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蹤的一檔綜藝,又回來了! 還好,沒讓我們等太久—— 《見字如面 第二季》 我等「中國第一綜藝」回來。 這是前段時間,Sir推薦《見字如面2》第一期起的標(biāo)題。 因為之前,它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下架原因,不明;上線時間,未知。 為什么要等? 因為《見2》第一期,有太多值得我們等的瞬間。 周迅讀《太平輪生還者周侶云寫的家書》,一度暫停哽咽。 觀眾怕冷場,掌聲鼓勵。 周迅反而更尷尬,擔(dān)心破壞情緒,搖手示意: 別,別鼓掌。 趙立新讀《吳三桂寫給父親吳襄的訣別書》,顛覆了吳三桂的奸臣形象。 不少人猜測,會不會是這種“不正”的歷史觀,導(dǎo)致停播? 還有黃志忠讀《白血病人李真寫給母親的信》。 一句看似輕描淡寫的“情之厚如斯,百世不足還”,轟炸了多少人的淚腺。 在無腦、無趣、無聊綜藝泛濫的今天,這樣一檔有心、有料、有情的節(jié)目。 不等它,等誰? 本周三,《見2》第二期回歸。Sir第一時間去看了……但是。 擔(dān)心的事還是發(fā)生了—— 《見2》,短了。 第一期90分鐘,第二期只有40分鐘;第一期讀了6封信,第二期只剩4封。 第一期還設(shè)定了明確的主題,生死——這可是之前說好的,一期一主題,到了第二期呢,沒主題了。 據(jù)說,第二期原定主題是“萬象”,但40分鐘的時長,4封信,說成“萬象”可能節(jié)目組也覺得尷尬。 好在,盡管節(jié)目短了,分量卻不算輕。 這一期,趙立新和于和偉讀的兩封信,真是別開生面。 不是單向的信,而是你來我往的回信——這簡直太生動,因為已經(jīng)超越了讀,變成了你來我往的,對戲。 來回寫信的兩人,分別是漢文帝劉恒,南越王趙佗。 漢文帝寫信讓趙佗放棄稱帝,想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而趙佗呢,貌似順從,卻暗藏殺氣。 一個年輕氣盛,仗勢壓人;一個年老睿智,從容化解。 看,網(wǎng)友彈幕零吐槽,全是贊美: 入戲了,入戲了 趙立新扮演的漢文帝,年紀(jì)輕輕就當(dāng)上了大漢皇帝,所以,說到這句“朕不忍為之也”時,藏不住一臉幼稚的驕橫傲氣。 說到“誅之已畢(我把他們?nèi)珰⒘耍?,更是視人命如草芥,隨手輕擺,拂塵一般隨意。 信讀到結(jié)尾,“毋為災(zāi)矣(不要再引發(fā)災(zāi)禍了)”,已經(jīng)是一代霸主最后的禮讓與客氣,這點涵養(yǎng)再一過,就是殺機(jī)。 不少網(wǎng)友看完簡直迷死了—— 于和偉扮演的趙佗,當(dāng)然也不弱。 年老的趙佗,在呂后統(tǒng)治時期被冷落,趁機(jī)稱帝。 演過曹操的于和偉,這回?fù)Q了一套路數(shù)。 他抹去了霸氣,反而低眉順眼的,看起來呢,很老實,很收斂…… 但不要以為人家就沒殺氣。 說到“父母墳?zāi)挂褖南鳌保谋瘋?,突然多了一絲赴死的絕決,這稍縱即逝的殺氣真是恰到好處,既不冒犯漢文帝,又不讓其小覷。 兩個人一言一語里,都是抑揚頓挫,幾句本來現(xiàn)代人看稍顯枯燥的信,給他們讀出了刀光劍影。 讀完后,全場果然起立鼓掌。 這就是好演技,不需要旁白,不需要解釋,直接擊中每個人。 相比之下,姚晨的演技略弱。 她演繹越劇一代宗師袁雪芬先生寫給已故父親的信,但并沒有成功地把觀眾帶入。 什么叫刻意哈,就是觀眾還沒動情,你已經(jīng)先動了…… 但后面,姚晨又找到了感覺,可能因為有些對白,她深有體會吧—— 念到“只要你是個女演員,他們對付你的方式更多”時,姚晨馬上回復(fù)了自己本色的豪爽,柔弱中,帶著女性特有的不屈服。 這一期讓Sir最有感觸的,是梁啟超寫給兒女們的信,說了一場“世紀(jì)奇葩婚禮”。 新郎,是民國大才子徐志摩; 新娘,是民國四大美女之一的陸小曼。 一張黑白的久遠(yuǎn)照片,卻帶出了當(dāng)年一段轟轟烈烈的文壇八卦。 好好的才子佳人,為什么“奇葩”? 因為這兩人都是二婚,徐志摩離開了張幼儀,陸小曼離開了王庚。 二婚還如此高調(diào),可見二人的離經(jīng)叛道。而這種叛逆放在當(dāng)年,更是有不少人反對。 其中就有徐志摩的老師,“奇葩”證婚人梁啟超。