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克·克拉克的一句話,至今印象深刻: 家長可以傳授給孩子最重要的一課便是,如何離開父母獨立生存。 一直以來,我們都教育孩子要善良,卻沒告訴過他們: 善良的前提是保護好自己,如果你處在弱勢,你首先需要做的是自我保護。 - 01 - 之前,在網(wǎng)上看到這么一個故事: 一個在急癥室工作的護士媽媽,偶然有一天接到了學校的電話。 學校老師:“您女兒在學校出事了,您趕緊過來一趟?!?/p> 媽媽:“她受傷了嗎?能不能等我下班再過去,兩個小時就行。” 學校老師:“您女兒打了另外一個同學。我們已經(jīng)給您打了很久的電話,一直聯(lián)系不上您。事情真的非常嚴重?!?/p> 于是這位媽媽匆匆忙忙趕到學校,在校長的辦公室里。 她看到里面有她的女兒,他們年級的教導主任,校長,一個男老師,還有一個鼻子周圍都是鮮血,滿臉通紅的男生,以及男生的父母。 校長:“您終于來了!” 媽媽:“是啊,急癥室太忙了。最后一個小時,我處理了一個被媽媽打的7歲小男孩,他需要縫40針。后來警察又來找我問話,讓你們久等了,抱歉?!?/p> 校長聽完似乎有些不好意思…… 然后,他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跟媽媽說了一遍。 事情的經(jīng)過是這樣的: 這個男生彈了她女兒的內衣,然后女兒就朝男生臉上打了兩拳。在他們的描述過程中,重點都是在女兒把男生打傷了,是她女兒太過分。 這位媽媽頓覺三觀被顛覆,反問道:“所以你們叫我過來,是想要知道我是否要以性騷擾罪起訴這個男同學,并且以管理失當?shù)脑蚱鹪V學校嗎?” 當這位媽媽提到性騷擾的時候,在座的所有人都感到惶恐不安了。 男老師:“我覺得沒那么嚴重?!?/p> 教導主任:“您反應過激了?!?/p> 校長:“我覺得您理解錯了重點。” 這位媽媽決定再聽一遍女兒的描述,在女兒的描述里面,她得到了更重要的訊息: 這個男生一直在彈女兒的內衣,女兒讓他停止,但是他不。女兒告訴了老師,男老師認為這是有趣,讓她不用理會。結果那個男生又開始彈,還把女兒內衣扣子都彈開了。直到女兒打了他,他才不彈了。 這位媽媽一時氣結,轉向男老師說:“你過來,讓我摸一下你怎么樣?” 男老師立馬拒絕。這位媽媽說道: “看來你也覺得這不合適,如果你覺得彈內衣是件有趣的事,那你現(xiàn)在去彈一下教導主任的內衣,看看她會怎樣?或者你去彈一下這個男孩媽媽的胸罩,或者是我的也行,難道你認為就因為他們是孩子,這事就成有趣了?” 校長聽到媽媽說完,馬上說道:“女士,問題的重點是您女兒打傷了另一個孩子?!?/p> 這位媽媽: “她打人是出于自衛(wèi),因為那個孩子對她進行了性騷擾。她已經(jīng)求助過了,但是老師并沒有幫她,她只能靠自己還擊,你們還希望她怎么做?” 這時,男孩的母親一直在哭泣,男孩的父親看起來既生氣又羞愧。而那個男老師,已經(jīng)不敢再看這位媽媽。 這位媽媽冷靜地對校長說:“你們沒有意見的話,我要把她帶回家了。如果換成是男孩彈女教師的內衣,被女教師教訓了,你們還會認為錯在女教師嗎? 你們不允許他對女教師做同樣的事情,為什么就可以允許他對一個 15 歲的女孩做這種事,我實在難以理解。我希望這種事再也不要發(fā)生了。 不僅是不要發(fā)生在我女兒身上,也不要發(fā)生在任何一個女生身上。我會把這件事上報給校董事會。如果這個男生敢再碰我女兒一下,我會立即讓警察以性騷擾的罪名逮捕他。你們聽懂了嗎?” 最后的結局,是這位媽媽把事情報告給了校董事會,他們保證會嚴肅處理此事。她同時也報告給了負責監(jiān)管學校的政府機構,對方聽說此事后感到震驚,并且表示將會聯(lián)系學校進行調查 而她的女兒,已經(jīng)被調到別的班,遠離那個男生和男老師了。 - 02 - 這些年“孩子傷害孩子”的新聞越來越多,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前段時間,在河南鄭州,一中年男人向一6歲小孩問路,把孩子騙到一小巷,實施拐騙。所幸通過監(jiān)控,兩小時候后找回了孩子,有驚無險。 類似的事情幾乎每天都在發(fā)生,我們在痛斥那些對孩子下手的“罪魁禍首”后,更應該想到的是,告訴你的孩子: 孩子,你不用太善良,出門在外學會保護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一位媽媽是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大人找你幫忙時,千萬不要隨便答應。連大人都搞定不了的事是不會找小孩的,要是遇到這樣的人,那多半是別有用心?!?/p> 詩詞君覺得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 “不傷人是一種教養(yǎng),但不被別人傷害是一種氣場。” 我們不可能時刻守護在孩子身邊,那就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面對這個并不完美的世界。 小時候經(jīng)常被欺負的孩子,懦弱的種子已經(jīng)埋在了性格里,童年的經(jīng)歷是最初的烙印,帶著特殊的印記,長大后再想去除已是難上加難。 那些一味跟孩子灌輸“忍讓”意識的家長,何嘗不是將孩子逼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所以,孩子,如果有人欺負、傷害你,你一定要大聲地制止他;孩子,如果有人對你的制止置若罔聞時,你可以披好你的鎧甲,勇敢地反抗;孩子,你有權利護衛(wèi)你的自尊,也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讓人得逞,但也不讓人太傷。 所以,家長,當你的孩子被欺負了,請記住你是他的依靠,是最堅固的堡壘。 你站在他身后,他才有勇氣去反抗所有不公正的待遇。 當然,也別忘了告訴孩子,最好的辦法是尋求老師和家長的幫助,尤其當他沒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去抗爭時。 孩子,你不用太善良,出門在外學會保護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
|
來自: 老劉tdrhg > 《四十六、家訓/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