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最冤枉的女人,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竇娥。因為在戲曲里,竇娥蒙受的巨大冤情讓老天爺也動容,炎熱六月飛起了漫天大雪。而提起紅顏禍水、禍國殃民,首先想到的就是助紂為虐的蘇妲己。 能夠艷驚天下、艷“照”千古,讓一代君王傾心傾城再傾國,可以肯定的是,蘇妲己定是個美艷無倫的女人。蘇妲己的名字婦孺皆知、遺臭千古,但人們對蘇妲己的認識,全部停留在故事、演義、傳說之中,并沒有任何一部所謂的正史專門為蘇妲己樹碑立傳,只能在《左傳》和《史記》中,才能見到有關妲己的非常零星的信息,而且她也始終是以配角的身份出現(xiàn)。流傳在各種非正規(guī)渠道的關于她的所有信息,被明代一個道士許鐘琳(也有說是陸西星)收集整理起來,編撰進了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 人們認為,她以一己之容貌,深刻地影響了一個君王,影響了一個王朝的命運和歷史進程。所有資料顯示,蘇妲己并不是中國歷史上曾經(jīng)登上了最高權力寶座的女人:既不是前朝主政的女皇帝,也不是在后宮中實權在握、遙控操縱的女人。當然,干涉權力并一定要擁有權力,用其他手段可以讓權力為自己所用,和坐在權力的寶座上區(qū)別不大。于是,人們就說,妲己利用自己的狐媚之術,禍害了帝辛(也就是商紂王),也禍害了殷商帝國的國運。 關于蘇妲己的身世,也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紂王攻擊有蘇部落,獲得了牛羊、糧食、珠寶、女人等大量的戰(zhàn)利品,蘇妲己當時就以戰(zhàn)利品的身份出現(xiàn)在了正當盛年的紂王視野里,然后以美貌與風韻充分激活了紂王的所有感覺和欲望;另一種說法是,紂王咎由自取,在女媧廟中題寫了淫詩(如果按照現(xiàn)代的說法,也可以看做是濃烈的愛情表達。但在封建社會,帝王如此就是不德的行為,更何況他所愛慕的對象是人神分割、天淵之別的女神),激怒了女媧,于是女媧挑選了一個修煉千年的狐妖去敗他的德、滅他的國。 僅從出身而言,無論哪種說法,妲己(史書記載她的正名叫己妲)都有明顯的被冤枉的跡象。如果是第一種,那么是不是完全可以解釋為面對國破家亡、族人受苦、己身被俘的現(xiàn)狀,這個剛烈的部落首領的女兒,毅然選擇了犧牲身心,用柔媚的手段,給予仇人以毀滅式的報復?如果是這樣,從妲己原在部落的人看來,妲己是他們的女英雄。 如果采信第二種說法,妲己被冤枉的嫌疑就更加明顯了,而且證據(jù)更加充足。首先,蘇護的女兒——真正的蘇妲己在進獻給紂王的途中死亡了,是一個帶著任務的狐妖盜取了她年輕美麗的軀殼。以后種種罪惡的行為,完全是千年狐妖的冒名作為,與蘇妲己毫無關系。即使是聲討,也應該嚴格區(qū)分蘇妲己與狐妖,怎么能把所有的罪名加諸于一個無辜且本性善良的女孩身上? 其次,“蘇妲己”到達紂王身邊以后的種種“罪惡”行為,完全是出于任務需要,把這些任務需要作為以后懲處她的罪證,這是不合理的。給千年狐妖下達任務指令的,是神格極高、權位極重的女媧娘娘。完不成任務,這個狐妖會面臨什么樣的罪責和后果,這是稍加思考就可以預料到的;而完成這個任務,則是一個艱難無比的事。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滅一個國談何容易?更何況千年狐妖所面臨的是一個國家強盛、君王強干的局面。 平心而論,千年狐妖是一個忠誠且能干的指令執(zhí)行者。她唯一可以自由使用的資源,只有自身的姿色和智慧,也就是所謂的“魅惑”。她利用這一點點可憐的資源,以精衛(wèi)填海、螞蟻搬山的姿態(tài),從不同層面蠶食一個國家或者王朝的基礎,并導致其最終崩塌。 她讓紂王大興土木,建肉林酒池,起高臺樓閣,進行種種奢華消費,讓紂王縱情聲色,目的就是竭盡財力、耗空國庫,動搖國家的經(jīng)濟基礎,挖空君王的身子;她殘害比干王叔、太師聞仲、大將軍黃飛虎等等國家柱石、朝廷棟梁,目的就是給朝綱造成動蕩和不安,讓國家支撐缺失、人才流失,動搖國家的政治基礎;她讓紂王殺妻滅子,直接的效果就是讓紂王家破人亡,國家權力缺乏繼承人,也就是動搖了國本;她搞的剖腹驗胎、挑骨驗髓等種種變態(tài)、殘忍的舉動,就是讓殷商王朝道德淪喪、人望盡失,徹底讓其子民失去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旦稍有風吹草動,推翻一個缺乏民眾擁戴的王朝幾乎就是摧枯拉朽。 以上的這種種“罪行”,放在肩負女媧娘娘重要指令的千年狐妖身上毫不為過,甚至可以算是貢獻。即使是放在心懷滅國之痛、亡家之恨的蘇妲己身上也似乎并不那么可恨,誰讓紂王不仁在先呢? 