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清晨,空氣特別新鮮,我準(zhǔn)備往那高高的山坡上爬上去,看看那里有沒有什么值得研究的植物。這時候迎面走來了一位老農(nóng)民,肩上扛著鋤頭,腰間掛著一把柴刀,背上還有一個背簍,看樣子是要到山上挖藥的。他一路走來的腳步像是奔跑,是那么地輕快,好像有輕功那樣。我等到他到了我的跟前,就馬上點頭哈腰地問道;老大伯,你要上山挖什么藥啊,老大伯聽見我問他,根本就沒有想要停下來的意思,他邊走邊說;‘挖土茯苓’。我知道茯苓,這茯苓又稱玉靈、茯靈、萬靈桂、茯菟。 是擬層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常寄生在松樹根上,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紅色,形如甘薯,球狀,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內(nèi)部粉色或白色,精制后可以不分季節(jié)地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可以治療寒、溫、風(fēng)、濕諸疾。 但是我卻從來就沒有聽說過什么土茯苓。出于好奇,于是我就不管他同意不同意,一直跟在他的后面,想看看這個土茯苓到底是怎么樣的。老農(nóng)民沒有拒絕我,他說; 茯苓與土茯苓名稱相似,但是土茯苓是菝葜科植物光葉菝葜(Smilax glabra)的根,外皮黃棕色或灰褐色,與茯苓完全無關(guān)。土茯苓為攀援灌木,長1-4mm。莖光滑,無刺。根狀莖粗厚、塊狀,常由匍匐莖相連接,粗2-5cm。葉互生;葉柄長5-15(-20)mm,漿果直徑6-8mm,熟時黑色,具粉霜?;ㄆ?-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4月。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分布于我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省。 土茯苓的別名又叫; 草禹余糧。 土萆 、刺豬苓,禹余糧。冷飯團,白余糧、刺豬苓、過山龍、硬飯、仙遺糧、冷飯團、山豬糞、山地栗、過岡尤、山牛、山歸來、久老薯、毛尾薯、地胡苓、狗老薯、飯團根、硬飯頭薯、土苓、山遺糧、狗朗頭、尖光頭、山硬硬、奇良、白葜、連飯、紅土苓。其實土茯苓,有赤白二種,入藥用白者良 。很快我們倆就在山坡上找到了這種土茯苓,只見他把土茯苓的藤用刀頭一勾就斷在一邊,然后高高的舉起鋤頭,一用勁,那藏在地下的土茯苓就被翻了個身,我連忙彎下腰去撿,用手一摸還感覺到硬硬的。 性味:甘淡,平。歸經(jīng):肝經(jīng);胃經(jīng);脾經(jīng)。功能:解毒,除濕,利關(guān)節(jié)。主治:治梅毒,淋濁,筋骨攣痛,腳氣,療疔瘡,癰腫,瘰疬, 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25~50克。外用:研末調(diào)敷。 采收和儲藏:秋末冬初采挖,除去蘆頭及須根,洗凈泥沙,曬干,或趁鮮切成薄片,曬干為土茯苓片。 炮制:用水浸漂,夏季每日換水1次,春、秋每2日換水1次,冬季可3日換水1次,防止發(fā)臭,以泡透為度,撈出切片,及時干燥。 民間便方;1、治楊梅瘡毒:土茯苓30克或15克,水酒濃煎服。 2.治楊梅風(fēng)十年二十年,筋骨風(fēng)泡腫痛:土茯苓1440克,川椒6克,甘草9克,黑鉛480克,青藤9克。將藥用袋盛,以好酒煮服之妙。 3, 治療梅毒 一法;.土茯苓60~240g(必要時可加至250g 以上), 蒼耳子、白鮮皮各15g,甘草3~10g,水煎, 日1劑,3次服, 20天為1療程.治療梅毒400例,其中隱性301例.通過3次血清檢驗, 轉(zhuǎn)陰者357例,進步者26例, 無效者17例,總有效率為95.75%. 二法; 土茯苓45~60g,雙花15~21g,生甘草 7.5~10g,文火煎煮3次, 混合濃縮藥液100ml,每日1劑, 分2次服,2個月為1療程.治療8例(梅毒)晚期麻痹性癡呆患者, 精神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腦脊液、康華反應(yīng)全部轉(zhuǎn)陰 4, 治療丹毒 土茯苓、野菊花各30g,冷水浸泡片刻,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5, 治療小兒先天性梅毒性口炎 病兒母每日服土茯苓9g,。病兒每日服土茯苓6g,。水煎分3次服.治療小兒先天性梅毒性口腔炎1例, 服藥第4天,小兒全身紅疹全消, 口腔潰爛亦大見好轉(zhuǎn),共服藥八、九天完全治愈。 6,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每日用200~400克煎服,或再以煎液作保留灌腸,7天為一療程。 7,治療急慢性腎炎:每日150克,水煎,分3次服。退腫作用較好,肚后,小便增加。亦有用于治療腎盂腎炎、腎結(jié)核的報道。 8,治療頸淋巴結(jié)核:每日用鮮品500克,水煎分2次服。 9, 治療急性菌痢 土茯苓(鮮)、車前草(鮮)各90g,穿心蓮30g .加水1 500ml,煎至1 000ml.每服40ml,每日3~4次. 10, 治療鉤端螺旋體病 土茯苓60g,甘草9g,每日1劑, 2次煎服.病重體質(zhì)較好者,土茯苓可加至150g,酌加黃芩、防己、茵陳、澤瀉.治療80 例, 一般服用2~3劑,重者4~5劑痊愈. 11,治療銀屑病 土茯苓60g,研粗末包煎, 每日1劑,2次分服, 15劑為1療程.一般用藥2個療程,皮疹減少, 鱗屑變?。?~4個療程皮疹開始消退 12. 治療淋病 土茯苓25g,雙花、板藍根、車前子各20g,黃柏、木通、扁蓄、澤瀉、甘草各15g,水煎服, 每劑服3次,每日2次。 13, 治療慢性盆腔炎?。煌淋蜍?0g。,雞血藤、忍冬藤、薏苡仁各20g,。丹參15g,。車前草、益母草各10g,。甘草6g.每日1劑, 復(fù)煎,分2次服.隨證加減.另用藥渣加白酒炒熱外敷患處腹部相應(yīng)部位, 或用穿石破、細辛、桃仁、皂角刺、三棱、莪術(shù)等藥研粗末用水拌濕后裝入袋內(nèi)隔水蒸30分鐘,取出敷患處, 每日1次,每次30分鐘.月經(jīng)第5天開始, 敷10天停藥,連敷3個月。14,治血淋:土茯苓、茶根各15克。水煎服,白糖為引。 15,治風(fēng)濕骨痛,瘡瘍腫毒:土茯苓480,去皮,和豬肉燉爛,分?jǐn)?shù)次連滓服。 肝腎陰虧者慎服?!胺帟r忌茶?!?/p> 謝謝喜歡《認(rèn)識是寶》的朋友,收藏,轉(zhuǎn)發(fā),關(guān)注,加粉。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