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生,是我們在娑婆世界的一場旅行?!蹦巧懈鞣N悲歡離合的經(jīng)歷,是否是旅行中每一次巧妙的起承轉(zhuǎn)合呢?而今,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我們有多長時間沒有和自己的心靈溝通了?是否我們已經(jīng)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找不到人生的出口?我們?nèi)绾尾拍艹删兔篮玫娜松兀?/span> 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外部世界是我們存在的空間,我們?nèi)绾慰创?,如何對待它,如何處理好自己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處理自己與自己的關(guān)系,尋求內(nèi)心的寧靜、和諧,乃至完美的境界。因此,我們需要一只眼睛向外,一只眼睛向內(nèi),在自然、社會和自我的法則中尋求途徑。 佛教中最直接的認(rèn)識,就是人的痛苦——從大的痛苦到微細(xì)的內(nèi)心不平衡,都是源于“我執(zhí)”。“我執(zhí)”就是私心,就是對“我”和“我所”的執(zhí)著。 印度偉大的佛學(xué)家寂天論師曾說:“執(zhí)我唯增苦?!敝灰銏?zhí)著“我”,就唯有增加痛苦。在座的老師和同學(xué),你們也可以觀察一下:當(dāng)你感到痛苦的時候,不管是身體上的,還是心靈上的,也不管是感情上的,還是工作上的,一切痛苦、焦慮和憂愁的源頭是什么呢?真的是外面的人或物讓我們痛苦了嗎?不是,是我們自己對自己的執(zhí)著,這也就是“我執(zhí)”。 有一個故事:在一個洞穴里,長長的通道連著外面的世界,亮光順著通道照到里面。里面有一群人,他們從小就住在這里,而且像囚犯一樣,腿腳和脖子都被綁著,不能走動,也不能轉(zhuǎn)頭,只能望著前面的洞壁。 在他們身后遠(yuǎn)處的上方有一堆火,就在火光和他們之間的這個位置上,洞外上方有一條路。沿著路邊筑有一堵矮墻,墻后有些人舉著各種器物,做著各種動作,而影像就投進洞里,呈現(xiàn)在洞壁上。 里面的人每天看到的就是這些影像,也只有這些影像;久而久之,他們認(rèn)為影像是真實的,從來不知道外面還有一個光明的世界。 突然有一天,他們中的一個人解開了束縛,沿著光走到了外面的世界。當(dāng)他看清了一切以后,知道里面墻上的東西都是假的,于是趕緊跑回洞里,想喚醒那些同伴,救他們出去。然而,當(dāng)他說出真相時,所有的人都開始嘲笑他,以為他瘋了,把他處死了……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說明我們一向認(rèn)為真實的東西,其實最不真實。 我們從小認(rèn)為有“我”、有“我所”,認(rèn)為我所見所聞的一切,都是實實在在的,從來沒想過這是假的。然而,即使你一輩子這么認(rèn)為,即使所有的人都這么認(rèn)為,假的還是假的。 如果“我”和“我所”是假的,那什么是真的呢?“無我”是真的。 比喻里跑出來的那個人,明明見到了真實的東西,為什么里面的人不相信呢?這就是《紅樓夢》所謂的“假作真時真亦假”,你把假的當(dāng)成真的,真的就被掩蓋了,說出來也成了假的;“無為有處有還無”,你把無的當(dāng)成有的,有的也就成了無的了。
可能有人會說:“如果只是我一個人執(zhí)著有‘我’,也許是我錯了,但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執(zhí)著有‘我’,難道都錯了嗎?” 月稱論師講過一則公案:從前有一個國王,婆羅門通過觀察星相,對他說幾天后要降一場毒雨,誰飲用了就會瘋掉。幾天以后,果然下了雨,整個國家的所有臣民喝了這個雨水以后,都瘋掉了,只有國王一個人沒喝,因而是清醒的??墒且驗楹痛蠹也灰粯樱蠹叶颊J(rèn)為他是不正常的,說他是個瘋子。這樣說久了以后,國王不得已,也喝下了毒水,跟他們變成一樣了。 公案里的這種現(xiàn)象,我們聽了以后都會覺得荒唐,但不幸的是,現(xiàn)在的社會已經(jīng)是這樣了。大家可以冷靜地看一看:人人都在追求地位、財富、感情,幾乎沒有人談?wù)胬砹耍词褂行┤嗽谡?,一碰到房子、車子這些現(xiàn)實的問題,真理也就顧不上了。 對于空性,有人很不理解:“你們佛教天天講空性,既然是空的,那生活、事業(yè)都不用管了?” 其實,空性不是這個意思。真正的空性是說,在生活中顯現(xiàn)的這一切,雖然它的本質(zhì)是空的,但顯現(xiàn)是存在的。所以,該做什么就做什么,而在做的時候,因為你懂得了空性,私心就少了,私心少了,天地自然就寬廣了。否則,我們這個“自我”的意識本來就強,再加上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乃至教育也不斷地往這方面引導(dǎo),那很容易就會出現(xiàn)一些極端的現(xiàn)象。 《呂氏春秋》云:“天無私覆也,地?zé)o私載也,日月無私燭也,四時無私行也。”意思是說:天無私,所以它才能覆蓋整個世界,如果它有私,就只能覆蓋部分地域了;地?zé)o私,所以它能承載世間的萬物,否則也只能承載少數(shù)的器物;日月無私,所以能普照世間,否則也只能偏照一方;春夏秋冬四時無私,所以它們總是自在運行,否則,如果某一個季節(jié),比如春天或者夏天的時間過長,四季就顛倒了。因此,人要想放寬心量,就應(yīng)該效法天地,去除私心。 古人說:“君子量大,小人氣大。”量大不大、氣大不大,問題還是在“我”上面。有了“我”,一點點小的觸犯就接受不了,反唇相譏,甚至大發(fā)脾氣。現(xiàn)在有些人一發(fā)脾氣就摔盤子——這個我們藏地沒有,是不是電視上學(xué)來的,反正一吵架就摔東西。但這有什么用呢?根本沒有用!這時候你要調(diào)的是心,你能試著理解對方,讓一讓,也就沒氣了,痛苦也就消失了。 其實,你靜下心來想一想,可能事情真的沒有那么大,只不過我們的心太窄了,容不下。日本的夢窗禪師說:“眼內(nèi)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比绻愕难劾镉辛艘稽c點塵埃,三界也會變得狹窄;而如果你的心里沒什么掛礙,睡在一張小床上,世界也是無比的寬廣。 何必在一些小事上過不去呢?宋朝無門禪師[8]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對一個了無掛礙的人來說,人間處處充滿了美好景致。不是嗎? 因此,如果我們想要一個開闊的人生,就一定要培養(yǎng)無私的心地,培養(yǎng)德行?!靶牡谉o私天地寬”,只要你心底無私,生命就有了不同的意義。因為你的心清凈,周圍的一切也顯得格外美麗;因為你滿懷慈悲,也就會為身邊乃至世間所有的人帶來光明! 我與10萬+只差一次你的轉(zhuǎn)發(f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