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椰菜黑斑病又稱黑霉病,是十字花科蔬菜常見的一種病害,屬真菌性病害。近年來,花椰菜黑斑病在閩南地區(qū)主產區(qū)的植株發(fā)病率越來越高,為害日趨加重,且黑斑病的為害期長,整個生長期均可發(fā)生,嚴重年份發(fā)病率高達65%-85%,直接影響花椰菜商品球的產量和品質,給花椰菜的菜用生產和留種生產造成極大危害。 花椰菜黑斑病 【癥 狀】主要為害葉片。初時葉片上產生黑色小斑點,擴展后成為灰褐色圓形病斑,輪紋不明顯。濕度大時,病斑上產生較多黑色霉。發(fā)病嚴重時,葉片上布滿病斑,有時病斑匯合成大斑,致使葉片變黃早枯(見圖1~4)。莖、葉柄也會發(fā)病,病斑黑褐色、長條狀,生有黑色霉層。 (圖一) 花椰菜黑斑病苗期葉片發(fā)病癥狀 【病 原】Alternaria brassicae稱蕓薹鏈格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梗褐色,不常分枝。分生孢子單生,孢身具5~12個橫膈膜,若干縱隔膜,灰欖褐色,喙具1~6個橫膈膜,孢身至喙?jié)u細。 (圖二)花椰菜黑斑病葉片發(fā)病初期癥狀 【發(fā)生規(guī)律】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病殘體或種子上或東貯菜上越冬。翌年產生孢子從氣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借助風雨傳播。在春夏季,侵染油菜、菜心、小白菜、甘藍等十字花科蔬菜,后傳播到秋菜上為害或形成災害。病情的輕重和發(fā)生早晚與降雨的遲早,雨量的多少成正相關,春季和秋季雨水較多,田間濕度大,病害即有可能流行。播種早、密度大、地勢低洼、雨后易積水、管理粗放、缺水缺肥、植株長勢差、偏施氮肥、植株徒長旺長、導致植株抗病力弱、一般發(fā)病重。秋菜初發(fā)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花椰菜黑斑病可周年發(fā)生。 (圖三)花椰菜黑斑病葉片發(fā)病后期癥狀 【防治方法】選擇地勢較高不易積水的地塊進行栽培,適時適期播種,合理密植;施用腐熟的優(yōu)質有機肥,氮、磷、鉀肥合理配合施用,適時適量澆水施肥;雨后及時排出田間積水;栽培季節(jié)結束后將病殘體及時清除出田外深埋或燒毀。
種子處理。用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按種子重量的0.2%~0.3%拌種。 在發(fā)病前至發(fā)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殺菌劑進行防治: 70%丙森.多菌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 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70%代森聯干懸浮劑600倍液; 64%氫銅.福美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50%甲.米.多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 60%琥銅.鋅.乙鋁可濕性粉劑800倍液+68.75%惡酮.錳鋅水分散粒劑800倍液; 0.3%檗.酮.苦參堿水劑400~600倍液+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 47%春雷霉素.氧氯化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 24%混脂酸.堿銅水乳劑800倍液; 對水噴霧,視病情間隔7~10天噴1次。 發(fā)病普遍時,可采用下列殺菌劑或配方進行防治: 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 20%唑菌胺酯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250g/L嘧菌酯懸浮劑1500~2000倍液; 25%溴菌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 50%甲基.硫磺懸浮劑800~1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 50%福美雙.異菌脲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 70%丙森.多菌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 50%甲.米.多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70%代森聯干懸浮劑800倍液; 對水噴霧,視病情間隔5~7天噴1次。 本圖文摘自《中國蔬菜病蟲害原色圖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