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朝前期,除了趙孟頫以外,能與其齊名的,莫過于鄧文原和鮮于樞了。 鄧文原,字善之,四川綿陽人。其書法深受“二王”和趙孟頫的影響,晚年取法李邕,稍有變化,在元朝是行草大家。 鄧文原《家書》 鮮于樞,字伯機,伯幾。河北漁陽人,就是今天的天津人。33歲時和趙孟頫相識,一見如故,之后20多年保持著很好的關(guān)系。他晚年后在揚州做官,在西湖虎林筑室“困學齋”,自號困學民,閉門讀書。鮮于樞不僅僅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也是詩人、音樂家和古物字畫的鑒定專家。他在杭州生活了近20年,與當時同在杭州的趙孟頫、鄧文原相互交流切磋,書法觀念較為一致。 趙孟頫稱贊鮮于樞說:“嘗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過余甚遠,極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機已矣,世乃稱仆能書,所謂無佛處稱尊耳?!滨r于樞是與趙孟頫并稱的元代古典主義書法潮流的先導和領(lǐng)袖人物。 與其他元代書法家多被趙孟頫的書風籠罩不同,現(xiàn)屬于的書法尤其是他的草書有著鮮明的風格。他的草書被認為是深得唐法的典型,有人稱他“帶和朔偉氣,酒酣驁放,吟詩作字,奇態(tài)橫生?!迸c趙孟頫書法的流麗媚俗不同,鮮于樞的書法顯得爽快豪放,代表作品也比較多。有《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卷》、《唐詩冊頁》、《進學解》、《杜甫魏將軍歌》等。選《進學解》看他的書寫特點: 《進學解》是唐代韓愈的著名散文,鮮于樞以行草寫成。該作讓行書、草書雜處一帖,而又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其行書保留了王羲之很多字形,草書以懷素的草書風格為主。懷素草書酣暢淋漓,大有驚蛇入草的飛動美,相比之下,鮮于樞草書則要沉著、猛利一些。鮮于樞的行草書既吸取了懷素、王羲之和趙孟頫的靈巧與優(yōu)美,但是又加進去了北方人的果敢與猛利,精巧之中顯得粗放而痛快。 鮮于樞的這個作品中字形符號化非常明顯,在字間關(guān)系處理上,采取字組呼應的辦法,不但增強了草書的流暢感,還豐富了表現(xiàn)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