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現(xiàn)狀:迷失在思考之中。 大多數(shù)人一輩子禁錮在自己的思維牢獄他們從未超越那受 制于過去的、狹隘的、源于大腦的自我感覺。 在你的身上,在每個人身上,都存在一種比思想更為深邃的意 識層面的東西,它便梟你的核心本質(zhì),我們可以稱之為臨在、知覺 或者無條件意識。在古老的教義中,它就是人們心中的上帝,是你 的佛性。 當你只看見心智所造的“小我”,當你的人生任由它掌控時, 你便將痛苦強加于自己和別人。除非你進人那個比思想更為深邃的 意識層面,啟用那種無條件意識,否則你的人生不可能獲得愛、喜 悅和創(chuàng)造力的延伸,持久的內(nèi)在平和也不可能伴隨你的左右。 如果你能意識到,哪怕是偶爾地意識到,你心中的想法僅僅是 一些想法而匕。當你的心智、情緒對外界刺激有所反應時,你能夠 見證其慣性模式。那就證明,你開始進入那個比思想史為深邃的意識層面,那便是你的思想和情感所依賴的知覺,那便是你的生命本質(zhì)所處的永恒的內(nèi)在空間。 思考的涓涓細流有著極大的動能,它能輕易拉拽著你與之同行。每個念頭都假裝自己是如此的重要,因為它想要吸引你全部的注意。 有個新的靈修練習交付于你:學會輕視你的思想。 人們是多么容易受困于觀念定式的牢籠??! 人類的大腦渴望知曉,力圖了解、掌控一切,常常把自己的 想法和觀點誤認為真理。它會說:道理應該是這樣的。但你必須超 越大腦的觀念束縛,明白無論你怎樣理解“你的人生”或者別人的 人生、別人的行為,無論你怎樣判斷各種局面,你的觀點也不過是 一種見解,是眾多呵能的想法中的一種,不過是一堆念頭而已。然 而,實相卻是一個整體的存在,萬事萬物都交織混雜在一起,沒有 任何事物能夠獨立存在。思考會割裂現(xiàn)實,將它切分成七零八落的 概念碎片。 會思考的大腦是強大的工具。然而,當你還未意識到思維僅 是意識的一個層面,而被它完全掌控時,會思考的大腦反而很有局限性。 智慧并不是思想的產(chǎn)物。我們關注某人或某亊,并深刻地現(xiàn) 解,智慧便從中萌生。關注便是原始的智能,是意識的本體,它消 除了概念化思維形成的附礙,你進而認識到世界上沒有什么是可以獨 立存在的。關注將觀察被觀察者統(tǒng)一于一個知覺體中,它是彌 合隔閡的良醫(yī)。 每當你沉浸在強迫性思考之中尤法自拔時,你便住逃避當下的存在。你不愿身處此刻此時。 無論是宗教的、你治的,還是科學的教條,都源ft人們錯誤的 信仰——相倍思想能夠概括一切現(xiàn)實或真理其實這啤教條就像群 體性的概念牢籠。奇怪的是,人們樂意被丨ai禁.n因為能在牢籠中 得到一種安全感,以及一種“我知道”的錯覺。 沒存任何東內(nèi)比教條給人類帶來的痛苦更多了。寧實匕教條 遲節(jié)都會發(fā)然瓦解,因為真相最終會揭穿教條虛假的一面-盡管加 .14 . 此,除非我們能夠看清其幻象的本質(zhì),否則IU的教條仍會被新的教 條所取代。 那么,幻象的本質(zhì)是仆么呢?就是對思想的認同= 心靈的覺醒,即是從思考的夢境中醒來。 意識所能覺知的范圍遠比思想所能理解的范圍要博大得多。當 你不#相信你所思考的一切,你便跨越了思想,清醒地認識到那個 思考者與你并非就是一個人。 心靈的覺秘,即是從 思考的夢境中醒來 大腦總是處于“不滿足”的狀態(tài),因此總是貪戀以期獲得更多。當你被大腦左右時,很容易陷人無聊和不安。感到無聊說明大腦渴求更多的刺激、更多的精神食糧,然而這種饑渴永遠無法填滿。 當你覺得無聊時,為安撫饑渴的大腦,你可能隨手拿起一本雜 志、打一通電話、打開電視機、上網(wǎng)沖浪、外出購物,最常見的方 法就是大吃一頓。 或者,你可以繼續(xù)無聊,繼續(xù)煩躁不安,并同時注意觀察無 聊和煩躁不安究竟是種什么樣的感覺,與你帶著知覺去觀察、去感 受時,剎那間,四周便仿佛萌生一種空間感或者寧靜感。