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癬,因其掌粗糙皸裂如鵝掌而稱(chēng)為鵝掌風(fēng),是由于真菌侵犯手部表皮所引起的真菌性皮膚病,多由足部傳染而來(lái),亦可直接發(fā)病。其臨床特點(diǎn)是,初起紫白斑點(diǎn)、瘙癢,以后疊起白皮而脫屑,日久則皮膚粗糙變厚延及全手。甲癬即灰指(趾)甲、鵝掌風(fēng),是一種真菌感染性皮膚病。多見(jiàn)于成年人,常有癬病史。初起時(shí)指(趾)甲的遠(yuǎn)端甲緣或甲褶部失去光澤,呈灰白、污黃或灰褐色,甲板變得凹凸不平,增厚或萎縮,質(zhì)變脆,易蛀空,邊緣翹起且殘缺不齊,重者甲板與甲床分離。腳癬俗稱(chēng)腳濕氣或香港腳,是由絲狀真菌侵入足部表皮所引起的真菌性皮膚病。通過(guò)與病人共用拖鞋、腳布等傳染。該病流行廣泛,常發(fā)生在趾間或足底,表現(xiàn)為足趾間糜爛發(fā)白,奇癢難忍,抓破后露出紅潤(rùn)面,常繼發(fā)感染,可分為干性和濕性?xún)煞N。干性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干燥、脫皮,冬季易皸裂。濕性主要表現(xiàn)為腳趾間有小水泡、糜爛、皮膚濕潤(rùn)、擦去老皮后見(jiàn)潮紅,并滲出黃水。干性和濕性都會(huì)奇癢,兩者也可能同時(shí)存在,一般為反復(fù)發(fā)作,春夏加重,秋冬減輕,常有繼發(fā)感染引起疼痛、發(fā)熱。中醫(yī)認(rèn)為春病多因濕熱下注,或久居濕地染毒而致。 1.【組成】蔥頭14個(gè),白蜜120克。 【制配】將蔥頭、白蜜共搗爛為泥。取藥泥擦患處。 【功效】治療手癬。 2.【組成】蔥、蕺菜各等量。 【制配】將蔥、蕺搗丸兩手頻搓。 【功效】治療手癬。 3.【組成】蔥白3根,生半夏30克,貓眼草15克。 【制配】將生半夏、貓眼草研末,與蔥白搗成膏狀。外敷患處,每日1次。 【功效】治療足癬。 4.【組成】大蒜2頭,陳醋50毫升。 【制配】將蒜搗爛,用醋拌好。浸泡患處。 【功效】治療手癬。 5.【組成】大蒜、桃樹(shù)葉各30克。 【制配】將大蒜、桃樹(shù)葉搗爛,敷患處,每日1次。 【功效】治療手癬。 6.【組成】生大蒜頭、糯米飯各適量。 【制配】將大蒜和糯米飯搗爛拌勻,涂手指甲上,24小時(shí)更換(伏天為宜)。 【功效】治療甲癬。 7.【組成】生大蒜適量。 【制配】洗腳后用大蒜擦患處,連擦2周,每日1~2次。 【功效】治療足癬。 8.【組成】蒜秸、艾葉、劉寄奴各120克。 【制配】將蒜秸、艾葉、劉寄奴入鍋加水2.5升,浸泡后煮沸5~10分鐘,過(guò)濾。取藥液洗患腳,每日1次,6日為1療程,每劑可用2~3次。 【功效】治療足癬。 9.【組成】大蒜5~6瓣,花椒15粒。 【制配】先將花椒炒焦碾成面(粉)和大蒜共搗成糊狀,敷在用溫水洗凈的患處1~2毫米厚,隔日1次,每次約1小時(shí)即可。敷20~30分鐘后,敷藥處可出現(xiàn)黃水,稍痛。 【功效】治療足癬。 10.【組成】苦參、青核桃皮、木模皮各20克,酒或95%酒精300毫升。 【制配】將苦參、青核桃皮、木模皮搗碎,加入烈酒或95%酒精300毫升,1周后用。將腳用溫水洗凈后,用藥棉蘸汁涂搽,每日2~3次。 【功效】治療腳癬經(jīng)久不愈,脫皮奇癢。 11.【組成】大蒜15克,麝香0.5克,15%醋酸100毫升。 【制配】將大蒜搗爛為泥,與麝香和勻,加入醋酸裝瓶備用。清洗患處,用消毒棉簽蘸汁涂患處,每日2次。 【功效】治療體癬及足癬。 12.【組成】皂角250克,苦楝皮50克,醋1000毫升。 【制配】將皂角、苦楝皮打碎,浸泡于醋內(nèi),歷時(shí)7天,濾出藥液。先用溫開(kāi)水洗凈患處,再用此液浸泡擦洗患處5~15分鐘。 【功效】治療手足癬、甲癬。本方有活血祛風(fēng)、殺蟲(chóng)止癢之功,善治手足癬及甲癬所致的手足瘙癢,脫皮、指(趾)甲變形、增厚等癥。