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過中秋只想月餅,現(xiàn)在過中秋只想嫦娥姐姐……但不管處于什么年代,中秋節(jié)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家人團聚,賞月、吃月餅,永遠(yuǎn)是中秋節(jié)永恒的主題! 月餅是每一代人中秋獨特的記憶和富有時代印象的符號“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味不同”。 今天,我們就來重現(xiàn)一下60、70、80、90年代小時候吃過的月餅。 1、60年代手工月餅,木頭模子壓出來 大概60年代吧,月餅都是手做的。大師傅先要蒸綠豆,熟了碾成粉,擱點糖一拌,裹上面粉放木頭模子里一壓,一只月餅就出來了。  好不容易挨到中秋,餅少人多,一只月餅要切很多塊。明明很小的一塊,一口就能吃完,可就是“肉麻”,先慢慢咬掉一層皮,再一點一點吃里頭的糖餡,最后連漏在桌上的一點酥皮都會舔干凈。  2、70后的中秋月餅 月餅仍然是稀罕物。首先你得有錢!然后你還要有月餅票!然后拿著餅票去糖餅店排隊買月餅吧。拿著牛皮紙隨意包裹的月餅,回家路上心情暢快,很是歡樂。  “為人民服務(wù)”的口號成為彼時的流行語!那個時代和家人一起過中秋簡直就是奢侈品,能吃一塊現(xiàn)在不受各位待見的“五仁月餅”就是令所有人都羨慕的中秋了。  3、80后的中秋月餅 大家的生活都漸漸好了許多,至少不用因為吃不飽飯而發(fā)愁。中秋也變得不那么“吝嗇”,家里會準(zhǔn)備點月餅,還有水果什么的。一家人聚在一起,賞賞月,拉拉家常。簡簡單單就算過節(jié)了。  因為偷吃了月餅而挨揍;那時的月餅比燒餅大,硬到要用切菜刀才能看成小塊;餅層里嵌著的冰糖塊比月餅好吃,一定會把那里面的紅色綠色的細(xì)絲扔掉;月餅餡只有五仁的,后來才有了蛋黃的。  那時候好像是每家每戶都會去買那種上面有芝麻的月餅,里面是黑沙糖,比較硬,然后到晚上了,大伙一人拿一塊圓圓的大月餅,到一起,說賞月,比誰的月餅大。  4、90后的中秋月餅 家家戶戶都有吃不完的月餅,小朋友們也從剛開始搶著吃,到后面的被強迫吃,送禮多了,情卻變得有價了。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遠(yuǎn)離家鄉(xiāng),甚至遠(yuǎn)隔重洋,一家人團圓的中秋之夜無法和父母團聚的人越來越多,都爭先恐后的想成為“先富起來”的人們。  大多中了手機的“毒”。中秋節(jié),開著電視,放著中央電視臺的中秋晚會。嘴里嚼著月餅,手里端著手機。手指不停地刷刷刷,一晚上都在朋友圈“賞月”。  5、現(xiàn)在的中秋月餅 國慶中秋很快就要到來,如果你還沒買中秋聚餐月餅與食品,要開始囤貨了哦!~ 這款廣式月餅,禮盒包裝上檔次,是送禮的最佳選擇, 不知何時起,突然就流行起冰皮月餅,現(xiàn)代人的口味你不懂,入口甜而不膩,滿滿都是回憶。 便宜就是硬道理,關(guān)鍵還好吃,值得選擇。 一家團聚,一年一次,關(guān)鍵吃得開心;北京的味道,與老人共享,天倫之樂,其樂無窮。 美的心,美心月餅 食在廣州,當(dāng)然少不了廣州的月餅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