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張xx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71-11-22 血壓;142/105mmHg 主訴:右下頜后牙發(fā)炎,不敢咬物數年 現病史:右下頜后牙咬合痛數年,松動,近日因牙齦腫脹,溢膿,來診 既往史:否認系統(tǒng)性疾病及傳染病史,否認藥物過敏史
X線及CBCT檢查:47、48根尖周區(qū)大面積低密度影像,波及下牙槽神經管,部分區(qū)域至神經管以下。CBCT顯示神經管走形于47根尖炎癥區(qū)下方(已侵犯)48炎癥區(qū)頰側(已侵犯)
術前CBCT分析
2.術中碰觸或血液壓迫 激惹下牙槽神經 3.術中刮傷或撕裂下牙槽神經管 并告知患者,表示理解
術后影像分析
24小時后回訪,基本恢復感覺,下頜角區(qū)輕微麻木感 一周后回訪,無不適 小結: 下牙槽神經損傷的患者可能出現多種癥狀,早期主訴常為“又麻又痛”,在感覺恢復過程中可能出現感覺過敏現象,多見痛覺過敏,輕觸皮膚既有痛感,甚至有灼燒樣的異常痛覺,由于感覺的缺失或減退,也可導致不自覺的口角流涎,下唇咬傷等。 術前充足的影像分析是預防下牙槽神經損傷的前提,也是重中之重。 對于曲面斷層片的分析,當智齒埋伏牙的根尖與下牙槽神經有重疊影像時,常??刹捎糜^察重疊部分牙根的牙周膜和硬骨板是否連續(xù),下頜管是否比牙根密度高,下頜管是否變窄等,來辨別牙根與神經管的位置關系。當然曲面斷層片也很難避免其失真變形的自身局限性。拍攝CBCT能更為直觀預估其風險。但切記盲目的嘗試和挑戰(zhàn)。 關于術中,需要注意的首先是避免暴力分牙;當用到小錘增隙時,應找準斷根與骨面的界限,切記盲目敲擊或增隙過深;使用渦輪機時應注意避免切割過深;掏斷根時,應經量保證直視,隨時吸凈唾液和滲血對于炎癥區(qū)域避免盲目的搔刮;對于深部較難取出的斷根,也可視情況保留;出血較多的縫合避免過緊,防止血腫過大壓迫神經等等。 出現下牙槽神經損傷,應如實告知患者,有責任有擔當的與患者共同去面對和解決。拔牙引起的下牙槽神經損傷多為輕微損傷,常無神經錯位或斷裂,一般采取保守治療,主要靠神經的自身生長和修復(有三叉神經痛患者久治不愈,我們應該相信神經的自愈能力),多數可在數周或數月后基本或完全恢復正常知覺。 神經損傷早期的治療也是極為關鍵的,如維生素B類藥物的應用,早期激素的應用如地米,早期的理療等 來源:KQ88口腔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