嚴(yán)重感染者禁用此方。 13.【組成】上荊皮根90克,白酒250毫升。 【制配】將上荊皮根,放入白酒中浸一周后外搽患處。 【功效】治療足癬。 14.【組成】陳醋500毫升,百部、藿香、明礬、石榴皮各30克,苦參、黃檗、蛇床于、黃精各15克,生杏仁、露蜂房各10克。 【制配】這10味藥水煎25分鐘,最后入醋煎5分鐘。趁熱先熏后洗,1劑用2日,1日2~3次,1次30分鐘,10次為1療程。如不痊愈,休息3日后,可按原方法熏洗。 【功效】治療手癬。 15.【組成】米醋15毫升。 【制配】將米醋入鍋煮沸待溫后浸泡患處,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鐘。 【功效】治療手、腳癬。 16.【組成】大黃100克,米醋1000毫升。 【制配】將大黃加入米醋中浸泡10天,用該液浸泡患手,每次20分鐘。1周為1療程,兒童宜浸泡10~15分鐘。 【功效】治療手癬。 17.【組成】木槿皮30克,川椒、苦參各20克,黃檗10克,陳醋適量。 【制配】將木槿皮、川椒、苦參、黃檗入鍋水煎濃縮加陳醋混合外洗。 【功效】治療鵝掌風(fēng)。 18.【組成】荊芥、防風(fēng)、紅花各5克,大楓子、五加皮、地骨皮各10克,明礬15克,皂角2根,陳醋1千克。 【制配】前八味浸泡于陳醋內(nèi),24小時(shí)后去渣。再將適量藥液倒入小瓶或腳盆中,以浸沒(méi)患指、趾甲為度。每日浸泡2次,每次20分鐘,30日為1療程。停藥5日后,再進(jìn)行下一個(gè)療程。 【功效】治療甲癬。 19.【組成】花椒、大風(fēng)子、白礬、雄黃各10克,皂莢15克,土槿皮30克,砒石1.5克,食醋0.5~1千克,鮮鳳仙花適量。 【制配】將上述藥材與醋放沙鍋內(nèi)先浸1夜,次日煮沸后將藥汁倒入瓷盆內(nèi),待溫再將患手或患足浸入。第1天浸6小時(shí)左右,第2~4天浸2~3小時(shí)。每劑中藥可使用2天;癥狀較重者,每天使用1劑。一周內(nèi)不能用堿性物品洗手,浸泡時(shí)覺(jué)手部發(fā)脹或有灼熱感。若局部有皸裂時(shí),則有刺痛。 【功效】治療手足癬。 20.【組成】陳醋500毫升,土荊皮、苦參皮各15克,百部、黃檗、枯礬、白鮮皮、土茯苓、荊芥各10克,全蝎3條。 【制配】適量水煎上藥30分鐘,端藥前5分鐘入醋。先熏后浸泡患手或患足,1日2次,每次30分鐘。手或足浸后要自干,忌下水洗。10天為1療程。 【功效】治療手足癬。 21.【組成】鐵銹、米醋各適量。 【制配】將鐵銹研細(xì)末,用米醋配成60%溶液(呈棕紅色)。使用前將手腳洗凈,以棉球蘸溶液涂患處,每日1次。 【功效】治療手足癬。 22.【組成】黃精15克,大黃30克,藿香30克,皂莢刺15克,白醋100毫升。 【制配】將黃精、大黃、藿香、皂莢刺水煎后加白醋浸泡患處,每日1次,每次半小時(shí)左右。 【功效】治療甲癬。 23.【組成】側(cè)柏葉200克,陳醋1000毫升。 【制配】將側(cè)柏葉、陳醋入鍋煮沸待溫后外擦患處。 【功效】治療足癬。 24.【組成】鳳仙花(連根)2株,明礬100克,陳醋200毫升。 【制配】將鳳仙花、明礬、陳醋同搗爛后敷患處。 【功效】治療手癬。 25.【組成】皂礬6克,鮮柏葉1把,陳醋30毫升。 【制配】將皂礬、鮮柏葉、陳醋加適量水浸后涂搽患處。 【功效】治療甲癬。 26.【組成】生半夏(剝皮)5個(gè),米醋1匙。 【制配】將生半夏、米醋同放入碗內(nèi)磨,取汁外擦患處。 【功效】治療手癬。 注意事項(xiàng): 1.保持手足局部清潔,勤洗腳,勤換鞋襪。 2.對(duì)腳部多汗及經(jīng)常穿長(zhǎng)筒靴、膠鞋者,可在鞋襪內(nèi)撒足癬粉。 3.選用外用藥宜兩藥交替使用,同一種藥不宜久用。 4.痊愈后,每周涂藥1次,天熱更宜堅(jiān)持。 作者:段二虎編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