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翰林要訣》元 陳繹曾

 nqj0108 2017-10-10


翰林要訣


元 陳繹曾


 至正二年冬,余聞汪延年得書法于金谿陸氏,遂從戴尚文處傳鈔之。惜其凡例尚淆,點畫多繆,既改而正之矣,乃作目錄一篇以條理之。其點畫則識之于各目云。歙朱昇題。

  第一執(zhí)筆法

  衛(wèi)夫人云:真書去筆頭一寸二分,(或作二寸一分。)行草去筆頭二寸一分。(或作三寸二分。)

  撥鐙法,李后主得之陸希聲。希聲所傳于■〈巬,言代夫〉光者止五字,后主更益二字,曰導送,謂之七字訣。

  趯。大指骨上節(jié)下端用力,欲直如提千鈞。(趯,烏葉反。)

  壓。捺食指著中節(jié)旁。此上二指主力。(捺手按。)

  鉤。中指著指尖鉤筆令向下。

  揭。名指著指爪肉之際,揭筆令向上。

  抵。名指揭筆中,指抵住。

  拒。中指鉤筆,名指拒定。此上二指主運轉(zhuǎn)。

  導。小指引名指過右。

  送。小指送名指過左。(此上一指主來往。)

  右名撥鐙法。撥者,筆管著中指名指尖,令圓活易轉(zhuǎn)動也。鐙即馬鐙。筆管直則虎口間,空圓如馬鐙也。足踏馬鐙,淺則易出。入手執(zhí)筆管,淺即易撥動也。

  ──右指法

  枕腕。以左手枕右手腕而書之。

  提腕。肘著案而虛提手腕而書之。(鈍吟云:此法好。)

  懸腕。懸著空中而書之,最有力。

  枕腕以書小字,提腕以書中字,懸腕以書大字。行草即須懸腕,懸腕則筆勢無限,否則拘而難運。今代惟鮮于郎中善懸腕書,問之,輒瞑目伸臂曰:膽膽膽!

  ──右腕法

  唐太宗曰:大凡學書,指欲實,掌欲虛,管欲直,心欲圓。又曰:腕豎則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次實指,指實則筋力均平。次虛掌,掌虛則運用便易。

  簡緣云:管直則心圓。

  ──右手法

  撮管。以撥鐙指法撮管頭,大字草書宜用,書壁尤宜。

  ??管。以大指小指倒垂執(zhí)管,??三指攢之,就地書大幅屏障。

  捻管。以大指與中三指捻管頭書之,側(cè)立案左書,長幅釣字。(捻,乃葉反。)

  握管。四指中指節(jié)握管,沉著有力,書誥敕榜疏。

  ──右變法

  第二血法

  蹲。七分三折,管直心圓。

  駐。七分力到水聚。

  提。三分大指下節(jié)骨竦水下。

  捺。九分力滿。

  過。十分疾過。

  搶。各有分數(shù),圓蹲直搶,偏蹲側(cè)搶,出鋒空搶。

  衄。三分三搖筆殺力。

  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筆尖受水,一點已枯矣。水墨皆藏于副毫之內(nèi),蹲之則水下駐之,則水聚,提之則水皆入紙矣。捺以勻之,搶以殺之補之,衄以圓之。過貴乎疾如飛鳥驚蛇,力到自然,不可少凝滯,仍不得重改。

  簡緣云:此專對水墨說,用筆之際,自然有此七字在筆下,非謂何筆為蹲何筆為駐也。

  第三骨法

  提。竦大指下節(jié)骨下端,提尾駐飛。

  縱。和大指下節(jié)骨下臼,蹲首駐捺衄過。

  字有骨,為字之骨者大指下節(jié)骨是也,提之則字中骨健矣,縱之則字中骨有轉(zhuǎn)軸而活絡矣。提者,大指下節(jié)骨下端小竦動也??v者,骨下節(jié)轉(zhuǎn)軸中筋絡稍和緩也。

  簡緣云:此專對骨說,提之則骨健,縱之則骨活動,非謂何筆為縱何筆為提也。

  第四筋法

  藏。首尾蹲搶。

  度。中間空中飛度。

  字之筋,筆鋒是也。斷處藏之,連處度之。藏者,首尾蹲搶是也。度者,空中虛打勢飛度筆意也?!疴g吟云:解藏度二字,則無死筆,活處在筋也。又云:一畫亦要藏度,不專是斷處聯(lián)屬。

