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32年己酉至公元前1775年丙戌): 《姓氏歷史學(xué)》·第一章·第九節(jié)·中國(guó)上古年代考 廣西興業(yè)縣石南鎮(zhèn)塘格村 黎開(kāi)文(著于1996至2004年,2010年8月1至 9月22日修訂并增加第九節(jié)內(nèi)容) E-mail:gxxylkw@163.com
1、夏帝姒禹在位十年(公元前2232年己酉至公元前2223年戊午): -2232年己酉夏帝姒禹元年 -2231年庚戌夏帝姒禹二年 -2230年辛亥夏帝姒禹三年 -2229年壬子夏帝姒禹四年【犂侯叔均(姬棄之孫、臺(tái)璽之子)元年】,即帝位(上三年為守舜帝喪三年),頒《夏歷》于邦國(guó)。 -2228年癸丑夏帝姒禹五年,咎陶【繇】薨(死)。 -2227年甲寅夏帝姒禹六年 -2226年乙卯夏帝姒禹七年 -2225年丙辰夏帝姒禹八年,禹帝巡狩,會(huì)諸侯于塗山。 -2224年丁巳夏帝姒禹九年 -2223年戊午夏帝姒禹十年,春,會(huì)諸侯于會(huì)稽,殺防風(fēng)氏。夏六月,雨金于夏邑。秋八月,禹帝崩于會(huì)稽,壽100歲。 ***《竹書(shū)紀(jì)年》“禹立四十五年”是從“舜帝命夏后(大禹)于太室”之年(公元前2268年癸酉)算起。
2、夏帝姒啟在位十六年(公元前2222年己未公元前2207年甲戌): -2222年己未夏帝姒啟元年 -2221年庚申夏帝姒啟二年 -2220年辛酉夏帝姒啟三年 -2219年壬戌夏帝姒啟四年, -2218年癸亥夏帝姒啟五年,啟正式稱(chēng)帝于夏邑,大饗諸侯于鈞臺(tái)。 -2217年甲子夏帝姒啟六年,費(fèi)侯伯益出就國(guó)。帝啟帥師伐有扈,大戰(zhàn)于甘,作《甘誓》。 -2216年乙丑夏帝姒啟七年 -2215年丙寅夏帝姒啟八年,啟帝使孟涂如巴泣訟。 -2214年丁卯夏帝姒啟九年 -2213年戊辰夏帝姒啟十年,啟帝巡狩,舞《九韶》于大穆之野。 -2212年己巳夏帝姒啟十一年,帝啟放季子(小兒子)五觀于西河【觀國(guó),在今頓丘縣】。 -2211年庚午夏帝姒啟十二年 -2210年辛未夏帝姒啟十三年 -2209年壬申夏帝姒啟十四年 -2208年癸酉夏帝姒啟十五年,五觀以西河叛。彭伯壽帥師征西河,五觀來(lái)歸。 -2207年甲戌夏帝姒啟十六年,“帝陟(崩),年九十一?!?/span>
3、夏帝姒太康在位二十九年(公元前2206年乙亥至公元前2178年癸卯): -2206年乙亥夏帝姒太康元年,帝即位,居斟鄩。 -2205年丙子夏帝姒太康二年 -2204年丁丑夏帝姒太康三年 -2203年戊寅夏帝姒太康四年 -2202年己卯夏帝姒太康五年 -2201年庚辰夏帝姒太康六年 -2200年辛巳夏帝姒太康七年 -2199年壬午夏帝姒太康八年 -2198年癸未夏帝姒太康九年,帝畋于洛表,羿(夷弈,有窮國(guó)國(guó)君后羿後代)入居斟鄩。 -2197年甲申夏帝姒太康十年 -2196年乙酉夏帝姒太康十一年 -2195年丙戌夏帝姒太康十二年 -2194年丁亥夏帝姒太康十三年 -2193年戊子夏帝姒太康十四年 -2192年己丑夏帝姒太康十五年 -2191年庚寅夏帝姒太康十六年 -2190年辛卯夏帝姒太康十七年 -2189年壬辰夏帝姒太康十八年 -2188年癸巳夏帝姒太康十九年,帝畋于洛表,十旬(一百天)弗返(不回都)。 -2187年甲午夏帝姒太康二十年 -2186年乙未夏帝姒太康二十一年 -2185年丙申夏帝姒太康二十二年 -2184年丁酉夏帝姒太康二十三年 -2183年戊戌夏帝姒太康二十四年 -2182年己亥夏帝姒太康二十五年 -2181年庚子夏帝姒太康二十六年 -2180年辛丑夏帝姒太康二十七年 -2179年壬寅夏帝姒太康二十八年 -2178年癸卯夏帝姒太康二十九年,帝崩,弟仲康立。
4、夏帝姒仲康在位十四年(公元前2177年甲辰至公元前2164年丁巳): -2177年甲辰夏帝姒仲康元年,帝即位,居斟鄩。 -2176年乙巳夏帝姒仲康二年 -2175年丙午夏帝姒仲康三年 -2174年丁未夏帝姒仲康四年 -2173年戊申夏帝姒仲康五年秋九月庚戌朔(初一日),日蝕在房二度【世界最早的日蝕記錄】。命胤侯帥師征羲(國(guó))、和(國(guó))。 -2172年己酉夏帝姒仲康六年 -2171年庚戌夏帝姒仲康七年 -2170年辛亥夏帝姒仲康八年 -2169年壬子夏帝姒仲康九年 -2168年癸丑夏帝姒仲康十年 -2167年甲寅夏帝姒仲康十一年 -2166年乙卯夏帝姒仲康十二年 -2165年丙辰夏帝姒仲康十三年 -2164年丁巳夏帝姒仲康十四年,帝崩,世子(太子)相出居商丘,依(附)同姓諸侯斟灌氏、斟鄩氏。
5、夏帝姒相在位二十八年(公元前2163年戊午至公元前2136年乙酉): -2163年戊午夏帝姒相元年,帝即位,居帝丘。征淮夷、畎夷。 -2162年己未夏帝姒相二年 -2161年庚申夏帝姒相三年 -2160年辛酉夏帝姒相四年 -2159年壬戌夏帝姒相五年 -2158年癸亥夏帝姒相六年 -2157年甲子夏帝姒相七年,于夷來(lái)賓(臣服)。 -2156年乙丑夏帝姒相八年,寒浞使其子寒澆居過(guò)(國(guó))。 -2155年丙寅夏帝姒相九年,帝居于斟灌(國(guó))。 -2154年丁卯夏帝姒相十年 -2153年戊辰夏帝姒相十一年 -2152年己巳夏帝姒相十二年 -2151年庚午夏帝姒相十三年 -2150年辛未夏帝姒相十四年 -2149年壬申夏帝姒相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馬,遷于商丘。 -2148年癸酉夏帝姒相十六年 -2147年甲戌夏帝姒相十七年 -2146年乙亥夏帝姒相十八年 -2145年丙子夏帝姒相十九年 -2144年丁丑夏帝姒相二十年,寒浞滅戈(國(guó)) -2143年戊寅夏帝姒相二十一年 -2142年己卯夏帝姒相二十二年 -2141年庚辰夏帝姒相二十三年 -2140年辛巳夏帝姒相二十四年 -2139年壬午夏帝姒相二十五年 -2138年癸未夏帝姒相二十六年,寒浞使其子寒澆帥師滅斟灌(國(guó))。 -2137年甲申夏帝姒相二十七年,寒澆伐斟鄩(國(guó)),大戰(zhàn)于濰,覆其舟,滅之。 -2136年乙酉夏帝姒相二十八年,寒浞使其子寒澆弒帝。夏帝相后緡方娠(有孕在身),逃出自竇(從斟鄩國(guó)宮殿水竇口逃出),歸于有仍(國(guó)),生少康焉。
