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璧 玉琮。金沙遺址博物館供圖 2001年,金沙遺址的發(fā)現,在三星堆之后再度刷新了人們對古蜀文明的認知。在6000多件出土文物中,僅先秦玉器就達2000多件,其中尤以300多件美輪美奐的玉璋光華奪目。這些玉璋來自哪里?所為何用?經過專家多年的持續(xù)研究,秘密正在逐一揭開。 9月24日,《玉匯金沙——夏商時期玉文化》特展暨“夏商時期玉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金沙遺址博物館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表示,金沙和三星堆出土玉器所體現出來的與中原地區(qū)玉文化的關聯(lián),再度證明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而古蜀文明正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看展感受古蜀文明神奇魅力 “玉魂國魄”,是玉器在中華文明中獨特地位的最好詮釋。據介紹,夏商時期的玉器,上承新石器時代“以玉事神”的傳統(tǒng),開創(chuàng)了“以玉載禮”的新風尚,下啟西周、東周時期“以玉比德”的先聲,以在華夏大地星羅棋布的分布、制作精湛的工藝和形制,掀起了中國玉文化發(fā)展史上的第二個高峰。鮮為人知的是,位于成都平原的三星堆和金沙遺址,是國內出土夏商時期玉器數量最多、種類最豐富的遺址之一。 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介紹,金沙和三星堆玉琮出土數量超過了全國其他地區(qū)出土數量的總和。源自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十節(jié)玉琮、源自黃河流域的玉璋、玉戈、玉鉞等,以及古蜀人廣泛吸收其它地區(qū)玉文化,融合創(chuàng)新后制作出具有鮮明古蜀特色的玉器新品種、新造型,成為中華玉文化交流融合的見證,也成為成都平原自古以來兼收并蓄、包容創(chuàng)新的文化見證。 本次展覽的250余件(組)展品,來自包括河南二里頭遺址、陜西石峁遺址等12處全國夏商時期的重要考古遺址,其中來自金沙、三星堆遺址的展品共計68件。 除了玉琮,在作為夏商時期最重要禮器之一的玉璋上,也可以從造型、原料甚至工藝上看出古蜀玉璋與中原玉璋的相似與不同;而參展的古蜀玉戈,形制就已經和中原地區(qū)相異,呈現出鮮明的地域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