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智圓法師《觀經(jīng)四帖疏講記》二十一

 方竹云天圖書館 2017-10-28 發(fā)布于上海

 

觀經(jīng)四帖疏講記 二十一

 

十、就觀音觀中,亦先舉,次辨,后結(jié)。即有其十五:

 

第十、在觀音觀中,也是先舉名目,再辨明觀相,最后結(jié)成。有十五段:

 

一、從“佛告阿難”下,至“菩薩”已來,正明結(jié)成前真身觀,生后菩薩觀。

 

一、從“佛告阿難”到“菩薩”之間,這是承接上面修成了彌陀真身觀,發(fā)起后面的菩薩觀。

 

二、從“此菩薩身長”下,至“皆于中現(xiàn)”已來,正明總標(biāo)身相。即有其六:

 

二、從“此菩薩身長”到“皆于中現(xiàn)”之間,總的標(biāo)明菩薩的身相。有六段細(xì)節(jié):

 

一、明身量大??;二、明身色與佛不同;三、明肉髻與佛肉髻不同;四、明圓光大??;五、明化佛侍者多少;六、明身光普現(xiàn)五道眾生。

 

(一)菩薩的身量是八十萬億那由他由旬;(二)身體是紫金色,與阿彌陀佛不同,阿彌陀佛如同百千萬億夜摩天閻浮檀金色;(三)明肉髻與佛肉髻不同;(四)頸項(xiàng)的圓光有百千由旬;(五)圓光中化出五百化佛,每尊佛都有五百化菩薩和無量諸天作為侍者;(六)最后說到全身的身光當(dāng)中,都普現(xiàn)六道眾生的情景。

 

三、從“頂上毗楞伽”下,至“二十五由旬”已來,正明天冠之內(nèi)化佛殊異。

 

三、從“頂上毗楞伽”到“二十五由旬”之間,這說明菩薩頂部的天冠里立著化佛,有二十五由旬。

 

四、從“觀音”已下,正明面色與身色不同。

 

四、從“觀音”以下,這是說明菩薩的面色是閻浮檀金色,跟身體的紫金色不同。

 

五、從“眉間”下,至“蓮華色”已來,正明毫光轉(zhuǎn)變,遍滿十方,化侍彌多,臂比紅蓮之色。

 

五、從“眉間”到“蓮花色”之間,這是說明白毫光有種種的變化,遍滿十方世界,化出來的佛與侍者數(shù)目極多,手臂好比紅蓮花色。

 

即有其六:一、明毫相作七寶色;二、明毫光多少;三、明光有化佛多少;四、明侍者多少;五、明化侍變現(xiàn)遍滿十方;六、明觀音寶臂,色如紅蓮。

 

這有六段細(xì)節(jié):(一)白毫相作七寶色;(二)白毫發(fā)出的光明有八萬四千種;(三)每一種光明中都有無量無數(shù)百千化佛;(四)每一尊化佛都有無數(shù)化菩薩作為侍者;(五)這些化佛和侍者菩薩作種種變現(xiàn),遍滿了十方世界;(六)觀音的手臂如紅蓮花色。

 

六、從“有八十億光明”下,至“莊嚴(yán)事”已來,正明身服光瓔,非眾寶作。

 

六、從“有八十億光明”下到“莊嚴(yán)事”之間,這是說明菩薩身體披服著光明的瓔珞,也就是由光明自然顯成瓔珞的相,而不是由各種寶作成的。

 

七、從“手掌作五百億”下,至“接引眾生”已來,正明手有慈悲之用也。

 

七、從“手掌作五百億”到“接引眾生”之間,這是說明手有拔苦與樂的大用。

 

即有其六:一、明手掌作雜蓮之色;二、明一一指端有八萬印文;三、明一一文有八萬余色;四、明一一色有八萬余光;五、明光體柔軟,等照一切;六、明以此寶光之手接引有緣也。

 

這有六段細(xì)節(jié):(一)菩薩的手掌作雜蓮花色;(二)十個手指端都各有八萬印文;(三)每一印文中有八萬四千色;(四)每一種色中有八萬四千光;(五)光的體性柔軟,平等普照一切;(六)就是以這樣的寶光妙手接引有緣眾生。

 

八、從“舉足時”下,至“莫不彌滿”已來,正明足有德用之相。

 

八、從“舉足時”到“莫不彌滿”之間,這是說明菩薩的妙足具足德用的情形。經(jīng)中說到,舉足的時候,足下出現(xiàn)千輻輪相,而且自然化成了五百億光明臺;下足的時候,有金剛摩尼花彌滿、散布在一切處。