***、夷羿夷羿八年(公元前2135年丙戌至公元前2128年癸巳): *-2135年丙戌夷羿篡夏元年 *-2134年丁亥夷羿篡夏二年 *-2133年戊子夷羿篡夏三年 *-2132年己丑夷羿篡夏四年 *-2131年庚寅夷羿篡夏五年 *-2130年辛卯夷羿篡夏六年 *-2129年壬辰夷羿篡夏七年 *-2128年癸巳寒夷篡夏八年,寒浞、逄蒙殺夷羿。伯靡【夏王族同姓諸侯】岀奔鬲(國(guó))。
***、寒浞寒澆篡夏三十二年(公元前2127年甲午至公元前2096年乙丑): *-2127年甲午寒浞寒澆篡夏元年 *-2126年乙未寒浞寒澆篡夏二年 *-2125年丙申寒浞寒澆篡夏三年 *-2124年丁酉寒浞寒澆篡夏四年 *-2123年戊戌寒浞寒澆篡夏五年 *-2122年己亥寒浞寒澆篡夏六年 *-2121年庚子寒浞寒澆篡夏七年 *-2120年辛丑寒浞寒澆篡夏八年 *-2119年壬寅寒浞寒澆篡夏九年 *-2118年癸卯寒浞寒澆篡夏十年 *-2117年甲辰寒浞寒澆篡夏十一年 *-2116年乙巳寒浞寒澆篡夏十二年 *-2115年丙午寒浞寒澆篡夏十三年,少康為(任)仍(國(guó))牧正,寒浞使“椒【人名】”求之,(少康)逃奔有虞(國(guó)),虞思【舜帝后裔,虞國(guó)國(guó)君、陳國(guó)遠(yuǎn)祖】妻之以二女,而邑諸(之于)“綸【城邑名】”。 *-2114年丁未寒浞寒澆篡夏十四年 *-2113年戊申寒浞寒澆篡夏十五年 *-2112年己酉寒浞寒澆篡夏十六年 *-2111年庚戌寒浞寒澆篡夏十七年 *-2110年辛亥寒浞寒澆篡夏十八年 *-2109年壬子寒浞寒澆篡夏十九年 *-2108年癸丑寒浞寒澆篡夏二十年 *-2107年甲寅寒浞寒澆篡夏二十一年 *-2106年乙卯寒浞寒澆篡夏二十二年 *-2105年丙辰寒浞寒澆篡夏二十三年 *-2104年丁巳寒浞寒澆篡夏二十四年 *-2103年戊午寒浞寒澆篡夏二十五年 *-2102年己未寒浞寒澆篡夏二十六年 *-2101年庚申寒浞寒澆篡夏二十七年 *-2100年辛酉寒浞寒澆篡夏二十八年 *-2099年壬戌寒浞寒澆篡夏二十九年 *-2098年癸亥寒浞寒澆篡夏三十年 *-2097年甲子寒浞寒澆篡夏三十一年,伯靡自鬲(國(guó))帥斟鄩氏、斟灌氏之師伐寒浞。少康使汝艾伐過(guò)(國(guó))殺寒澆。 *-2096年乙丑寒浞寒澆篡夏三十二年,伯子杼(少康之子)帥師滅戈(國(guó))殺寒豷。伯靡殺寒浞。少康自綸歸于夏邑。
6、夏帝姒少康復(fù)國(guó)在位二十一年(公元前2095年丙寅公元前2075年丙戌): -2095年丙寅夏帝姒少康復(fù)國(guó)元年,即帝位,居夏邑,諸侯來(lái)朝,賓虞公。 -2094年丁卯夏帝姒少康二年,方夷來(lái)賓(臣服)。 -2093年戊辰夏帝姒少康三年,復(fù)田稷之官,后稷(姬棄)之後不窋失官,(後代)至是而復(fù)。 -2092年己巳夏帝姒少康四年 -2091年庚午夏帝姒少康五年 -2090年辛未夏帝姒少康六年 -2089年壬申夏帝姒少康七年 -2088年癸酉夏帝姒少康八年 -2087年甲戌夏帝姒少康九年 -2086年乙亥夏帝姒少康十年 -2085年丙子夏帝姒少康十一年,使商侯冥治河。 -2084年丁丑夏帝姒少康十二年 -2083年戊寅夏帝姒少康十三年 -2082年己卯夏帝姒少康十四年 -2081年庚辰夏帝姒少康十五年 -2080年辛巳夏帝姒少康十六年 -2079年壬午夏帝姒少康十七年 -2078年癸未夏帝姒少康十八年,遷于原。 -2077年甲申夏帝姒少康十九年 -2076年乙酉夏帝姒少康二十年 -2075年丙戌夏帝姒少康二十一年,帝陟(崩)。