不論是身為千年狐妖或者蘇妲己,這個美艷的女人最終是死了,是被處死的,而且很慘。正史說她是殷商滅國之際,紂王自焚而死,士兵殺死了妲己。為了體現(xiàn)她的妖媚,正史上還編造出執(zhí)刑的士兵人人看見妲己的美貌渾身顫抖、四肢發(fā)軟,下不了刀,無奈之下只能用布匹蒙了她的頭才得以下手。 編造蒙頭的這個情節(jié),雖然發(fā)揮了抹黑妲己的效果,但回過頭細想,也正是這個情節(jié),暴露出妲己的無辜。妲己的美貌,讓任何一個男人看見都心動不已、難以自持。那么,反過來說,在這個過程中,是男人難以控制欲望的錯,還是妲己天生美貌的錯?《史記》中記載商紂王是一個特別厲害的角色,“文足以飾非,武足以拒諫”,可以托梁換柱,可以力敵九牛,文武全才,并不是那種才智不足、能力欠缺、性格懦弱的君王。如果紂王頭腦是清醒的,心智沒有被自己的欲望蒙蔽,妲己這樣一個弱女子能有何做為?這也反映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種心理趨勢,總認為帝王是正統(tǒng)的;既然是正統(tǒng)的,人格就應該是完滿的;即便是惡貫滿盈,鐵證如山,只要逮機會,能為其洗白的時候,就要見縫插針,不喪失任何機會。至于把屎盆子扣給誰并不重要,關鍵是要維護君主的正面形象。以至于直至如今,很多男人把事情搞砸了,就反過來責怪女人,這也算是歷史遺毒。 而神魔小說《封神演義》里的“蘇妲己”,不但沒有順利完成使命而封神,還被當做妖魔被誅殺。這里,又有一個奇特的文化現(xiàn)象突兀地出現(xiàn)了。 按說,做為這次行動的最高策劃者、指揮者、操控者的女媧,以她的神通,應該可以預知和感應千年狐妖的處境和危險,應該出手相救或者說幾句好話,盡量為其爭取一個較好的結局,畢竟千年狐妖是忠實于她、執(zhí)行她的指令的“自己人”。但女媧在這個關鍵時刻保持了沉默。女媧娘娘的這個選擇這非常值得商榷。 “廟堂淫詩”事件發(fā)生后,女媧以受害人的身份出現(xiàn)了。女媧是神通廣大的神祇,紂王雖然坐在帝王寶座上,但畢竟是一個肉體凡胎的凡人,如果女媧娘娘生氣,如果女媧娘娘想懲處紂王,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但女媧娘娘選擇了隱忍和“曲線滅國”。小說中的理由是,女媧娘娘認為商紂氣數(shù)未盡,還不能對之實施處罰。 這個理由是一個在邏輯上非常矛盾的說辭。既然人家按照上天安排該有多少年的江山,那么多做一天,或者少做一天君王,都是改變“氣數(shù)”,違背天條的。女媧娘娘當時正確的選擇只有兩個,要么原諒,讓紂王和殷商順其自然地享受完壽命和國運;要么動用自己的超級大神的權力修改殷商王朝和紂王的“氣數(shù)”,通過“合法”途徑實施懲處或者報復。 但這兩種選擇都不符合女媧娘娘的心意,因為她內(nèi)心深處根本沒有選擇原諒紂王。因為她始終認為紂王的輕浮舉動嚴重冒犯和褻瀆了自己。至于“合法”地修改“氣數(shù)”,也不是女媧娘娘的最佳選擇。因為民間流傳“正神量大”,人們認為那些神仙是正直聰明、心胸寬廣的,宰相肚子里都能撐,將軍額頭能跑馬,女媧娘娘是什么?人家是人類的始祖、是創(chuàng)世意義上的正神、真神,深受萬民崇拜,倘若對一個凡夫俗子動用神祇的權力,就極有可能落下一個氣量狹小、公報私仇、以大欺小的惡名。這豈不是得不償失? 所以,女媧娘娘的報復是必然,不過她選擇了一個更為隱晦的方式,挑選一個狐媚有術的女妖去惑亂君心、敗壞朝綱、摧毀國本,以加速殷商王朝的滅亡。雖然手段變化了,但是效果依然是加速滅亡,也就等于是用不正當手段修改了“氣數(shù)”。顯然,這種手段不但違背天條,而且更加不那么光明正大和榮耀。 從一開始,那個被選中的妖精就踏上了不歸路。完不成任務,可以堂而皇之地以有辱使命、辦事不力處置。完成了使命,也不可能進行任何封賞。因為任何封賞都必須有理由,這些理由卻會讓這件事的幕后老板和做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這一系列陰暗而齷齪的作為,讓一個堂皇偉大的神祇顏面何存?所以,無論千年狐妖完不完成使命,她的最終使命必須是死。最終,女媧娘娘只能和其他神、人達成默契,在千年狐妖的結局問題上保持沉默,讓其成為一個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替罪羊??梢?,權術不但可以用在人間,在神界照樣有用。 如此看來,不論是蘇妲己還是千年狐妖,不論是歷史還是神魔小說,這個背負沉重罵名的女人,是不是顯得太冤屈了? (何東升原創(chuàng)作品,圖片來自網(wǎng)絡,侵權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