 

九、從“其余身相”已下,指同于佛。

 

九、從“其余身相”之下,說明各種相好都與阿彌陀佛相同。

 

十、從“唯頂上”下,至“不及世尊”已來,正明師徒位別,果愿未圓,致使二相有虧,表居不足之地也。

 

十、從“唯頂上”到“不及世尊”之間,這是說明師徒之間地位有差別,在果上行愿還沒有完全成滿,致使觀音次居于補(bǔ)處,還不及教主阿彌陀佛,表現(xiàn)在肉髻相和無見頂相還有欠缺。這是示現(xiàn)居于不足之地。

 

十一、從“是為”已下,總結(jié)。十二、從“佛告阿難”下,至“當(dāng)作是觀”已來,正明重結(jié)前文,生其后益。

 

十一、從“是為”以下,總結(jié)。十二、從“佛告阿難”到“當(dāng)作是觀”之間,這是再次承接前文,發(fā)起后面宣說利益。

 

十三、從“作是觀者”下,至“何況諦觀”已來,正明勸觀利益。

 

十三、從“作是觀者”到“何況諦觀”之間,這是以觀想的利益來勸發(fā)行者的信心,提起行者的渴仰、渴慕之心。

 

十四、從“若有欲觀觀音”下,至“如觀掌中”已來,正明重顯觀儀,勸物傾心,使沾兩益。

 

十四、從“若有欲觀觀音”到“如觀掌中”之間,重新顯示觀想的儀則或者法則,勸導(dǎo)行者傾注心力于觀行,使其得到兩種利益——所謂不遇諸禍和凈除業(yè)障。在凈障里,又說到了能除無數(shù)劫生死之罪。

 

十五、從“作是觀已”下,正明辨觀邪正相。

 

十五、從“作是觀已”下,這是辨明觀行邪正的相狀。

 

斯乃觀音愿重,影現(xiàn)十方。寶手舒輝,隨機(jī)引接。

 

最后贊偈云:這是觀音菩薩有很深重的悲愿,分身無數(shù)化現(xiàn)在十方世界,而且以柔軟的寶手放出無量光明,隨機(jī)接引一切眾生。

 

上來雖有十五句不同,廣明觀音觀竟。

 

以上說到十五句,詳細(xì)地說明了觀音觀的修法。

 

【次觀大勢至菩薩。此菩薩身量大小,亦如觀世音。圓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舉身光明,照十方國,作紫金色。有緣眾生,皆悉得見。但見此菩薩一毛孔光,即見十方無量諸佛凈妙光明。是故號此菩薩名無邊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途,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

 

接著要觀想大勢至菩薩,菩薩的身量大小如同觀世音,項(xiàng)部的圓光各面都是百二十五由旬,照著二百五十由旬的范圍。全身的光明都普照十方國土,呈現(xiàn)紫金色,有緣的眾生都能見到菩薩的光明。只要見到菩薩一毛孔的光明,就隨即見到十方無量諸佛的凈妙光明。以這個緣故,稱此菩薩為“無邊光”。由于菩薩以智慧光明普照一切有緣,使他們都能脫離三惡趣,得到無上力,因此稱此菩薩為“大勢至”。

 

【此菩薩天冠,有五百寶華。一一寶華,有五百寶臺。一一臺中,十方諸佛凈妙國土廣長之相,皆于中現(xiàn)。頂上肉髻,如缽頭摩華。于肉髻上,有一寶瓶,盛諸光明,普現(xiàn)佛事。余諸身相,如觀世音,等無有異。】

 

這位大菩薩的天冠當(dāng)中有五百寶花,每一朵寶花上有五百寶臺,每一臺中都顯現(xiàn)出十方諸佛清凈國土的廣長之相。頂上的肉髻如同紅蓮花。在肉髻上有一個寶瓶盛滿了諸種光明,光明中普現(xiàn)諸佛的事業(yè),其余的身相都與觀世音同等無別。

 

【此菩薩行時,十方世界,一切震動。當(dāng)?shù)貏犹?,有五百億寶華。一一寶華,莊嚴(yán)高顯,如極樂世界。】

 

在菩薩行走的時候,十方世界普皆震動。在大地震動的地方,普現(xiàn)了五百億蓮花,每一朵蓮花都像極樂世界的蓮花那般莊嚴(yán)、高廣、顯耀。

 

