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銅幣”鑄行的時間長短不一,它的文物價值獨樹一幟,加上其它種種不確定的因素,造成遺存的數(shù)量較為稀有。所以,此錢幣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和欣賞價值,是收藏愛好者的典藏佳品。 劉益謙曾說,對于這種極具收藏價值的藏品,收集到就是緣分,福分。近年來“大清銅幣十文”在各國拍賣會拍出天價的新聞可謂是屢見不鮮,可是“大清銅幣十文”的存世量可謂少之又少,價格一路上飚,就因為如此,收藏到一枚“大清銅幣十文”已經(jīng)成為錢幣愛好者一個念念不忘的夢想了。 此銅幣為“大清光緒戶部十文古銅幣”,直徑:2.8cm。銅幣正面分內(nèi)外兩圈,內(nèi)圈為滿漢文“大清銅幣”四字,外圈上環(huán)及左右兩邊鑄滿文及干支紀年,兩邊中間為“戶部”二字,下環(huán)書為其幣值“當制錢十文”。此銅幣十分罕見,此類銅元鑄幣不多,辛亥革命爆發(fā),清王朝滅亡,故鑄幣有限,存世稀少罕見,極具收藏價值。 此“大清光緒戶部十文古銅幣”錢背珠圈內(nèi)飾有龍紋,珠圈外上環(huán)則鐫有“光緒年造”,下環(huán)則為英文字樣。此幣其龍身紋路精美,并有云海襯托,威風凜凜。制作精美,文字、幣面設(shè)計十分巧妙,為我國鑄幣史上一朵奇葩,是收藏家夢寐以求而不能得之稀罕珍品。 清末銅價劇漲,民間毀錢為銅,以獲數(shù)倍之利,市面出現(xiàn)錢荒。廣東因停鑄制錢,市面制錢日乏,小額流通十分不便。為救錢荒,同時受香港銅元及外幣影響,光緒26年6月,兩廣總督德壽與前總督李鴻章奏準廣東仿香港銅仙鑄造機制銅元。故清代機制銅元的鑄造由廣東伊始。繼而福建、江蘇、四川等省相繼仿鑄銅元。 隨著錢幣收藏行情的不斷升溫,古錢幣逐漸進入藏家的眼球,各地錢幣拍賣會上,古錢幣專場也多次拍出好價。近期,新加坡古錢幣拍賣專場成交量總共485件,總成交價金額為743余萬元。對此專家表示,古錢幣具有較大收藏投資空間,升值最快的當數(shù)其中的珍品類古錢幣,由于在市場上十分受追捧,漲幅很大,拍賣會上更是大放光彩。 歷史成交記錄如下: 大清銅幣當制錢十文---成交價:RMB3,360,000---成交日期:2016-12-02 大清銅幣十文-----------成交價:RMB1,822,000---成交日期:2014-04-27 大清銅幣十文樣幣-----成交價:RMB1,600,000---成交日期:2015-05-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