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菔子為十字花科植物蘿卜的干燥成熟種子。味辛、甘,性平。歸肺、脾、胃經。用于治療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積滯瀉痢、痰壅喘咳等。本品辛散耗氣,故氣虛無食積、痰滯者慎用。不宜與人參同用。 性味 辛、甘,平。 ①《滇南本草》:'性溫,味辛。' ②《綱目》:'辛甘,平,無毒。' ③《玉楸藥解》:'辛,熱。' ④《醫(yī)學衷中參西錄》:'生用味微辛,性子;炒用性溫。' 歸經 歸肺、脾、胃經。 ①《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經。' ②《藥品化義》:'入脾、胃二經。' ③《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 功效 消食除脹,降氣化痰。 主治 用于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積滯瀉痢,痰壅喘咳。 ①《日華子本草》:'水研服,吐風痰:醋研消腫毒。' ②《日用本草》:'治黃疸及皮膚目黃如金色,小水熱赤。' ③《滇南本草》:'下氣寬中,消膨脹,降痰,定吼喘,攻腸胃積滯,治痞塊、單腹疼。' ④《綱目》:'下氣定喘,治痰,消食,除脹,利大小便,止氣痛,下痢后重,發(fā)瘡疹。' ⑤《醫(yī)林纂要》:'生用,吐風痰,寬胸膈,托瘡疹;熱用,下氣消痰,攻堅積,療后重。' ⑥《本草再新》:'化痰除風,散邪發(fā)汗。' ⑦《隨息居飲食譜》:'治痰嗽,齁喘,氣鼓,頭風,溺閉,及誤服補劑。' 相關配伍 1、治痢疾有積,后重不通:萊菔子五錢,白芍藥三錢,大黃一錢,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脈正宗》) 2、治跌打損傷,瘀血脹痛:萊菔子二兩,生研爛,熱酒調敷。(《方脈正宗》) 3、痰嗽:杏仁(去皮、尖)萊菔子各半兩。為末,粥丸服。(《丹溪心法》) 4、飲食停滯,脘腹脹痛:配山楂、神曲、半夏、陳皮、茯苓等。 5、痰壅喘咳:配紫蘇子、白芥子。慢性支氣管炎,咳嗽痰多:配苦杏仁、甘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炮制方法 1、萊菔子除去雜質,洗凈,干燥。用時搗碎。 2、炒菜菔子 取凈萊菔子,依清炒法(不加輔料的炒法稱為清炒法。)炒至微鼓起。用時搗碎。 禁忌 本品辛散耗氣,故氣虛及無食積、痰滯者慎用。不宜與人參同用。 附方 ①治積年上氣咳嗽,多痰喘促,唾膿血:萊菔子一合,研,煎湯,食上服之。(《食醫(yī)心鏡》) ②治百日咳:白蘿卜種子,焙燥,研細粉。白砂糖水送服少許,一日數(shù)回。(《江西中醫(yī)藥》(12):1963) ③治齁喘痰促,遇厚味即發(fā)者:蘿卜子淘凈,蒸熟,曬研,姜汁浸蒸餅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咽下,日三服。(傅滋《醫(yī)學集成》清金丸) ④治高年咳嗽,氣逆痰痞:紫蘇子、白芥子、蘿卜子。上三味各洗凈,微炒,擊碎,用生絹小袋盛之,煮作湯飲。隨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大過。(《韓氏醫(yī)通》三子養(yǎng)親湯) ⑤治一切食積:山查六兩,神曲二兩,半夏,茯苓各三兩,陳皮、連翹、蘿卜子各一兩。上為末,炊餅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遠,白湯下。(《丹溪心法》保和丸) ⑥治氣脹氣臌:萊菔子,研,以水濾汁,浸縮砂一兩,一夜,炒干,又浸又炒,凡七次,為末。每米飲服一錢。(《朱氏集驗醫(yī)方》) ⑦治痢疾有積,后重不通:萊菔子五錢,白芍藥三錢,大黃一錢,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脈正宗》) ⑧治風秘氣秘:蘿卜子(炒)一合,擂水,和皂莢末二錢服。(《壽域神方》) ⑨治中風口噤:蘿卜子、牙皂莢各二錢。以水煎服,取吐。(朱震亨) ⑩治風頭痛及偏頭痛:萊菔子半兩,生姜汁半合。上相和研極細,絞取汁,入麝香少許,滴鼻中搐入,偏頭痛隨左右用之。(《普濟方》) ⑾治小兒盤腸氣痛:蘿卜子炒黃,研末。乳香湯服半錢。(《仁齋直指訪》) ⑿治牙疼:蘿卜子二七粒,去赤皮,細研。以人乳和,左邊牙痛,即于右鼻中點少許,如右邊牙疼,即于左鼻中點之。(《圣惠方》) ⒀治跌打損傷,瘀血脹痛:萊菔子二兩,生研爛,熱酒調敷。