【此菩薩坐時,七寶國土,一時動搖。從下方金光佛剎,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剎,于其中間,無量塵數(shù)分身無量壽佛,分身觀世音大勢至,皆悉云集極樂國土。畟?cè)罩?,坐蓮華座。演說妙法,度苦眾生?!?span lang="EN-US">

 

當(dāng)菩薩端坐的時候,西方七寶國土,一時間普皆動搖。而且從下方的金光佛剎到上方光明王佛剎之間,無量塵數(shù)分身的無量壽佛、分身的觀世音、大勢至二菩薩都普皆云集于極樂國土,清晰整齊地顯現(xiàn)在虛空中,各自坐著蓮花座演說妙法,度脫苦難眾生。

 

【作此觀者,名為觀見大勢至菩薩。是為觀大勢至色身相,觀此菩薩者,名第十一觀。除無數(shù)劫阿僧祇生死之罪。作是觀者,不處胞胎,常游諸佛凈妙國土。此觀成已,名為具足觀觀世音大勢至?!?span lang="EN-US">

 

這樣作觀,稱為觀見大勢至菩薩。這是在觀想大勢至菩薩的色身之相,這樣觀菩薩稱為第十一觀。它的效果是能遣除無數(shù)劫以來的阿僧祇生死罪業(yè)。而且作觀者能不處胞胎,常常游于諸佛的凈土。以上兩觀成就,稱為具足觀觀世音、大勢至。

 

十一、就勢至觀中,亦先舉,次辨,后結(jié)。即有其十三:

 

第十一、在勢至觀里,也是先舉名目,次辨觀行相狀,最后總結(jié)。有十三段細(xì)節(jié):

 

一、從“次觀大勢至菩薩”者,總舉觀名。

 

一、“次觀大勢至菩薩”,這是總的舉出觀名。

 

二、從“此菩薩身量大小”已下,次辨觀相。即有其五:

 

二、從“此菩薩身量大小”之下,是接著辨明觀行的相狀,有五分細(xì)節(jié):

 

一、明身量等類觀音;二、明身色等類觀音;三、明面相等類觀音;四、明身光相好等類觀音;五、明毫相舒光轉(zhuǎn)變等類觀音。

 

(一)首先菩薩的身量與觀音相同,高八十萬億那由他由旬;(二)身色也如同觀音,成紫金色;(三)面相也如同觀音,如閻浮檀金色;(四)身光相好也如同觀音;(五)毫光舒展出八萬四千光明,每一光明都化現(xiàn)無量無數(shù)百千化佛,每一化佛都有無數(shù)化菩薩作為侍者等,這也類同觀音。

 

三、從“圓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已下,正明圓光等不同觀音之相。即有其四:

 

三、從“圓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以下,說明圓光等不同于觀音。有四分細(xì)節(jié):

 

一、明圓光大小;二、明光照遠(yuǎn)近;三、明化佛多少;四、明化佛侍者多少。

 

(一)說明圓光有一百二十五由旬;(二)光明照到二百五十由旬的范圍;(三)說明光中有多少化佛;(四)每一尊化佛有多少侍者。(但是后兩點(diǎn)經(jīng)文里沒有。)

 

四、從“舉身光明”下,至“名大勢至”已來,正明身光遠(yuǎn)被,照益有緣,等及他方,皆作紫金之色。

 

四、從“舉身光明”到“名大勢至”之間,這是說明菩薩的身光照到很遠(yuǎn)的范圍,利益一切有緣。這種色身的光明平等地普照到他方世界,都呈現(xiàn)紫金的色澤。

 

即有其八:一、明身光總別不同。二、明光照遠(yuǎn)近。三、明光所觸處皆作紫金之色。四、明但與勢至宿業(yè)有緣者,即得睹觸此光。五、明但見一毛孔光,即能多見諸佛凈妙身光。此即舉少以顯多益,欲使行之者悕心渴仰,入觀以證之。六、明依光以立名;七、明光之體用。即無漏為體,故名智慧光。又能除息十方三惡之苦,名無上力,即為用也。八、明名大勢至者,此即依德立名也。

 

