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簡介 魏晉南北朝時,有一位叫元志的人,因?yàn)槁斆饔胁艑W(xué),被孝文帝看重,任命為洛陽城的城長。 這天,元志與當(dāng)朝大臣李彪兩人在洛陽城中相遇。兩人互不相讓,死活不肯給對方讓道。于是,惱羞成怒的李彪一氣之下將元志告到了孝文帝那。 孝文帝想了想,告訴兩人:以后,中間的路分成兩半,但凡相遇,分道揚(yáng)鑣。 成語意義 “鑣”指的是套在馬嘴上的馬嚼子,是為了拴住,控制馬匹的行進(jìn)而做的金屬器具,“揚(yáng)鑣”則是驅(qū)馬前行之意。 出自 《魏書·河間公齊傳》:“洛陽我之豐沛,自應(yīng)分路揚(yáng)鑣。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分道揚(yáng)鑣”比喻目標(biāo)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凱叔365夜:99個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幾乎是每一個小朋友的必修課,那到底什么樣的成語故事才是適合孩子的呢?
市面上的成語故事,無論是讀物還是視頻亦或者是音頻,聊聊三五百字,不要說故事精彩了,就連信息的準(zhǔn)確性也無法保證。
而在《凱叔365夜:99個成語故事》里我們精選了99個成語故事,全部重新創(chuàng)作。這里的成語故事,不僅有豐富的情節(jié),更有你意向不到的場景還原,還有各種你不知道的歷史知識。 為了保證知識的準(zhǔn)確性,為此,我們還專門聘請了歷史學(xué)、考古學(xué)的博士來把關(guān)史料。 與此同時,對于每一個成語故事,我們都賦予了他全新的更深刻的意義。
例如:《守株待兔》這個故事,我們不只是單純的告訴孩子不要抱有僥幸心理,我們會給孩子傳遞沉默成本和小概率事件的觀點(diǎn)。
再比如,《為虎作倀》我們和孩子談?wù)摰囊膊恢故鞘澜缟系降子泄韱?,我們更想和孩子聊一聊生命的輪回?/p>
在參考大量文獻(xiàn)和史料的同時,我們也專門研究了各個版本的小學(xué)語文課本,和其中的成語故事做參考對比,希望我們的故事可以傳遞更多的知識,同時不失去故事該有的精彩,在高于課文的基礎(chǔ)上,也希望可以幫助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