7、夏帝姒杼在位十七年(公元前2074年丁亥至公元前2058年癸卯): -2074年丁亥夏帝姒杼元年,即帝位,居原。 -2073年戊子夏帝姒杼二年 -2072年己丑夏帝姒杼三年 -2071年庚寅夏帝姒杼四年 -2070年辛卯夏帝姒杼五年,自原遷于老丘。 -2069年壬辰夏帝姒杼六年 -2068年癸巳夏帝姒杼七年【越侯無(wú)余(帝杼胞弟,越國(guó)始祖)元年】 -2067年甲午夏帝姒杼八年,征于東海及三壽,得一狐九尾。 -2066年乙未夏帝姒杼九年 -2065年丙申夏帝姒杼十年 -2064年丁酉夏帝姒杼十一年 -2063年戊戌夏帝姒杼十二年 -2062年己亥夏帝姒杼十三年,商侯冥死于河【死在治理黃河工作中】。 -2061年庚子夏帝姒杼十四年 -2060年辛丑夏帝姒杼十五年 -2059年壬寅夏帝姒杼十六年 -2058年癸卯夏帝姒杼十七年,帝陟(崩)。
8、夏帝姒槐(芬)在位四十四年(公元前2057年甲辰至公元前2014年丁亥): -2057年甲辰夏帝姒槐(芬)元年,即帝位。 -2056年乙巳夏帝姒槐(芬)二年 -2055年丙午夏帝姒槐(芬)三年,九夷來(lái)御。 -2054年丁未夏帝姒槐(芬)四年 -2053年戊申夏帝姒槐(芬)五年 -2052年己酉夏帝姒槐(芬)六年 -2051年庚戌夏帝姒槐(芬)七年 -2050年辛亥夏帝姒槐(芬)八年 -2049年壬子夏帝姒槐(芬)九年 -2048年癸丑夏帝姒槐(芬)十年 -2047年甲寅夏帝姒槐(芬)十一年 -2046年乙卯夏帝姒槐(芬)十二年 -2045年丙辰夏帝姒槐(芬)十三年 -2044年丁巳夏帝姒槐(芬)十四年 -2043年戊午夏帝姒槐(芬)十五年 -2042年己未夏帝姒槐(芬)十六年,洛伯“用”(人名,負(fù)責(zé)祭洛水河神的主祭官)與河伯“馮夷”(人名,負(fù)責(zé)祭黃河河神的主祭官)斗【斗氣、斗法】。 -2041年庚申夏帝姒槐(芬)十七年 -2040年辛酉夏帝姒槐(芬)十八年 -2039年壬戌夏帝姒槐(芬)十九年 -2038年癸亥夏帝姒槐(芬)二十年 -2037年甲子夏帝姒槐(芬)二十一年 -2036年乙丑夏帝姒槐(芬)二十二年 -2035年丙寅夏帝姒槐(芬)二十三年 -2034年丁卯夏帝姒槐(芬)二十四年 -2033年戊辰夏帝姒槐(芬)二十五年 -2032年己巳夏帝姒槐(芬)二十六年 -2031年庚午夏帝姒槐(芬)二十七年 -2030年辛未夏帝姒槐(芬)二十八年 -2029年壬申夏帝姒槐(芬)二十九年 -2028年癸酉夏帝姒槐(芬)三十年 -2027年甲戌夏帝姒槐(芬)三十一年 -2026年乙亥夏帝姒槐(芬)三十二年 -2025年丙子夏帝姒槐(芬)三十三年,封昆吾氏之子于蘇國(guó)。 -2024年丁丑帝姒槐(芬)三十四年 -2023年戊寅帝姒槐(芬)三十五年 -2022年己卯夏帝姒槐(芬)三十六年,作園土。 -2021年庚辰夏帝姒槐(芬)三十七年 -2020年辛巳夏帝姒槐(芬)三十八年 -2019年壬午夏帝姒槐(芬)三十九年 -2018年癸未夏帝姒槐(芬)四十年 -2017年甲申夏帝姒槐(芬)四十一年 -2016年乙酉夏帝姒槐(芬)四十二年 -2015年丙戌夏帝姒槐(芬)四十三年 -2014年丁亥夏帝姒槐(芬)四十四年,帝陟(崩)。
