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思想的神奇》一書中,大衛(wèi)·舒爾茨說道,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在決定成功的因素中,智力、精力和體力都在其次,最核心的還是思想。 生活中,工作上,總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很努力,也上進,但是總是沒能得到等同付出的價值回報,于是困惑:為什么我們也在努力奮進,但是最終走著走著就和別人產(chǎn)生了鴻溝差距? 也許,你泯然眾人的原因,并非只是受到天賦和出身的限制,很多時候,你的思維方式才是決定你人生走向的關鍵。 成功思想設定成功思維,失敗思想則導致失敗思維?!拔夷苄?!我可以!”當你感到挫敗的時候,你用這些短語口號激勵自己,往往就能得到“絕望救贖”的力量;一味地選擇躲避,反復強調(diào)“我不行了。我真的已經(jīng)盡力了?!蹦敲矗愕牧σ簿椭沟接诖?,此路不通! 日本經(jīng)營之圣稻盛和夫,在《活法》一書中提出了一個公式: 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其中,能力和熱情,取值區(qū)間為0—100。思維方式取值范圍則為-100—100。 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思維會決定他的一生。想要你的人生有結果,光有熱情和能力是不夠的,如果你的思維方式犯了方向性錯誤,你的人生必然會得到相反的結果。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陷入這樣的思維誤區(qū):本來是為了實現(xiàn)一個目標,可慢慢地在實施過程中卻忘記了目標本身,而糾結于實現(xiàn)目標路上的困難和障礙,這樣就束縛住自己的思維格局,還能否達到初始目標,就很難說了。 舉個例子來說,有一次,我和朋友出去旅游。在火車上,朋友泡了一碗方便面,為了能蓋上方便面加速面餅的融化,她用筷子從方便面塑料紙蓋上插到盒子里,但是好幾次都沒有成功。我拿了一袋小餅干放了上去,說:“你只是想蓋上它,不一定非要用筷子啊。” 因為你糾纏在這實現(xiàn)目標的困難上,所以你就忘記了:能實現(xiàn)這個目標不一定只有這一個方法,換個思維來試試,只要以實現(xiàn)目標為標準,手段是為目標而生的。 思維決定一切,從角度到高度,從態(tài)度到深度。 下面就給各位簡單地介紹下4個經(jīng)典思維,值得一看: 司馬光思維 打破,才能得到生機,這就是司馬光思維的精髓所在。只有打破舊思維的桎梏,新思路才會見光明。 拿破侖思維 所謂拿破侖思維,就是敢想敢干,不被外界所干擾,在任何情況下,始終保持自己的主見,用自己的目光去審視世界,用自己方法去解決問題。 哥倫布思維 想了就要干———這才是哥倫布思維的可貴之處。你的成功,往往就是在眾人認為不可能地方闖出來,堅持自己,不受世俗的眼光限制,你才能有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機會。 奧卡姆思維 奧卡姆思維,就是舍棄一切復雜的表象,直指問題的本質(zhì)。這種思維的可貴之處,是因為它直戳現(xiàn)實中的這么一種病態(tài),今天的人們,往往自以為掌握了許多知識,而喜歡將事情往復雜處瞎鼓搗。 智商和學歷,對你的發(fā)展會有影響,但是決定人的一生,關鍵還是思維。轉變思維,這個看起來不難的事情,卻難到了很多人,不是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