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北宋。北宋是我國歷史上經(jīng)濟文化最繁榮的一個朝代,但是它的短板也非常明顯,就是軍事。北宋一直苦于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陷入了打得過追不上,打敗了跑不掉的怪圈。這都因為北宋丟失了重要的產(chǎn)馬地——幽云十六州。 北宋君臣世代的夢想就是收回幽云十六州,所謂幽云十六州又稱燕云十六州,主要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全境,河北北部以及山西北部。這十六州分別是:幽(燕)、薊、瀛、莫、涿、檀、順、云、儒、媯、武、新、蔚、應、寰、朔。 幽云十六州是北宋永遠的痛,從宋太祖趙匡胤一直到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始終沒有被收回。其實更令人好奇的是,北宋到底是如何丟失的幽云十六州的? 北宋建國之初,趙匡胤并沒有實際控制過幽云十六州,早在五代十國時期,契丹人便占領(lǐng)了這個地方,不,準確的講是有人送給契丹人的。此人便是后晉皇帝石敬瑭,石敬瑭一生干過三件為人詬病的事,排第二的便是把幽云十六州送給遼國,而那件最為人詬病的事情,就是石敬瑭還認比他歲數(shù)小的遼太宗作義父。 朋友你看到這里,不要著急罵石敬瑭是漢奸,因為他壓根就不是漢人,他的祖先是從中亞沙陀國遷徙到太原來的,石敬瑭其實是沙陀人。石敬瑭當了后唐皇帝李嗣源的女婿,就是憑著這層關(guān)系,才建立的后晉政權(quán)。石敬瑭其實是位好皇帝,他在位時很愛惜百姓,在五代十國皇帝里論德行他排名靠前。而他把幽云十六州送給遼國也是有苦衷的,石敬瑭不是漢人,要他為漢人后世子孫考慮太多確實強人所難,幽云十六州在后唐時期發(fā)展滯后,經(jīng)濟方面比較落后,地理位置又緊靠著強大的遼國,軍事壓力非常大,稅收貢獻卻很小。 想當年,石敬瑭還不是后晉皇帝的時候,李嗣源第三子李從珂即位當了后唐皇帝。因為石敬瑭在李從珂爭奪皇位時沒有幫他,李從珂即位后就著手迫害石敬瑭,石敬瑭就起兵自保,無奈實力不夠,只能向契丹求助。石敬瑭答應事成之后把幽云十六州送給遼國,同時還認遼太宗為義父,遼國出兵幫石敬瑭滅了后唐,讓石敬瑭做了后晉皇帝。自此幽云十六州開始被遼國控制,不過雙方商定,遼國占有幽云十六州的前提是永不侵犯后晉,否則協(xié)定無效。 契丹對中原土地是十分渴望的,在石重貴做后晉皇帝的時候,遼國公然撕毀協(xié)定,發(fā)兵侵犯后晉,自此契丹并沒有了控制幽云十六州的依據(jù),因為他們違反了當初與石敬瑭的協(xié)定,這樣算來,遼國理應歸還幽云十六州。但是契丹吃到嘴里的肉怎么可能會吐出來,轉(zhuǎn)眼間北宋建立,遼國見趙匡胤勢大,趕緊送上好馬來巴結(jié),希望趙匡胤放棄幽云十六州。 趙匡胤根本不買賬,要回幽云十六州還會缺馬嗎?于是趙匡胤向遼國討要,不給就開戰(zhàn),遼國一看那就打吧。此后北宋與遼國經(jīng)常打仗,基本就是為了收復“失地”。北宋的祖訓便是收回幽云十六州,與遼國打的最慘烈那幾年,代表北宋與遼國打仗的楊家將男丁幾乎全部戰(zhàn)死。 一轉(zhuǎn)眼又到了宋真宗年間,此時北宋與遼國定下了“澶淵之盟”,換來了兩國的和平,后世都說宋真宗是個愛民如子的明君。但是恰恰是這位明君,拱手把幽云十六州真正的送給了遼國,宋真宗在與遼國定下的“澶淵之盟”中明確寫明:宋遼兩國以白河溝為界互不侵犯。 這就等于承認遼國合法占有幽云十六州,以后北宋再來搶幽云十六州的話就算是侵略了,這對于宋朝來說,簡直是把念想都給斷了。 真相便是:幽云十六州其實是后晉皇帝石敬瑭與宋真宗二人一起送給了遼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