9、夏帝姒芒在位五十八年(公元前2013年戊子至公元前1956年乙酉): -2013年戊子夏帝姒芒元年,即帝位,以玄珪賓于河(黃河)。 -2012年己丑夏帝姒芒二年 -2011年庚寅夏帝姒芒三年 -2010年辛卯夏帝姒芒四年 -2009年壬辰夏帝姒芒五年 -2008年癸巳夏帝姒芒六年 -2007年甲午夏帝姒芒七年 -2006年乙未夏帝姒芒八年 -2005年丙申夏帝姒芒九年 -2004年丁酉夏帝姒芒十年 -2003年戊戌夏帝姒芒十一年 -2002年己亥夏帝姒芒十二年 -2001年庚子夏帝姒芒十三年,東狩于海,獲大魚(yú)。 -2000年辛丑夏帝姒芒十四年 -1999年壬寅夏帝姒芒十五年 -1998年癸卯夏帝姒芒十六年 -1997年甲辰夏帝姒芒十七年 -1996年乙巳夏帝姒芒十八年 -1995年丙午夏帝姒芒十九年 -1994年丁未夏帝姒芒二十年 -1993年戊申夏帝姒芒二十一年 -1992年己酉夏帝姒芒二十二年 -1991年庚戌夏帝姒芒二十三年 -1990年辛亥夏帝姒芒二十四年 -1989年壬子夏帝姒芒二十五年 -1988年癸丑夏帝姒芒二十六年 -1987年甲寅夏帝姒芒二十七年 -1986年乙卯夏帝姒芒二十八年 -1985年丙辰夏帝姒芒二十九年 -1984年丁巳夏帝姒芒三十年 -1983年戊午夏帝姒芒三十一年 -1982年己未夏帝姒芒三十二年 -1981年庚申夏帝姒芒三十三年 -1980年辛酉夏帝姒芒三十四年,商侯遷于殷。 -1979年壬戌夏帝姒芒三十五年 -1978年癸亥夏帝姒芒三十六年 -1977年甲子夏帝姒芒三十七年 -1976年乙丑夏帝姒芒三十八年 -1975年丙寅夏帝姒芒三十九年 -1974年丁卯夏帝姒芒四十年 -1973年戊辰夏帝姒芒四十一年 -1972年己巳夏帝姒芒四十二年 -1971年庚午夏帝姒芒四十三年 -1970年辛未夏帝姒芒四十四年 -1969年壬申夏帝姒芒四十五年 -1968年癸酉夏帝姒芒四十六年 -1967年甲戌夏帝姒芒四十七年 -1966年乙亥夏帝姒芒四十八年 -1965年丙子夏帝姒芒四十九年 -1964年丁丑夏帝姒芒五十年 -1963年戊寅夏帝姒芒降五十一年 -1962年己卯夏帝姒芒五十二年 -1961年庚辰夏帝姒芒五十三年 -1960年辛巳夏帝姒芒五十四年 -1959年壬午夏帝姒芒五十五年 -1958年癸未夏帝姒芒五十六年 -1957年甲申夏帝姒芒五十七年 -1956年乙酉夏帝姒芒五十八年,帝陟(崩)。
10、夏帝姒泄在位二十五年(公元前1955年丙戌至公元前1931年庚戌): -1955年丙戌夏帝姒泄元年,帝即位。 -1954年丁亥夏帝姒泄二年 -1953年戊子夏帝姒泄三年 -1952年己丑夏帝姒泄四年 -1951年庚寅夏帝姒泄五年 -1950年辛卯夏帝姒泄六年 -1949年壬辰夏帝姒泄七年 -1948年癸巳夏帝姒泄八年 -1947年甲午夏帝姒泄九年 -1946年乙未夏帝姒泄十年 -1945年丙申夏帝姒泄十一年 -1944年丁酉夏帝姒泄十二年,商(殷)侯甲微之子亥賓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棉臣?xì)⒍胖?