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立溥儀為皇帝,光緒帝卻在慈禧前一天駕崩,是巧合還是陰謀? 慈禧這個晚清時候的女中之王,一個掌握48年大權(quán)的女強人。她圖一生安穩(wěn),不惜向列強低頭,割地賠款。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也使得本就病得不輕的晚清,一步一步走向滅亡,成為列強入侵掠奪的對象。在這48年的掌權(quán)期間,同治帝和光緒帝都為她所用,垂簾聽政,成為史上第二位真正的女性皇帝。慈禧掌權(quán)期間,推行過洋務(wù)運動,平定過太平天國,功過衡量之下,她過多過功,因此遭后世之人的唾罵。然而在光緒帝駕崩到立溥儀為皇帝期間,有很多巧合和不可思議的地方,是慈禧一手操控呢?還是天命難違? 慈禧 慈禧在彌留之際,留下了三道遺囑。而真是這三道遺囑,被仔細(xì)揣摩之后,其中的前因后果無不令人呀要切磋,無恥程度甚至令人唾棄不已。 慈禧的第一條遺囑 立溥儀為皇帝,一個三歲的溥儀本應(yīng)無憂無慮的度過童年,卻被推上寶座。然而問題就出現(xiàn)在這里,溥儀被立為皇帝的時候,光緒帝才30余歲,年輕有為,正當(dāng)壯年。不可思議的是光緒帝駕崩的時間非常怪異,早不死晚不死,偏偏選擇在慈禧去世的前一天。還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慈禧在去世前就早已把光緒的“謚號”定了下來。這謚號”在古代,只有皇帝死后由后人所定。為何慈禧這么早就擬定了光緒的謚號”呢?難道慈禧料到光緒會英年早逝?還是另有其因,是病故還是他殺?或者本就是慈禧一手策劃的呢? 光緒帝 還有就是慈禧為何在自己國家衰敗之際還要執(zhí)意立溥儀為皇帝,一個年幼無知的小孩能擔(dān)此大任嗎?為何不立年長的皇子為皇帝呢?事實是這樣的,慈禧立溥儀為皇帝,并非她想再次獨攬大全,因為她知道自己的大限將至。而她只是希望自己的兒子同治帝的大統(tǒng)不落到別的皇子,于是讓輩分更低的溥儀即位,這樣不僅是繼承了光緒大統(tǒng),還是間接繼承了同治的大統(tǒng)。這就是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嗎?原本按照清朝的危局,立一個年長的皇帝,會更有利于大局??墒谴褥贿@么做,立溥儀為皇帝也成為慈禧日后被唾罵的第一原因,因為將百姓推向火坑,從此將中國陷入半封建半殖民的社會。 溥儀 慈禧深知只有三歲的溥儀很難坐穩(wěn)帝王之位,所以慈禧生前就為溥儀招攬了一批輔政大臣。其中就有慈禧的侄女,光緒帝的皇后。還有溥儀的父親載灃,被封為攝政王。朝里的大臣,把洋務(wù)派大臣張之洞、北洋大臣袁世凱調(diào)入軍機中樞,算是搭成了一套班子。這支輔政隊伍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確能輔佐年幼的溥儀穩(wěn)坐帝王之位。以上這些也只能說是慈禧個人的私心罷了,沒想到清朝傳到溥儀之手后也將是大清滅亡的時候! 袁世凱 慈禧第二條遺囑: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慈禧第二條遺囑更是令人咋舌。 慈禧遺囑說道,女人不得干預(yù)朝政。這本來就是清朝的祖制,開國皇帝皇太極入關(guān)的時候就說過,大清皇朝決不允許女人干預(yù)朝政??墒谴褥?dāng)年為了掌權(quán),卻顧不得這些,奪了大權(quán),開始她長達(dá)48年的垂簾聽政。此遺囑是為隆裕太后而立,可是溥儀才三歲,要是隆裕太后想掌權(quán),那是輕而易舉,這個遺囑也就不起作用了。話說回來要想隆裕太后真的不掌權(quán),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慈禧也是杞人憂天罷了,自己做了的事,也害怕別人也做。 光緒帝的皇后 慈禧第三條遺囑:宦官不得干預(yù)朝政。 因為慈禧認(rèn)為宦官當(dāng)權(quán)必定誤國,因為正是明末年間,宦官掌權(quán)導(dǎo)致外侵內(nèi)亂,最終清朝得以入關(guān)統(tǒng)一全中國。所以清朝對宦官的管理非常嚴(yán)格,二百多年來,宦官也沒機會當(dāng)權(quán)。一直到了慈禧掌管大權(quán)的時候,才有了安德海、李蓮英,大大小小的宦官才開始四處蹦跶。晚晴大太監(jiān)小德張,走到哪里頒布詔書之類的,都會帶一張包袱皮。官員們看到小德張帶了包袱皮過來,就知道要往里頭塞錢了?;鹿俚牡満Υ_實不小,盡是讒言,以至眾多忠良別陷害。史上宦官亂國的事不少,所以慈禧禁止宦官不得當(dāng)權(quán)是正確的,可是這幾件事不都是她慈禧都做過的嗎? 晚晴大太監(jiān)小德張 歷史終究是歷史,是對是錯都已經(jīng)成為過去,我們只能謹(jǐn)記歷史,吸取教訓(xùn),落后就要被挨打,強大才是硬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