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70年代,一個名叫列文虎克的荷蘭人發(fā)明了顯微鏡,自此,微觀世界的大門向人類打開;直到21世紀的今天,人們對微觀世界的認識早已不是簡簡單單的細胞和分子,隨著對微觀領域的探索的不斷深入,大量更加微小的粒子被發(fā)現(xiàn),例如:原子、電子、質(zhì)子、中子等等。在我們的宇宙中,幾乎所有的物質(zhì)的都是由像原子這樣的微觀粒子構成,小到一片樹葉甚至是一粒塵埃,大到一顆恒星亦或是整個銀河系,它們的身上都包含著數(shù)之不盡的原子或者分子。 那么,令人著迷的微觀領域到底蘊含怎樣的秘密呢? 一個小小的原子和這個宇宙又有什么不為人在的聯(lián)系? 弦理論是在1989年由維內(nèi)齊諾等科學家提出來的,在弦理論的描述中,自然界中的基本粒子都是由一種卷曲的一維弦(也可以理解成一種極其微小的線)構成的,這些弦有端點,并且他們可以自己連接成一個封閉的圓環(huán),通常而言我們都把基本粒子當做點粒子看待,同時,在相對論的描述中則把一維時間和三維空間等價為四維時空,而弦在四維時空的運動(弦在四維時空的運動軌跡體現(xiàn)為一種管狀物,即世界線)和震動就形成了自然界(三維空間)中的各種基本粒子,那么,或許每一個基本粒子代表的都是某個唯度空間中的時間。 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由弦振動產(chǎn)生的原子或者其他基本粒子,都是某個維度宇宙的入口或者說,每個原子或其他基本粒子背后都蘊含著一個維度宇宙? 縱觀浩瀚宇宙無邊無際,俯視微觀世界無窮無盡,宏觀亦無際,微觀亦無限;這個世界的奇妙讓我們嘆為觀止!但是,就算是如此,也無法阻止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不管其中的秘密隱藏的多么深,也無法阻擋一顆求知的心,和帶著渴求光芒的眼睛。 |
|
來自: 昵稱41082923 > 《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