說到菩薩的身光有八分細(xì)節(jié):(一)說明是全身的光明;(二)說明光明照耀到十方國土;(三)說到光明所接觸的地方都呈現(xiàn)紫金色;(四)凡是跟大勢至菩薩宿業(yè)有緣的人就能夠睹見、觸遇到光明;(五)說到只要見到菩薩一毛孔的光明,就能見到十方無量諸佛的凈妙光明。這是舉少以顯多益,目的是想使行持者希心渴仰,深入觀境來證得這種利益。舉少顯多是說,你只要見到一個毛孔的光,都能夠見到十方無量佛的凈妙身光。下至一毛孔光都是如此,何況是更大的量?這就透出來了,真正見到勢至菩薩的身光有不可思議的加被和利益。(六)依于菩薩光明的德相而立名為無邊光。(七)說到光明的體用:光明的體性是無漏,因此稱為智慧光。這樣一種光明,它代表智慧,能夠除滅、息止十方世界的三惡趣苦。這叫做無上力,這就是光明的力用。(八)稱此菩薩為“大勢至”,也就是他的光明所到之處就會出現(xiàn)息滅惡趣苦的大勢力,這也就是依于德用,而立出名號。

 

五、從“此菩薩天冠”下,至“皆于中現(xiàn)”已來,正明天冠莊嚴(yán)之相與觀音不同。

 

五、從“此菩薩天冠”到“皆于中現(xiàn)”之間,說明勢至菩薩的天冠莊嚴(yán)相和觀音菩薩不同。

 

即有其四:一、明冠上寶華多少;二、明一一華上寶臺多少;三、明一一臺中映現(xiàn)十方諸佛凈土;四、明他方土現(xiàn),彼此都無增減。

 

所謂天冠的特殊處有四分細(xì)節(jié):(一)說明天冠上面有五百寶花;(二)每一朵寶花上有五百寶臺;(三)每一寶臺中都能映現(xiàn)十方諸佛的凈土;(四)最后點(diǎn)明這是極廣長的凈土相?!氨舜硕紵o增減”,就是說寶冠也沒有大,凈土也沒有小,總而言之,出現(xiàn)了廣狹無礙的自在境界。

 

六、從“頂上肉髻”下,至“普現(xiàn)佛事”已來,正明肉髻寶瓶之相。

 

六、從“頂上肉髻”到“普現(xiàn)佛事”之間,這是說明菩薩肉髻盛滿光明,而且光明中普現(xiàn)無量佛事。

 

七、從“余諸身相”已下,指同觀音也。

 

七、從“余諸身相”以下,說明其他相與觀音等同。

 

八、從“此菩薩行時”下,至“如極樂世界”已來,正明行與觀音不同相。

 

八、從“此菩薩行時”到“如極樂世界”之間,這是說明在行走上有與觀音不同的相狀。

 

即有其四:一、明行不同相;二、明震動遠(yuǎn)近相;三、明所震動處華現(xiàn)多少;四、明所現(xiàn)之華,高而且顯,多諸瑩飾,以類極樂莊嚴(yán)也。

 

這有四分細(xì)節(jié):(一)說明這是菩薩行走上的特別德相;(二)說明當(dāng)菩薩行走時,十方世界普皆震動;(三)說明凡是震動之處,都現(xiàn)出五百億寶花;(四)說明所現(xiàn)的寶花高廣、顯耀,在寶花上有很多光瑩的裝飾,類同于極樂寶花的莊嚴(yán)。

 

九、從“此菩薩坐時”下,至“度苦眾生”已來,正明坐不同觀音相。

 

九、從“此菩薩坐時”到“度苦眾生”之間,這是說明菩薩的坐不同于觀音的情形。

 

即有其七:一、明坐相;二、明先動本國相;三、明次動他方遠(yuǎn)近相;四、明動搖下上佛剎多少相;五、明彌陀觀音等分身云集相;六、明臨空畟?cè)宰鴮毴A;七、明分身說法各應(yīng)所宜。

 

這又有七分細(xì)節(jié):(一)說到這是菩薩端坐的相;(二)說到一端坐時,首先震動本國極樂世界的情形;(三)不僅動搖本國,而且下至于金光佛剎,上至于光明王佛剎之間,都普皆動搖;(四)說到動搖下上佛剎多少的情形;(五)又講到在這些剎土中彌陀、觀音、勢至西方三圣的化現(xiàn)有無量微塵數(shù)那么多,悉皆云集極樂國土;(六)說明都整齊清晰地顯現(xiàn)在虛空中,都坐在寶蓮花上;(七)說明這些分身的西方三圣都在演說妙法,普應(yīng)眾生的機(jī)宜而作利益。

 

問曰:《彌陀經(jīng)》云:彼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何故此經(jīng)分身說法,乃云度苦者,有何意也?

 

提問:《彌陀經(jīng)》里說到,彼極樂國中的眾生遠(yuǎn)離了一切苦,唯一受用各種快樂,因此稱為極樂。為什么在這部經(jīng)里說到了西方三圣分身說法度脫眾生的苦厄呢?這是什么含義?意思是明明說到?jīng)]有苦,怎么這里說到三圣在西方國土里度脫苦難呢?