雖然起初只是一點點,但隨著內(nèi)心的空間感不斷滋長,無聊的感覺將逐漸消 失,不再那么明顯與強烈。所以說,即使無聊的感覺也能教你體驗自己的本質(zhì): 你會發(fā)現(xiàn)那個“感到無聊的人”并不是你。無聊感只不過是 你體內(nèi)一種條件反射性的能量運動。同樣的,你也絕不是一個憤怒的、悲傷的或者充滿恐懼的人。無聊、憤怒、悲傷或者恐懼并 非你的專利,它們只不過是大腦所處的特定狀態(tài),是來去匆匆的過客罷了。 那些來去匆匆的都不是你。 “我好無聊?。?”誰知道呢? “我憤怒、悲傷、害怕??! ”誰知道呢? 你知道啊,你是“知道”的主體,而非上述種種客體 任何形式的偏見都意味著你被大腦左右了,意味著你再也看不見“人”,你看到的只是你框定的“那個人”,而將活生生的“人”簡化為一個概念就已經(jīng)構(gòu)成某種形式的暴力了。 思考若非根植于知覺,將變得自私而紊亂。缺乏智慧的聰明是危險而有害的,而這卻是當前大多數(shù)人的狀態(tài)。思想放大成為科學和技術,其本質(zhì)上并無好壞之分,然而,作為科技源頭的思想若非根植于知覺,也會極具毀滅性。 人類進化的下一步是要超越思想,這是我們的當務之急。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再思考,而是不要完全認同于思想,不要被思想所掌控。 感知你體內(nèi)的能量,精神上的嘈雜便立刻沉寂,甚至停止。感受你雙手、雙腳、腹部、胸膛里的能量,感受你的生命能量,那個給軀體注入生機的生命能量。 于是身體成為一個入口,通過它你能窺探在起伏的情緒和思緒之下潛藏的生命活力。 你的體內(nèi),包括你的大腦,存在一種生命力,你可以用整個人的存在來感知它。生命無需思考,你身體里每一個細胞都在呼吸。如若此時出于某些實際的需要,需要思考,你便會自然去思考。大腦在這時仍可運轉(zhuǎn),當你的內(nèi)在生命力與知覺透過思考來表達其自身時,它會運作得更加美妙。 你也許不曾留意,“不思而察”的片刻,早已成為你生命中不請自到的???。當你在從事某個手工勞動,在房間散步,或者在機場柜臺前翹首等候,當你全然地存在于當下,頭腦中的思緒便沉寂下來,被一種清醒的存在感所取代。抑或,當你的內(nèi)心純凈如水地仰望天空或是傾聽他人,意識不再被思想所遮蔽,這時你的感知會變得如水晶般透明。 對大腦來說,這些片刻的沉寂沒有什么重要,因為它有“更重要”的事情去考慮。這些片刻的沉寂如流星般轉(zhuǎn)瞬即逝,以至于你難以察覺它們的蹤跡。 事實上,這些片刻的沉寂是你生命中所能發(fā)生的最有意義的事情。它們是你從思考轉(zhuǎn)變到清醒的存在感的起步。 安于“未知”的狀態(tài)吧,它能讓你超越大腦的局限。因為大腦總是忙于推斷與詮釋,卻害怕處于未知。因此,當你能夠安于“未知”,你便超越了大腦,一種更深刻的非概念化的知覺也將從這個狀態(tài)里萌生。 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體育運動、舞蹈、教學、咨詢等工作,若想有所建樹,思考的大腦就不必介入,至少要退居二線。若你的智性由一種與你同源但更為強大的力量接管,你就不必再作什么決定了,正確的行為會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而且不是“你”強迫為之。掌握生命與掌控生命是對立的,你開始與更強大的意識合作,讓它采取行動、發(fā)表言論、完成工作。 危機出現(xiàn)會造成思考之流暫時性中斷,在此間隙中,你將有機會品嘗到臨在、警醒與知覺的滋味。 真理遠比我們大腦思考所能理解的更為全面。我們的思考無法涵蓋真理,最多只能指向真理的方向,譬如說:“一切事物在本質(zhì)上都是一體的”,它只是一種指向,并非一個明確的解釋。你去揣摩這句話,內(nèi)心便開始感受它的指向的真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