/span> -1943年戊戌夏帝姒泄十三年 -1942年己亥夏帝姒泄十四年 -1941年庚子夏帝姒泄十五年 -1940年辛丑夏帝姒泄十六年,殷(商)侯甲微以河伯之師伐有易,殺其君棉臣。 -1939年壬寅夏帝姒泄十七年 -1938年癸卯夏帝姒泄十八年 -1937年甲辰夏帝姒泄十九年 -1936年乙巳夏帝姒泄二十年 -1935年丙午夏帝姒泄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玄夷、風(fēng)夷、赤夷、黃夷。 -1934年丁未夏帝姒泄二十二年 -1933年戊申夏帝姒泄二十三年 -1932年己酉夏帝姒泄二十四年 -1931年庚戌夏帝姒泄二十五年,帝陟(崩)。
11、夏帝姒不降在位五十九年(公元前1930年辛亥至公元前1872年己酉): -1930年辛亥夏帝姒不降元年,即帝位。 -1929年壬子夏帝姒不降二年 -1928年癸丑夏帝姒不降三年 -1927年甲寅夏帝姒不降四年 -1926年乙卯夏帝姒不降五年 -1925年丙辰夏帝姒不降六年,伐九菀。 -1924年丁巳夏帝姒不降七年 -1923年戊午夏帝姒不降八年 -1922年己未夏帝姒不降九年 -1921年庚申夏帝姒不降十年 -1920年辛酉夏帝姒不降十一年 -1919年壬戌夏帝姒不降十二年 -1918年癸亥夏帝姒不降十三年 -1917年甲子夏帝姒不降十四年 -1916年乙丑夏帝姒不降十五年 -1915年丙寅夏帝姒不降十六年 -1914年丁卯夏帝姒不降十七年 -1913年戊辰夏帝姒不降十八年 -1912年己巳夏帝姒不降十九年 -1911年庚午夏帝姒不降二十年 -1910年辛未夏帝姒不降二十一年 -1909年壬申夏帝姒不降二十二年 -1908年癸酉夏帝姒不降二十三年 -1907年甲戌夏帝姒不降二十四年 -1906年乙亥夏帝姒不降二十五年 -1905年丙子夏帝姒不降二十六年 -1904年丁丑夏帝姒不降二十七年 -1903年戊寅夏帝姒不降二十八年 -1902年己卯夏帝姒不降二十九年 -1901年庚辰夏帝姒不降三十年 -1900年辛巳夏帝姒不降三十一年 -1899年壬午夏帝姒不降三十二年 -1898年癸未夏帝姒不降三十三年 -1897年甲申夏帝姒不降三十四年 -1896年乙酉夏帝姒不降三十五年,殷(商)滅皮氏。 -1895年丙戌夏帝姒不降三十六年 -1894年丁亥夏帝姒不降三十七年 -1893年戊子夏帝姒不降三十八年 -1892年己丑夏帝姒不降三十九年 -1891年庚寅夏帝姒不降四十年 -1890年辛卯夏帝姒不降四十一年 -1889年壬辰夏帝姒不降四十二年 -1888年癸巳夏帝姒不降四十三年 -1887年甲午夏帝姒不降四十四年 -1886年乙未夏帝姒不降四十五年 -1885年丙申夏帝姒不降四十六年 -1884年丁酉夏帝姒不降四十七年 -1883年戊戌夏帝姒不降四十八年 -1882年己亥夏帝姒不降四十九年 -1881年庚子夏帝姒不降五十年 -1880年辛丑夏帝姒不降五十一年 -1879年壬寅夏帝姒不降五十二年 -1878年癸卯夏帝姒不降五十三年 -1877年甲辰夏帝姒不降五十四年 -1876年乙巳夏帝姒不降五十五年 -1875年丙午夏帝姒不降五十六年 -1874年丁未夏帝姒不降五十七年 -1873年戊申夏帝姒不降五十八年 -1872年己酉夏帝姒不降五十九年,帝遜位于弟扃。
