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一生有三十五個兒子,從康熙開始,皇子們便開始按輩分取名,所以康熙所有皇子的名字里都有個胤字。然而,當雍正即位后,他覺得諸位兄弟不配和他共享“胤”字,于是將兄弟們名字中胤字改為允字。但唯獨有位皇子例外,雍正允許他與自己共享胤字。 這位皇子,便是康熙的第十三子胤祥,他的生母為敬敏皇貴妃。敬敏皇貴妃姓章佳氏,可能是漢人,她的皇貴妃尊號并非康熙所封,康熙只給了她一個妃的頭銜,雍正即位后,直接給她連升兩級,追封為僅次于皇后的皇貴妃。這當然是看在十三阿哥的面子上,由此也可見,雍正對胤祥的情感確實非比尋常。 眾所周知,雍正即位后,以對兄弟薄情寡義出名,卻為何要如此善待胤祥呢?原因很簡單,胤祥一直是雍正的死黨,康熙年間九子奪嫡,他便堅定地站在雍正一邊。 但,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胤祥其實本是個能力非常突出的阿哥,他完全有競爭太子的實力,但他卻堅定不移地支持雍正,這就難能可貴,讓雍正非常感動。 康熙在世時,也非常寵幸胤祥,據(jù)說相當一段長的時間,康熙不論到哪里去,都要帶上胤祥一起。胤祥非常聰明能干,文武雙全,情商又高,雍正即位后,便封他為和碩怡親王,又出任議政大臣,凡朝廷要務(wù),無不與他商議。 雍正時期,胤祥在治理水患(東南數(shù)十州縣河流疏暢,獲灌溉之利)、審理案件(無不精祥妥協(xié),符合朕心),乃至于軍事上都有很高的成就(挽輸數(shù)年,海內(nèi)未嘗知有用兵之事)。生性猜疑的雍正,卻對胤祥非常信任,甚至讓他掌管三品以下武官的任命權(quán),胤祥也因此為朝廷舉薦了大量人才。 可惜,胤祥福運不長,加上過度勞累,雍正八年,年僅四十五歲的他不幸病逝。雍正傷心不已,封胤祥一族為鐵帽子王,追封他為賢王,特賜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于謚前,配享太廟。 雍正之所以如此器重胤祥,其實他很明白,胤祥的綜合才能不下于他,甚至更出色,當初他尚且沒有爭奪太子之位,如今更不可能造反。其實,康熙當初如果將皇位傳給胤祥,可能他會比雍正干得更出色,甚至于,清朝可以避免喪權(quán)辱國。因為,他的兒子不會是夜郎自大的乾隆,如果早早答應(yīng)英國人通商的請求,及時擁抱世界,一切都將改變。 法國傳教士宋君榮曾如此評價胤祥:“這位十三世子很尊重歐洲宗教和人士,特別是對巴多明神父特別寵愛?!币粋€非常尊重國外文化的人,很難想象,他會推崇閉關(guān)鎖國,會如乾隆般夜郎自大。 |
|
來自: Confucius365 > 《盤點與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