 

答曰:今言苦樂者有二種:一者三界中苦樂,二者凈土中苦樂。言三界苦樂者,苦則三途八苦等,樂則人天五欲放逸系縛等樂。雖言是樂,然是大苦。必竟無有一念真實(shí)樂也。

 

回答:要分清苦樂有兩種定義:一是三界中的苦樂,二是凈土中的苦樂。而這里說的是凈土中的苦樂,下面要辨明兩種苦樂的內(nèi)涵。

首先說到“三界苦樂”,苦是指三惡趣、人中的八苦等無量的苦,樂是指在人天當(dāng)中有享受五欲的放逸系縛等的樂。雖然說到是樂,其實(shí)是大苦,因?yàn)楫吘箾]有一念真實(shí)的樂。全部都是苦因,與苦相連,畢竟都將轉(zhuǎn)成苦苦。

 

言凈土苦樂者,則是地前望地上為苦,地上望地前為樂。下智證望上智證為苦,上智證望下智證為樂。此例舉一可知也。

 

“凈土苦樂”是高下境界的相對立名,上智為樂,下智為苦。舉例來說,處在地前,觀待地上就稱為苦,而地上相對地前稱為樂。下智證觀待上智證稱為苦,上智證相對下智證稱為樂。以此類推,各種方面都可以定義苦樂。

 

今言“度苦眾生”者,但為進(jìn)下位令升上位,轉(zhuǎn)下證令得上證。稱本所求,即名為樂。故言度苦也。

 

現(xiàn)在說到三圣在極樂國土度苦眾生,這唯一是使下位者上升于上位,下智證者轉(zhuǎn)得上智證。由于稱合了他的心愿,因此稱為樂,以此叫做度苦眾生。

 

若不然者,凈土之中一切圣人,皆以無漏為體,大悲為用,畢竟常住,離于分段之生滅。更就何義名為苦也?

 

如果不是按照這樣解釋,那么凈土中的一切圣人都是以無漏為體性,根本沒有惑業(yè)苦的法。而且圣眾的心都是以大悲為用,畢竟常住,遠(yuǎn)離了輪回分段生死。哪里有什么有漏的苦性呢?如果只是以有漏來解釋這里的“苦”字,那是說不通的。因?yàn)閮敉潦菬o漏界,沒有絲毫的有漏苦相。

 

十、從“作此觀者”下,至“十一觀”已來,正明辨觀邪正,總結(jié)分齊。

 

十、從“作此觀者”到“十一觀”之間,這是辨明觀行邪正的相狀,總結(jié)這一觀所處的段落,叫做第十一觀。

 

十一、從“除無數(shù)劫”已下,正明修觀利益,除罪多劫。

 

十一、從“除無數(shù)劫”以下,這是說明修觀的利益,能除滅無數(shù)劫阿僧祇罪業(yè)。

 

十二、從“作是觀者”下,至“凈妙國土”已來,正明總結(jié)前文,重生后益。

 

十二、從“作是觀者”到“凈妙國土”之間,這在總結(jié)前文,再次說明修觀的利益。指出了這樣觀行能夠不處胞胎,常游諸佛凈土。

 

十三、從“此觀成已”已下,正明總牒二身,辨觀成相。

 

十三、從“此觀成已”以下,總的說明到此就叫做觀世音、大勢至二菩薩身觀想成就的情形。

 

斯乃勢至威高,坐搖他國。能使分身云集,演法利生。永絕胞胎,常游法界。

 

贊偈云:這就是大勢至菩薩有極高的威神力,當(dāng)他端坐的時候,搖動本國和他方無數(shù)世界,能使分身出去的無數(shù)塵沙西方三圣云集于西方國土的虛空中,演說妙法利益眾生。凡是作如是觀行者,都能夠永絕胞胎,常游法界。

 

上來雖有十三句不同,廣解勢至觀竟。

 

以上說到十三句,總的詳細(xì)解釋了勢至觀的觀法。

 

思考題

 

1、思維觀世音菩薩的妙相莊嚴(yán)。菩薩的妙手及妙足各有何德用?做觀音觀有何利益?

2、大勢至菩薩因何名為“無邊光”、因何名為“大勢至”?此菩薩行走、端坐各有何德相?

3、極樂世界沒有苦,為何還說西方三圣在西方國土里度脫苦難呢?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