  簡緣云:一行亦有藏度,一幅亦有藏度。不悟此二字,唐人所謂善書手而已矣。

  ──右字法

  中指下貫上,左貫右,筆中柔。

  名指上貫下,右貫左,筆中韌。如吝反。

  ──右指法

  第五肉法

  滿捺。

  飛提。

  字之肉,筆毫是也。疏處捺滿,密處提飛。平處捺滿,險處提飛。捺滿即肥,提飛則瘦。肥者毫端分數(shù)足也,瘦者毫端分數(shù)省也。水太漬則肉散,太燥則肉枯。干研墨,濕點筆。濕研墨,干點筆。墨太濃則肉滯,太淡則肉薄,粗則多累,積則不勻。

  簡緣云:今人誤以墨重輕為肉之肥瘦。 又云:此專對字之肉講。非謂何筆為滿捺何筆為飛提也。

  ──右字法

  筆。字一寸,蹲七厘,提五厘,捺九厘,畫一分。以是為率,清勁遞減三厘。初學提活蹲輕,則肉圓。老成提緊蹲重,則肉?走刺。 右軍云:用筆著墨不過三分,不得深浸,深浸則毫弱無力。 鈍吟云:如萬歲枯藤,?走刺也。徐季海筆在畫中,力出字外,用此也。

  紙。強弱有分數(shù),筆力臨時斟酌用之。右軍云:紙剛用軟筆,紙柔用硬筆。純剛?cè)珏F畫石,純?nèi)崛缬∮∧?。既不圓暢,神格亡矣。書石同紙剛例,蓋相得也。

  墨。磨墨之法,重按輕推,遠行近折。 不得用硯池水,令墨滯筆,沍以新汲水,臨時用之。 凡書不得自磨墨。

  硯。池寬面細,每夕一洗,則水墨調(diào)勻,血肉得所。

  書學指南云:夫論墨之佳曰:輕堅黝黑,入硯無聲。又曰:其堅如玉,其文如犀。又曰:繢彩奮發(fā)。論硯之佳曰:秀潤玉質(zhì)。論筆曰:長而不勁,不如勿長;勁而弗圓,不如不勁。論紙之佳曰:不能澄心堂薛濤江,亦必堅薄白滑、純?nèi)峁鉂烧?,若粗厚松灰者,不惟損筆,亦能壞字。凡此皆至理也,善書者知之。

  ──右用筆分數(shù)并論筆紙墨硯。

  第六平法(平者橫畫也)

  偃。首搶下,尾搶上。 蹲鋒自駐,力到疾提,力滿微捺,力盡回鋒。

  仰。首搶上,尾搶下。 蹲鋒自駐,力到微捺,力滿疾提,力盡回鋒。

  平。首搶平,尾搶平。 蹲鋒自駐,力到疾過,力盡回鋒。

  勒。上平、中仰、下偃,空中遠搶,以殺其力,如勒馬之用韁也。凡尾提處,觀其筆燥濕如何。燥則駐蹲捺而實搶以補之,其次蹲而不捺,其次駐而不蹲,其次提而不駐,即實搶之。濕則提起即空搶可也。

  簡緣云:已上三法俱是勒勢,非謂另是一筆也。

  翰墨良規(guī)云:凡平畫忌如算子,終篇展玩,不見橫畫,始是書法。 鈍吟云:八字最妙。

  第七直法(直者,豎畫也。)

  垂露。首搶上,尾搶下,分四停各半之。 如露之欲垂而復縮。

  懸針。首搶上,尾搶下,空出分三停,上二下一。 筆欲正,自上而下,如長針垂。

  簡緣云:將欲縮鋒引而伸之,須要首尾相等,但鋒尖耳,不可如鼠尾。又按古人只有垂露一法,懸針始于蘭亭年字,后人遂以為法。又按豎畫只有垂露、懸針兩筆,其馀皆言其意,意以立法,教后人也。

  鄉(xiāng)。首搶左上右,右上左;尾搶左上左,右上右。偏蹲偏駐,側(cè)搶側(cè)過。分五停,上二下二。 鄉(xiāng)筆貴和。

  背。首搶左上左,右上右;尾搶左上右,右上左。偏蹲偏駐,側(cè)搶側(cè)過。分五停,上二下二。 背筆貴峻。

  努。首搶右筑鋒,尾搶上左衄,訖趯出。分七停,上一下一。藏趯亦可。努須凸胸而出,不可直,直則無力。 太宗云:為豎必努,貴戰(zhàn)而雄。

  簡緣云:凡豎畫起手不用力,雖極短亦不直。故頭向右用筆稍駐而下行,中自然凸出。又云:直畫從發(fā)筆用力,則中間微凸而出,如申字中豎,則努而懸針也,事字中豎則努而隨趯出也。鄉(xiāng)則努而鄉(xiāng)也,背則努而背也,非另有一筆。

