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很多吃貨都是懶癌患者,譬如,吃櫻桃不愛吐核,吃西瓜不愛吐籽,吃雞翅又不想啃骨頭,吃魚嫌有刺…… 海寶只想說,這世界上的食物都能按照你的心意長嗎,你又不是造物主。海寶也是一枚吃貨,最喜歡吃魚,雖然魚不可能沒有刺,但是有刺多刺少之分,我們可以選擇刺少的魚,吃起來又方便又過癮。 為什么有的魚刺多有的魚刺少呢?因?yàn)轸~刺的多少,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魚類的進(jìn)化。進(jìn)化主要是環(huán)境因素造成的,比如生活在高水壓中的魚一般刺都小,所以深海魚都是小刺。海魚比較高級,所以刺相對較少,淡水魚比較低級,刺較多。 淡水魚有許多的小刺,它們是肌間刺,分布于椎體兩側(cè)肌隔中的小骨,其數(shù)目會隨著魚類進(jìn)化逐漸減少,直至消失。鯉魚、鯽魚、花白鰱、草魚等鯉科魚類,進(jìn)化程度低,小刺多。鱸魚、淡水鯧、鱖魚、鯰魚、鮭鱒魚、羅非魚(福壽魚)、黑魚、鯰魚等進(jìn)化程度高,無小刺。另外,肉質(zhì)的差異也與肌間刺有關(guān)。 海水魚中,沿海常吃的帶魚、鲅魚、扒皮狼、黃花魚、石斑魚、龍利魚、多寶魚等刺較少,深海魚刺更少適合做魚排、魚堡、西餐等。刺少的魚適合紅燒和清蒸,清蒸鱸魚、紅燒帶魚,美味又營養(yǎng)。 小刺較多的魚則比較適合油炸,煎烤,烤海鯽魚在夜晚的大排檔,格外誘人,外焦里嫩,肉質(zhì)鮮美。最后,熏魚也是不錯(cuò)的選擇,香酥黃花魚,回味無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