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黃優(yōu)選商城全新上線,做有態(tài)度的優(yōu)選! 內(nèi)經(jīng)的經(jīng)典論述——氣血壅滯 《黃帝內(nèi)經(jīng)》是中醫(yī)之經(jīng)典,其中就有關于癰疽之論述。如《素問生氣通天論》指出:
《靈樞癰疽論》中又謂:
其中亦對癰疽作了詳細的論述,其主要的思想是將身體想象成為一個營衛(wèi)氣血周行不休的機體,而癰疽之起則在于寒邪客于經(jīng)絡,造成營衛(wèi)不通,逆于肉理,遂為癰疽。實際上,癰疽二字從字義上便是這樣一種觀念的體現(xiàn)?!夺屆肪戆恕夺尲膊 ?,“癰,壅也”。而《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則指出疽者,沮也”。二者本義即為壅阻,《內(nèi)經(jīng)》對癰疽病因的理解簡而言之便是氣血壅滯。這樣一種氣血不和,又可被歸因于喜怒無常,飲食不節(jié),如《靈樞玉版》所言:“黃帝曰:病之生時,有喜怒不測,飲食不節(jié),陰氣不足,陽氣有余,榮氣不行,乃發(fā)為癰疽。陰陽不通,兩熱相搏,乃化為膿。”由于《內(nèi)經(jīng)》認為人之榮衛(wèi)血氣都基于腸胃之轉(zhuǎn)化谷氣,因此飲食與脾胃在癰疽之病因論中占有重要地位,《素問生氣通天論》也指出:“高粱之變,足生大丁?!?/p> 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nèi),中醫(yī)對于癰疽病因的理解都基本延續(xù)《內(nèi)經(jīng)》的這些經(jīng)典論述。東晉末年成書的《劉涓子鬼遺方》卷一的《黃父癰疽論》即照搬《靈樞癰疽論》中的論述。而隋時的《諸病源候論》亦基本《內(nèi)經(jīng)》氣血壅滯、榮衛(wèi)不和之論述,謂“癰者,由六腑不和所生也?!薄熬艺?,五臟不調(diào)所生也?!碧茣r孫思邈所著的《備急千金要方》亦不例外,其謂:“云:氣宿于經(jīng)絡中,血氣俱徑不行,擁結為癰疽也。不言熱之所作。其后成癰。又陽氣湊集,寒化為熱,熱盛則肉腐為膿也。由人體有熱,被寒冷搏之,而脈凝結不行,熱氣擁結成癰疽?!薄秲?nèi)經(jīng)》之這一氣血不和的論述成為外科疾病病因病機的經(jīng)典論述和解釋框架。而這樣的一種解釋框架也促使外科之中有調(diào)和營衛(wèi)的治療方法。 中醫(yī)對癰疽的認識: 癰: 紅腫熱痛,淺而高大,未膿易消,已膿易潰易斂,因熱毒熏蒸、氣血淤滯所致 疽: 漫腫無頭,膚色不變,邊界不清,無熱少痛,未膿難消,已膿難潰因寒邪郁結、氣血凝滯所致 癰和疽癥狀大不相同,應予區(qū)別。一般來說,癰為陽證,患部多紅腫熱痛,根腳高,寒熱交作,來勢兇猛。而疽則為陰證,患部多木痛,約2-3天即能收口。癰生于皮肉,疽生于筋骨。癰易消、易潰、易斂;疽難消、難潰、難斂。 癰疽~是外科上的兩大證,陽癥為癰,陰癥為疽。癰好治,疽難療《外科全生集》以陰陽分之。人身所有者,氣與血耳。一但氣血失調(diào),便產(chǎn)生疾病,癰疽也不例外。癰疽的產(chǎn)生,是病邪侵襲機體后,使氣血運行不暢,氣血滯留凝聚,則生壅腫;日久不散,則血肉腐敗而成膿。 癰與疽雖都是由氣血凝滯所生,但二者是有區(qū)別的。
臨床上治療癰證,以仙方活命飲為主,大多有效。常用大劑當歸補血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桔梗皂刺穿山甲等治療易不難,很快就能治愈。但對陰疽的治療如深部膿腫、骨髓炎、骨結核,股骨頭壞死等確非易事。這些病基本上屬于中醫(yī)上稱為的無頭疽。無頭疽毒邪多深伏,正氣虛憊,排膿無力。治療不宜用寒涼之品,寒涼可使毒邪郁遏于內(nèi),更不利于托毒外出。治療原則應予補益氣血,使其移深居淺,毒邪達外。方以陽和湯或八珍湯為基礎,加黃芪、穿山甲、皂刺之類,雙補氣血,活血散瘀,消腫散結,以利托毒排膿。 骨髓炎、骨結核股骨頭壞死與腎有關。腎主骨,腎足則骨健。故在治療股骨頭壞死與骨結核中,多加骨碎補、川斷、狗脊、龜板、鹿角霜、狗骨等補腎強筋骨藥,以利被破壞的骨質(zhì)再生,使功能障礙恢復正常。骨髓炎、股骨頭壞死嚴重的多有功能障礙,甚者有畸型。多在該病愈后,予壯筋骨、通經(jīng)活絡之品進行調(diào)理:對功能恢復確有效果。 案例:張X,女,52歲,中等個子,面黃,來時柱雙拐,走路蹣跚,疼痛難忍,坐下艱難。述說患病三年多,開始只是痛,還能走,因在農(nóng)村也沒有很好檢查治療,疼時醫(yī)療站給些止疼片,對付一下,還可以,誰知越來越重,以致現(xiàn)在疼得無法站立和行走。經(jīng)縣醫(yī)院和省人民醫(yī)院拍片檢查,為雙側股骨頭壞死兼右側脫臼,院方要求做換股骨頭手術,費用需十幾萬,因經(jīng)濟詰據(jù),特請中醫(yī)治療。觀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飲食一般,大小便正常。從久病易虛,腎主骨髓入手,以陽和湯合八珍湯封髓潛陽丹為主加減。 出方:生熟地各25g 仙靈脾30g 杜仲15g 川斷15g 骨碎補30g 黃柏25g 砂仁6g 懷牛膝15g 制龜板15g 生黃芪60g 當歸15g 太子參15g 蒼術10g 陳皮10g 土元10g 制乳香沒藥各10g 甘草10g 赤芍15g 川芎10g 靈仙15g 天冬15g 紫苑15g 蜈蚣3條 全蟲10g 鹿角霜30g 石斛45g。 30劑一療程,水煎服。 一個月以后再診,巳不痛甚,能不用雙拐走10余步,效不更方,又服二月,已基本不痛了,能慢慢行走。拍X光片檢查,股骨頭原先壞死部位密度增加,股骨頭骨質(zhì)清晰,邊緣圓滑,其骨質(zhì)破壞區(qū)巳不能清楚看出。建議骨科右側脫臼復位。后又服三個月丸藥,基本治愈,行走如初,能操持一般家務活動。病人萬分高興。此類病很多中醫(yī)是按痹證治療,我覺得不如按陰疽治療好;按痹證治療多重于活血祛瘀,溫陽通絡,不太符合病機。實踐證明按陰疽治療效果似更好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