  亻壹。首搶中心,上出,字分盡處空中落下,畫分盡處蹲之,尾搶上出空中,力盡止。垂露、懸針、鄉(xiāng)、背、努等筆皆有之。肥瘠以字分為稱,長短隨偏傍所宜用。

  簡緣云:尚嘗等字中豎用之。

  第八圓法

  側(cè)。點之變無窮,皆帶側(cè)勢蹲之,首尾相顧,自成三過筆。有偃、仰、向、背、飛、伏、立等勢,柳葉、鼠矢、蹲鴟、栗子等形。

  散水。上側(cè)、中偃、下仰。橫二停,從四停。上內(nèi)一,中外二,下自外四至內(nèi)二。

  聯(lián)飛。四點相隨,偃前以后橫?!疴g吟云:起偃橫煞。

  簡緣云:此說起止兩筆。

  烈火。外相向而偃,內(nèi)相隨而仰。

  簡緣云:外者言外兩筆,內(nèi)者言內(nèi)兩筆。

  曾頭。對向貴從,上開下合。

  其腳。相背貴橫,上合下開。

  挫。因前筆衄出,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皆衄法也。

  打。提鋒空中打下,乃點法之長者。

  啄。點首撇尾,左出微仰,如鳥喙之啄物。

  掠。點首撇尾,右出微仰,如篦之掠發(fā)?!疴g吟云:此乃斜懸針,而末鋒飛起,宜出鋒處送筆力到而勻,不可半途撇出,則無力而瘦弱。

  背撇。首圓蹲過,作懸針法左出。

  鄉(xiāng)撇。首偏蹲,右顧左轉(zhuǎn),作鄉(xiāng)豎,尾懸針左出,如手前后撇物。

  波。從波五停,首一、中三、尾一。橫波五停,首一、中二、尾二。大體作仰畫不蹲,以鋒傍里空蹲,三面力到,順指欹下,力滿微駐,仰出。三過筆中又有三過,如水波之起伏也。

  簡緣云:波者磔也,今謂之捺也。或曰微直曰磔,橫過曰波。

  磔。偏蹲偏駐,疾過緩出,首尾自藏。須先作上啄,取勢如裂帛,力在裂外。○勢盡不可便出,須駐筆而后放?!鹛铺谠疲喉菡卟恍觳患?,去欲復駐而去之也。

  拔。先作左撇飛筆側(cè)打鋒不蹲,順勢欹下,力滿微駐,仰出三過筆,如手拔物。

  簡緣云:人入等字小捺也。

  逴。上點如右足立定,取力下屈,如右股三折,取勢下拔,如右足之逴溝壑。

  簡緣云:之是也。赤角反。

  策。重提輕蹲,圓鋒左出,勢盡仰收,如鞭之策馬,力在著物處?!鹩衷唬貉龉P趯鋒,輕抬而進。

  簡緣云:短畫也,法應上仰用之,其天夫馬之類是也。

  打勾。右打反趯抱腹。

  趯下。前筆末蹲,鋒提趯抱,身貴短如足趯物。

  挑。右背亻壹仰勒反趯,趯貴抱腹而清。

  簡緣云:豎趯曰趯,橫趯曰挑。

  背拋。鄉(xiāng)亻壹仰勒反趯,趯貴寬圓。或仰背偃,或作垂露平,或作懸針平,或作圓趯,如背手拋物。 此名外略法。簡緣云:乚是也。

  大背拋。仰勒衄,左努挑,或偃勒衄,右背拋。長短屈伸,各隨字形?!鸫嗣姸痉?。

  簡緣云:乚是也。

  戈提??罩许较?,勢盡或仰趯抱身,或收趯歸腹,或反趯向左,大體如向右豎,而左右顧盻。反趯之勢,欲飛有斫。戈有筑戈,有反戈,有飛戈。○鍾繇折芒勢,(哉字。)虞智禿出勢?!饸W陽蘭臺借勢。