(《方脈正宗》) 藥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 萊菔子水提物對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等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水浸劑對同心性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奧杜盎氏小孢子菌、鐵銹色小芽孢癬菌、羊毛狀小芽孢癬菌及星形奴卡氏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萊菔素1mg/ml濃度在體外對多種細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和大腸桿菌的MIC分別為40、125、125及200mcg/ml。 2、解毒 萊菔素于體外與細菌外毒素混合后有明顯的解毒作用,稀釋為1:200時能中和5個致死量的破傷風毒素,1 :500可中和4個致死量的白喉毒素,稀釋至1:1600時尚能降低白喉毒素的皮膚壞死作用。 3、降壓 萊菔子水提物具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對于麻醉兔、貓及犬,靜脈注射時均可引起動物血壓下降。研究萊菔子對于家兔急性缺氧性肺動脈高壓影響的結果表明,萊菔子注射液(1ml相當生藥1g)0.3-1.2ml/kg劑量靜脈注射,能明顯降低實驗性肺動脈高壓,又明顯降低體動脈壓。萊菔子降肺、體動脈壓強度與酚妥拉明基本相等。增大萊菔子劑量未能使其降肺、體動脈壓強度加大,只延長降壓時間,比酚妥拉明明顯延長。采用持續(xù)微量靜脈注射能抑制急性缺氧導致的肺動脈高壓,同時減少降低體動脈壓的副作用。 4、對胃腸運動的作用 萊菔子生品,和經炒、炙的炮制品能使離體兔腸的收縮幅度增高,但對離體兔腸的緊張性無明顯影響;三種制品均能對抗腎上腺素對腸管的抑制作用.萊菔子生品能使豚鼠胃肌條緊張性降低,炒萊菔子和炙萊菔子則使其緊張性先升高后降低.三種制品均能使胃肌條的收縮幅度增高;使胃幽門部環(huán)行肌緊張性和收縮幅度增高.炒萊菔子對小鼠小腸有明顯的推進作用;三種制劑對小鼠胃排空均有抑制作用. 5、治老年便秘 老年便秘,與《傷寒論》中的“脾約”相似?!捌⒓s”乃脾弱不能為胃行其津液,故尿數(shù)便難。取炒萊菔子研細15g,于飯后開水沖服,“借以消食順氣,轉不傷氣,因其能多進飲食,氣分自得其養(yǎng)也”(見《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余持之以恒,胃陰降而糟粕行,受益匪淺。在臨床凡欲除陳,蕩積滯以通便的,也不拘泥于“寒下、溫下、潤下、攻補兼施”四大法,隨證加炒萊菔子,多有效應。 6、炒用化痰定喘 《內經》云:“聚于胃,關于肺?!逼⑽钢{、運、升、降失常,飲食濕濁聚于胃而成痰。而肺之痰,每由肺臟受邪,清肅失司所致。用萊菔子消食化痰、下氣定喘,使倉稟無濁聚,求其本也。用萊菔子,有痰則斷其源;無痰則調節(jié)脾胃之氣機,升降有度,邪自難存。 7、生用探吐痰涎 萊菔子炒用,降多于升;生用,則升多于降,能涌吐痰涎?!度杖A子本草》謂本品生用“水研服,吐風痰”。如咳嗽痰涎壅盛,或因痰濁上蒙清竅而頭重昏眩者,皆可用生萊菔子30g研末調服,探吐之,邪去而正安。然而對吐法之應用,必須體質壯健,正氣未衰者宜之。 8、其他作用 大鼠長期飼喂萊菔子提取物,能干擾其甲狀腺素的合成.萊菔子水提取液給大鼠腹腔注射,對巴豆油性肉芽腫的炎性增生有明顯抑制作用,但抗?jié)B作用較弱.由萊菔子中分離提出的β-谷甾醇有一定的鎮(zhèn)咳、祛痰作用,為萊菔子治療氣管炎提供了理論根據(jù);該成分尚能治療人體血清膽固醇升高、防止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提示在治療冠心病方面也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關論述 1、《綱目》:萊菔子之功,長于利氣。生能升,熟能降,升則吐風痰,散風寒,發(fā)瘡疹;降則定痰喘咳嗽,調下痢后重,止內痛,皆是利氣之效。 2、《本草經疏》:萊菔子,味辛過于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于根也。 化學成分 種子含芥子堿(sinapine)和脂肪油30%,油中含大量的芥酸(erucic acid)及亞油酸(linole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還含菜子甾醇(brassicasterol)和22-去氫菜油甾醇(22-dehydrocampesterol)。另含菜菔素(raphan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