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梁公子陪伴您的第【105】天 今天,武漢的成哥問到:梁公子,小青柑的三種工藝,光看表面還有聞味道,能辨別出來嗎? 我說,這個不一定的哦。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吧。前些日子我發(fā)過一篇文章,然后文尾有讓大家來辨別。本來文章中寫的很清楚,但是,很多朋友還是說:不是同一批! 其實(shí),正確答案是,上圖的三個小青柑,的確是同一批,而且,這三顆不是屬于半生曬,只是曬過一天而已。還是屬于烘制工藝。照你這么說,若是忽悠你是半生曬,你還真能信啊? 既然成哥今天問了,那么給大家說個比較簡單的辨別吧,一個字:捏! 1、比如我們所見的最多的烘制小青柑 用力捏十有八九必爆。若是不小心掉到地下,也有可能破裂,因?yàn)楸容^脆,比如看下圖,我兩手一合用力捏,咔嚓一聲,爆了。 2、我們再來看看半生曬的工藝 因?yàn)橄葧窈蠛嬷?,所以半生曬小青柑比較硬,我捏一下,比較費(fèi)勁!看來,我只有上茶錐了。 輕松戳洞。像中意九孔沖泡法的朋友,也可以用此種方法。 3、接下來,我們要上全生嗮了 哎,這個甭提捏了,我全身勁都使出來了,它都懶得搭理我! 我氣了,用力扔地下,落地聲比較實(shí),就是不裂,硬氣。 哎,算了,還是別用填塞過茶葉的全生嗮了。我們把茶葉掏空,就用個空殼吧。 哈哈。其實(shí)全生嗮小青柑全憑一口“柑氣護(hù)體”,雖然抗擊打能力增強(qiáng),但是在口感傳遞速度上要遜色半生曬和烘制,它是長跑高手。 還是老辦法,用茶錐破解它的金鐘罩,用力戳,比半生曬的力道要用的大點(diǎn),OK,搞定!不過嘛,這全生嗮只是個空殼嘛,公子我已經(jīng)勝之不武了,呵呵。 好了,今天就說了這吧。大家快回去試試看吧,咱們明天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