  勾。里偃勒鄉(xiāng)亻壹趯,或仰勒背亻壹趯,用于罔岡白田等字。

  勾努勒努趯,或偃鄉(xiāng),或仰背,用于均勻勿旬等字。

  雙包。左先作鄉(xiāng)撇,撇尾停筆,取勢飛筆,隨勢包撇,勢亻壹打間對撇首,打背隨勒,尾平撇尾。

  簡緣云:風鳳幾凡等字是也。

  雙裹。法與雙包同,但自撇首偏蹲取勢,勢遠則勒短裹撇。

  簡緣云:包字是也。

  平方。上平,旁向,下偃?;蛏涎?,旁背,下平。

  簡緣云:國固圖等字是也。

  飛方。上飛,平旁飛向,下飛偃。飛者,空中飛筆緊提,轉(zhuǎn)腕疾書也。

  簡緣云:已上二法,八分并用。

  第九方法

  八面。八面俱滿者方奇飛。

  簡緣云:智永最近此法,凡字各有八面,即一字丨字皆有八面。勢有在乎實者,亦有在乎空者。善書者下筆自有八面威風,不善書者雖填滿四隅,總多缺陷。方法不可不知也。

  九宮。八面點畫,皆拱中心。

  簡緣云:歐法最近。又云:中心者,非以一筆為中心也。

  結(jié)構(gòu)。隨字點畫多少疏密,各有停分,作九九八十一分,界畫均布之。先于鍾、王、虞、顏法帖上,以朱界畫印,印訖,視帖中字畫分數(shù)一一臨擬,仍欲察其屈伸變換本意,秋毫勿使差失。四家字體既熟,方可旁及諸家。法帖字大,以小印分數(shù)蹙之。法帖字小,以大印分數(shù)展之。雖以黃庭、樂毅展為方丈可也。又以朱界畫印印紙,或棐板漆之,取許慎說文偏傍字樣一一依法區(qū)處,務要簡易精熟,外妍美而內(nèi)遒健,各各自佳矣。

  均方。長者兩減闊,短者兩減長,小者四減。字形雖有長短闊狹小大,行中須留空地,仍須寫空中勢,須偏著右,或亦各一分。 鈍吟云:此分窠法,不可不知。

  簡緣云:長如日月之類,短如四皿之類,小如口字之類。

  第十分布法

  布方。中展圓則疏者均方,中蹙圓則密者均方。點畫孤單者展一畫,大人卜之類是也。重并者蹙之一傍,棗轉(zhuǎn)岳麓之類是也。古者所無,不得擅寫。

  簡緣云:平日工夫足,臨時方能布置。

  映帶。凡偏傍不相稱者,屈伸點畫以避之,太繁者減除之,太疏者補續(xù)之,必古人有樣乃可用耳。

  變換。字之中點畫重并者,隨宜屈伸以變換之。點不變謂之布棋,畫不變謂之布算子,若亦馬三冊之類是也。字之中偏傍重并者隨宜開合而變換之,間合間開之,類若林晶炎焱之類是也。

  體樣。隨字辨體,隨體識樣,字形有孤、單、重、并、併、累、攢、積之體,須據(jù)說文為主而分布之。一二為孤,日月為單,棗炎為重,林并為并,晶焱為累,墅樣為攢,爨郁為積。以此為例,廣推求之。

  字間。對者宜疏,疏者宜密。

  行白。對者宜等,間者宜平。

  簡緣云:識得疏密等半,自然行間茂密。

  篇段。平、起、伏。六分之一平,其三起,最后二分伏。平者圓穩(wěn)而平畫多也,起者振動而仰畫多也,伏者收斂而多偃畫也。

  第十一變法

  情。喜怒哀樂,各有分數(shù)。喜即氣和而字舒,怒則氣粗而字險,哀即氣郁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情有重輕,則字之斂舒險麗亦有淺深變化無窮。

  氣。清和肅莊,奇麗古淡,窗明幾凈,氣自然清。筆墨不滯,氣自然和。山水仙隱,氣自然肅。□□□□,氣自然莊。珍怪豪杰,氣自然奇。佳麗園池,氣自然麗。造化上古,氣自然古。幽貞閑適,氣自然淡。八種交相為用,變化無窮矣。

  形。字形八面,迭遞增換,一面變形凡八變,兩面變形凡十六,三面以上變化不可勝數(shù)矣。

  勢。形不變而勢所趨背各有情態(tài),以一為主,而七面之勢傾向之也。

  簡緣云:寫去自知。

  第十二法書

  真。鍾繇力命、克捷、宣示、季直。王右軍樂毅論、畫贊、黃庭、曹娥、霜寒、遺教、臨鍾書、道德經(jīng)。王子敬十三行、洛神。智永千字文、臨羲之書。虞永興破邪論。歐陽蘭臺九成宮、化度寺、虞恭公、姚辯、皇甫君、搗素、心經(jīng)。虞永興廟堂碑。褚遂良圣教序、三龕碑、枯樹賦、陰符經(jīng)。張旭郎官石。陶弘景瘞鶴銘。徐浩不空三藏。顏魯公麻姑壇、放生池、中興頌、東方朔、干祿字書、家廟、宋璟、臧懷恪、八關(guān)齋、多實。柳公權(quán)玄秘、馮宿、苻璘、西平王、普照、陀羅尼。裴休圭峰。張從申季子廟、四絕、季子志。歐陽通道因。吳通微楚金禪師。