12、夏帝姒扃在位二十一年(公元前1871年庚戌至公元前1851年庚午): -1871年庚戌夏帝姒扃元年,帝即位。 -1870年辛亥夏帝姒扃二年 -1869年壬子夏帝姒扃三年 -1868年癸丑夏帝姒扃四年 -1867年甲寅夏帝姒扃五年 -1866年乙卯夏帝姒扃六年 -1865年丙辰夏帝姒扃七年 -1864年丁巳夏帝姒扃八年 -1863年戊午夏帝姒扃九年 -1862年己未夏帝姒扃十年 -1861年庚申夏帝姒扃十一年 -1860年辛酉夏帝姒扃十二年 -1859年壬戌夏帝姒扃十三年 -1858年癸亥夏帝姒扃十四年 -1857年甲子夏帝姒扃十五年 -1856年乙丑夏帝姒扃十六年 -1855年丙寅夏帝姒扃十七年 -1854年丁卯夏帝姒扃十八年 -1853年戊辰夏帝姒扃十九年 -1852年己巳夏帝姒扃二十年 -1851年庚午夏帝姒扃二十一年,帝陟(崩)。
13、夏帝姒廑(胤甲)在位二十年(公元前1850年辛未至公元前1831年庚寅): -1850年辛未夏帝姒廑(胤甲)元年,帝即位,居西河。 -1849年壬申夏帝姒廑(胤甲)二年 -1848年癸酉夏帝姒廑(胤甲)三年 -1847年甲戌夏帝姒廑(胤甲)四年,昆吾氏遷于舊許。 -1846年乙亥夏帝姒廑(胤甲)五年 -1845年丙子夏帝姒廑(胤甲)六年 -1844年丁丑夏帝姒廑(胤甲)七年 -1843年戊寅夏帝姒廑(胤甲)八年 -1842年己卯夏帝姒廑(胤甲)九年 -1841年庚辰夏帝姒廑(胤甲)十年 -1840年辛巳夏帝姒廑(胤甲)十一年 -1839年壬午夏帝姒廑(胤甲)十二年 -1838年癸未夏帝姒廑(胤甲)十三年 -1837年甲申夏帝姒廑(胤甲)十四年 -1836年乙酉夏帝姒廑(胤甲)十五年 -1835年丙戌夏帝姒廑(胤甲)十六年 -1834年丁亥夏帝姒廑(胤甲)十七年 -1833年戊子夏帝姒廑(胤甲)十八年 -1832年己丑夏帝姒廑(胤甲)十九年 -1831年庚寅夏帝姒廑(胤甲)二十年,天有妖孽,十日并出,帝陟(崩)。
14、夏帝姒孔甲在位九年(公元前1830年辛卯至公元前1822年己亥): -1830年辛卯夏帝姒孔甲元年,帝即位,居西河。廢豕韋氏,使劉累(堯帝后裔,漢朝皇族遠(yuǎn)祖)豢龍。 -1829年壬辰夏帝姒孔甲二年 -1828年癸巳夏帝姒孔甲三年,帝畋于東陽(yáng)萯山。 -1827年甲午夏帝姒孔甲四年 -1826年乙未夏帝姒孔甲五年,帝作東音《破斧之歌》。 -1825年丙申夏帝姒孔甲六年 -1824年丁酉夏帝姒孔甲七年,劉累遷于魯縣,其後為范氏。 -1823年戊戌夏帝姒孔甲八年 -1822年己亥夏帝姒孔甲九年,帝陟(崩)。
15、夏帝姒皋在位三年(公元前1821年庚子至公元前1819年壬寅): -1821年庚子夏帝姒皋元年,帝即位,使豕韋氏復(fù)國(guó)。 -1820年辛丑夏帝姒皋二年 -1819年壬寅夏帝姒皋三年,帝陟(崩)。
16、夏帝姒發(fā)在位十三年(公元前1818年癸卯至公元前1806年乙卯): -1818年癸卯夏帝姒發(fā)元年,帝即位,諸侯賓于王門(mén),再保墉會(huì)于上池,諸夷入舞。 -1817年甲辰夏帝姒發(fā)二年 -1816年乙巳夏帝姒發(fā)三年 -1815年丙午夏帝姒發(fā)四年 -1814年丁未夏帝姒發(fā)五年 -1813年戊申夏帝姒發(fā)六年 -1812年己酉夏帝姒發(fā)七年 -1811年庚戌夏帝姒發(fā)八年 -1810年辛亥夏帝姒發(fā)九年 -1809年壬子夏帝姒發(fā)十年 -1808年癸丑夏帝姒發(fā)十一年 -1807年甲寅夏帝姒發(fā)十二年 -1806年乙卯夏帝姒發(fā)十三年,帝陟(崩)。泰山震(地震)。
