠 弟子珠體積一般要小一些,多用六顆到十二顆不等的數目,平均排列為兩列,起到裝飾作用。 卡 子 卡子也是計數工具,多由金屬制成,佛教吉祥圖案造型。活口,可以隨意挪動在佛珠上的位置,配合計數器一起使用。 計 數 器 佛珠計數器是指懸掛在念珠之上的兩串小的珠子,計數器現(xiàn)在用的很少了,就是懸掛在念珠上珠子,比子珠要小,每一串十顆,一般將這兩串珠子成為記捻,主要用在長串的念珠上。 流 蘇 流蘇也叫拂塵,裝飾在念珠佛塔頂的線穗,其緣起是纓絡上面的垂拂,配上一線流蘇,絕對讓大家眼前一亮,風趣雅致,仙氣十足。 再看一篇好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