  行。王右軍蘭亭、圣教。張從申玄靜碑、高氏鐵彌勒頌。李北海云麾、岳麓寺、娑羅樹。褚遂良哀冊。虞世南汝南公主。顏魯公爭座位、祭侄文、劉太沖序。

  草。右軍十七帖。簡緣云:有二本,后有敕字者佳,今翻刻甚多。懷素自序、圣母。

  淳化閣帖。諸帖之祖,宋太宗淳化三年,出內(nèi)府真跡,命王著用棗板摹刻十卷,雖近肥俗,深得古意,不見真跡,得此足矣。上有銀錠紋,用澄心堂紙、李廷珪墨拓打,手模之而不污。親王大臣各賜一本,人間罕有。今世所傳,俱從賜本轉(zhuǎn)相摹刻者。

  絳帖。淳化之子,用淳化閣帖增入別帖,重編廿卷,潘師旦摹刻。骨法清勁,足正王著肉勝之失。然駿馬露骨,又未免羸瘠之憾。

  潭帖。淳化之子。寶月大師摹刻。風韻和雅,血肉停勻,但形勢俱圓,頗乏峭健之氣。慶歷間僧希白重摹者亦佳,第三次者失真矣。

  大觀帖。淳化之弟。大觀間奉旨以御府真跡重刻于太清樓。中有蘭亭帖,蔡京摹刻。京沉酣富貴,筆偏手縱,非復古意,賴刻手精工,猶勝他帖爾。

  太清樓續(xù)閣帖。劉燾摹刻。工夫精致,亞于淳化。肥而多骨,求備于王著,乃失之粗硬,遂少風韻。

  戲魚堂帖。劉次莊摹于臨江,除去淳化年月,而增釋文。在淳化翻刻中為有骨格者,淡墨拓尤佳。

  東庫本。世傳潘氏子析居,石刻分為二。其后絳州公庫乃得上十卷,絳守重刻下十卷,足為一部,名東庫本。其家亦復重刻上十卷,足為一部。于是絳州有公私二本。靖康之禍,石并無存。今重刻者去之遠矣。

  鼎帖廿卷。紹興間武陵丞趙铚父子編,中有黃庭經(jīng),石硬而刻手不佳,雖博而乏古意。

  星鳳樓帖。曹士冕摹刻,工致有馀,清而不濃,亞于太清樓續(xù)帖。

  玉麟堂帖。吳琚摹刻。濃而不清,多雜米家筆仗。

  寶晉齋帖。米元章手摹二王以下真跡入石,佳帖難得,學者賴此得見晉唐人仿佛爾。

  汝州帖。摘諸帖中字牽合為之,每卷尾有汝州印,后有會稽重摹,俗謂之蘭亭帖。

  黔江帖。秦子明借寶月古法帖摹刻,石在黔江紹圣院,乃潭人湯正臣父子刻。

  賜書堂帖。宋宣獻公摹于山陽。石已不存,后又重摹。

  蔡州帖。蔡州臨摹絳帖上十卷,出于潭帖之上。

  彭州帖。刻歷代法帖十卷,不甚精彩。

  利州帖。慶元中以戲魚堂帖重刻于益昌。

  泉州帖。淳化帖翻,最為完善。少遜于大觀絳帖,比之他刻亦大相徑庭。自智果而后缺十馀幀。

  群玉堂帖。韓侂胄刻,筆意清遒,雖有勝趣,憾刻手不佳,不為精妙。

  百一帖。王萬慶摹刻。

  修內(nèi)司帖。淳熙間出內(nèi)府所藏刻,石禁中,題尾云:修內(nèi)司奉旨上石。亦名閟閣續(xù)帖。

  甲秀堂帖。廬江李氏刻,前有王顏書,多諸帖所未有。

  二王帖。許提舉刻于臨江。

  真賞齋帖。錫山華氏刻。此明碑之最精者。

  右十二篇,大要筆圓字方,傍密間豁,血濃骨老,筋藏肉潔,筆筆造古意,字字有來歷。日臨名書,無吝紙筆,工夫精熟,久自得之。

  簡緣云:書法之賾,和盤托出。學者但要自始訖終,細心體會,自有正路可入。毋為野狐鳴盤踞胸中,輕視此編也。

NQJ0108-歡迎朋友光臨!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