17、夏帝姒癸(謚號(hào)夏帝桀)在位三十一年(公元前1805年丙辰至公元前1775年丙戌): -1805年丙辰夏帝桀元年,帝即位,居斟鄩。 -1804年丁巳夏帝桀二年 -1803年戊午夏帝桀三年,筑傾宮。毀容臺(tái)。畎夷【昆夷】入居邠、歧之間以叛。 -1802年己未夏帝桀四年 -1801年庚申夏帝桀五年 -1800年辛酉夏帝桀六年,歧踵戎來(lái)賓(臣服)。 -1799年壬戌夏帝桀七年 -1798年癸亥夏帝桀八年 -1797年甲子夏帝桀九年 -1796年乙丑夏帝桀十年,五星錯(cuò)行,夜中,星隕如雨。地震,伊水、洛水枯竭。 -1795年丙寅夏帝桀十一年,會(huì)諸侯于仍(國(guó)),有緡氏逃歸,遂滅有緡(國(guó))。 -1794年丁卯夏帝桀十二年 -1793年戊辰夏帝桀十三年,遷于河南。初作輦。 -1792年己巳夏帝桀十四年,命“扁【人名】”帥師伐岷山。 -1791年庚午夏帝桀十五年【商侯子履即商湯元年】,商侯履遷居亳。 -1790年辛未夏帝桀十六年【商湯二年】 -1789年壬申夏帝桀十七年【商湯三年】,商使伊尹來(lái)朝。 -1788年癸酉夏帝桀十八年【商湯四年】 -1787年甲戌夏帝桀十九年【商湯五年】 -1786年乙亥夏帝桀二十年【商湯六年】,伊尹歸于商,及汝鳩、汝方會(huì)于北門(mén),作《汝鳩》、《汝方》。 -1785年丙子夏帝桀二十一年【商湯七年】,商師滅有洛;遂征荊(國(guó)),荊降。 -1784年丁丑夏帝桀二十二年【商湯八年】,商侯履(商湯)來(lái)朝,帝命囚履于夏臺(tái)。 -1783年戊寅夏帝桀二十三年【商湯九年】,解商侯履,諸侯遂賓(臣服)于商。 -1782年己卯夏帝桀二十四年【商湯十年】 -1781年庚辰夏帝桀二十五年【商湯十一年】 -1780年辛巳夏帝桀二十六年【商湯十二年】,商滅溫(國(guó))。 -1779年壬午夏帝桀二十七年【商湯十三年】 -1778年癸未夏帝桀二十八年【商湯十四年】,昆吾氏伐商。商會(huì)諸侯于景亳。商師取韋(國(guó)),遂征顧(國(guó))。太史令終古出奔商。 -1777年甲申夏帝桀二十九年【商湯十五年】,商師取顧(國(guó))。三日并出。費(fèi)伯昌出奔商。冬十月,帝癸(夏帝桀)命鑿瞿山穿陵,通之于河。 -1776年乙酉夏帝桀三十年【商湯十六年】,瞿山崩。帝癸(夏帝桀)殺關(guān)龍逢。商師征昆吾。冬,聆隧【火災(zāi)】。 -1775年丙戌夏帝桀三十一年【商湯十七年】,商自陑征夏邑,克昆吾。遂與桀戰(zhàn)于鳴條之野,大雷雨。夏師敗績(jī),桀岀奔三朡。商師征三朡,以戊子(日)戰(zhàn)于郕,獲桀于焦門(mén),放之于南巢。 (待續(xù))
|
|
來(lái)自: 虛懷若谷 > 《《姓氏歷史學(xué)》黎開(kāi)文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