他選擇了在大喜日子,向新郎新娘開炮…… 讀信人啊,選得太精——老戲骨李立群。 他往臺上那么一站,就有一種唱反調(diào)的強(qiáng)大氣場。 這樣的“梁啟超”,真是什么都敢說。 他罵徐志摩: 做學(xué)問不成,做人更是失敗 還罵陸小曼: 我希望從今以后你能恪遵婦道 說出名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的徐志摩,顯然在這種場合,走也不是,留也渾身不自在。 尤其是那句“實在是不道德之極!”,感覺雖然李立群神態(tài)不動,卻字字力貫千均。 (Sir被讀得冷汗直冒,簡直感覺100年前的這位嚴(yán)師撲了過來……) 都聽得出,梁啟超這是愛之深責(zé)之切,才敢往死里黑。 但老師也有錯話,中間有兩句,就三觀不正得有點過時。 他把徐志摩的風(fēng)流多情,說成變態(tài): 變態(tài)心理 變態(tài)心理式的犯罪 這跟把“同性戀”說成“性變態(tài)”,同樣狹隘。 那個時代的梁啟超我們尚可理解,可今天很多網(wǎng)友,同樣繞不出這套過時的思維。 節(jié)目里主持人說,罵徐志摩“渣男”、罵陸小曼“壞女人”這樣的言論,幾乎是一邊倒。 解讀嘉賓梁文道說: 我沒想到今天社會上有那么多人 他的道德觀,跟梁啟超是一樣的 在節(jié)目里,他也順便為陸小曼正了名: 她其實是一個特別寬厚、溫柔的一個人 梁文道說的,Sir信一半。 因為他應(yīng)該研究過,但他說的也許仍然只是陸小曼的一面。 我們很難跨過歷史長河,去完整了解一個人。 由此可見,《見2》的可貴之處,就是在一片喧囂的大眾綜藝中,提供了另一種聲音。 不管是上一季,嘉賓許子?xùn)|的一句“好的愛情不一定要走入婚姻”。 還是這一季,對大眾歷史、倫理常識的各種顛覆…… 發(fā)現(xiàn)了嗎? 想順著潮流一邊倒很容易,但《見字如面》,根本沒選擇輕松地躺贏。 不隨波逐流的它,一直敢于發(fā)出不順耳的聲音,提供獨立、理智的觀點。 別以為這就是普通的裝逼唱反調(diào),不,日常里我們的隨波逐流,實在太常見。 Sir不由想起前幾天的“江歌案”—— 劉鑫在微博上放出一張照片,合照的人,正是死去的江歌。 這張照片不能拔高劉鑫的印象,但足夠降低某些媒體的人格。 因為在多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中,對于這張照片的描述是這樣的:
一篇文章這樣講,還可以說是筆誤;但十篇文章都這樣說,就造成了很大范圍的“真相”。 可笑么?“真相”,竟然是抄出來的。 Sir越來越發(fā)現(xiàn),時代雖然在進(jìn)步,但人們隨波逐流的比例,真沒什么進(jìn)步。 “真理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里”,這句話聽起來偏駁……但事實就是,明明我們每個人都能接近真理,但大部分人,放棄了獨立思考的權(quán)利。 而能與隨波逐流相抗衡的,只有獨立思考。 從小我們就知道這四個字,長大了還是難做到。 我們看到梁啟超,就覺得他是好人,就相信他的每句話。 我們看到吳三桂,就覺得他是惡人,肯定一無是處。 可奇怪啊,我們既沒去過明朝,也沒去過民國,怎么就輕易相信了很多傳播很多次的“真理”? 其實就在前不久,我們也隨波逐流過。 有多少人看到大家吐槽許知遠(yuǎn),就的確建立了他油膩、好色、矯情的印象? 甚至,可能僅僅因為長得油膩,就已經(jīng)成為很多人討厭的理由了吧…… 是的,許知遠(yuǎn)和你無關(guān),你并不需要理解許知遠(yuǎn)。 但與你相關(guān)的萬事萬物,都不應(yīng)該那么簡單。 獨立思考的根本,是學(xué)會懷疑—— 拒絕第一眼印象,真正設(shè)身處地理解他人; 尊重權(quán)威,也懷疑權(quán)威; 廣泛研究調(diào)查,拒絕狹隘偏見。 這可能是我們最缺少、也最需要學(xué)習(xí)的一種習(xí)慣。 因為現(xiàn)實中,獨立思考者發(fā)出的聲音,總是太微弱,太珍貴: 比如《十二怒漢》中,11個“有罪”之外的那個,唯一的“無罪”。 他并沒有說那孩子無罪,他只是說他無法確定他有罪 比如一百檔歡聲笑語、插科打諢的國產(chǎn)綜藝中,只有一個《見字如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