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陪嫁丫頭、通房丫頭、陪房、侍妾姨娘、夫人奶奶的區(qū)別?
在中國歷史上女性地位普遍比較卑微,常常作為男性的附屬品存在。在一些歷史類書籍書記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些對女性的稱謂,如在《紅樓夢》中,一大眾女性性格鮮明、風(fēng)采各異,尤其是其中的丫鬟,活靈活現(xiàn)。這本書中陪房、陪嫁丫頭、通房丫頭、姨娘、夫人、奶奶各種稱呼隨處可見。但是她們到底有什么區(qū)別呢?
陪房:
陪房,指隨嫁的婢仆。古代有錢人家的小姐出嫁時從娘家?guī)н^去的奴才,即活的嫁妝,如果是單身的丫頭則叫陪房丫頭,如果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全家跟著小姐到夫家的奴才則叫陪房,如賈寶玉母親,王夫人從娘家?guī)н^去的奴才周瑞一家子就叫陪房。--《紅樓夢》
未婚的陪房丫頭如被主子信任,可以被提拔為通房丫頭
通房丫頭∶
通房丫頭是正室陪嫁的,或者是從服侍自己的大丫鬟中選出來的,一般都要服侍正室。當(dāng)然也有通房丫頭可以升級成姨娘的,比如襲人,開始的時候默認(rèn)她是房里人,日后寶玉娶了正室以后她就可以被提升成姨娘。
通房丫頭地位:
通房丫頭,從“通房”二字上可以看出其是地位最高的丫鬟,因為要便于夜間伺候主人,所以她的臥室是與主人的臥室是聯(lián)通的。通房丫頭(在其年少時)最容易窺見閨房之樂,故易早熟,又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yōu)勢。
在中國古代婚姻制度中通房丫頭的地位要低于妾。只有辦了手續(xù)、有了名分的通房丫頭才能稱妾。通房丫頭在性事上和妾差不多,地位卻不如妾,但要高于一般的丫頭。
在古典名著《紅樓夢》中有很多通房丫頭,平兒就是是賈璉屋里的通房丫頭,襲人也可看作是寶玉屋里的通房丫頭。又如《金瓶梅》中春梅實際上就是潘金蓮屋里的通房丫頭。
陪嫁丫頭;
通房丫頭和陪嫁丫頭是兩碼事。陪嫁丫頭是女主人帶來的,但能不能當(dāng)通房丫頭或姨娘卻要看情況。
未婚的陪房丫頭如被主子信任,可以被提拔為通房丫頭,通房丫頭是最低級別的妾。
妻:
妻子是正式的,過去講究門當(dāng)戶對,所以妻都是大家的女孩,能跟著男主人出席大場合,管理所有家務(wù)事。她的孩子,一般都是大少爺,將來要接管家里事物的,從小就比較受重視。
姨娘:
姨娘是妾,地位上不如妻,要被妻管理,出身也沒那么講究,她們的孩子,除非非常有出息,否則都是管管家小買賣,或者給大少爺幫忙的。
封建制度下地主、官宦的二房太太稱作姨娘,其地位、名分都遠(yuǎn)不及比原配夫人,在家聽從夫人的吩咐,時常受到管束。姨娘不僅地位卑微,并且其學(xué)識往往淺薄,所倚靠是其青春貌美和丈夫的寵幸,為了兒子和自己光明的將來,貫與正室夫人、長公子明爭暗斗。那時候姨娘和夫人基本都裹著小腳,很難從事重體力勞動,俗謂之小腳娘娘。姨娘角色是封建社會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妾制)特有的產(chǎn)物,這種情況一直延續(xù)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頒布新的婚姻法為止,隨著一夫一妻制的確立而消亡殆盡。
在很多明清小說里經(jīng)常提到“姨娘”一詞,區(qū)別于帝王家的皇后、婕妤、夫人一類稱呼,又很類似。
例如:《紅樓夢》中賈環(huán)的母親,賈政的小妾趙姨娘。另有賈政的妾周姨娘。
夫人、奶奶:指官宦富貴之家明媒正娶的正室,身份地位最高。
夫人通常為家族里地位比較高的女主人,如《紅樓夢》中的王夫人;奶奶通常為晚輩的正室,如《紅樓夢》中的王熙鳳(二奶奶)。
在古代婚姻制度中,出身不好的女子從陪嫁丫頭到通房丫頭再到侍妾姨娘,要走過一條非常坎坷的道路,需要極高的智慧和難得的機緣。隨著近代一妻多妾制的終結(jié)和一夫一妻制的確立,這種女性依靠攀附男性才能生存的歷史已成為過去式,女性的獨立和自由為其追求幸福,實現(xiàn)人格獨立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