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357) 由于厥陰病是生死急癥;所以,所有列入厥陰病篇的都有可能出現(xiàn)危重急癥的厥陰病癥狀;或者說,如果不及時正確治療,將要出現(xiàn)急重危病的情況。 當然也有疑似厥陰病的,一并列入厥陰病篇。 三四九、傷寒脈促,手足厥逆,可灸之。 解讀:患者的癥狀: 1、手足厥逆;2、脈促, 脈促屬陽性病,判斷其不屬于厥陰病;可以用灸法治療。 本條的灸之,是說可以用“灸”來治療手足厥逆癥,但沒有給出具體的治法。不過多解釋。 三五〇、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白虎湯主之。 解讀:患者的癥狀: 1、脈滑;2、厥屬四肢厥逆; 通過以上兩條脈癥判斷屬里熱,不屬于厥陰病; 本條屬里熱的熱厥,故白虎湯清其里熱。 如果不及時對癥治療,可能出現(xiàn)中暑吧。 三五三、大汗出,熱不去,內(nèi)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 解讀:患者的癥狀: 1、四肢疼;2、內(nèi)拘急;3、下利厥逆;4、發(fā)熱惡寒; 患者在發(fā)汗后出現(xiàn)這些癥狀,屬厥陰病,四逆湯主之。 將會出現(xiàn)冷休克。 三五四、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解讀:患者的癥狀是大汗后: 1、大下利;2、厥冷; 屬厥陰??;這兩個四逆湯的癥狀;按照急則救里的原則,用四逆湯治療。 三五五、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jié)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饑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須吐之,宜瓜蒂散。 解讀:患者的癥狀 1、 手足厥冷;2、心下滿而煩,饑不能食; 病在胸中,不屬于厥陰病, 三五六、傷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 解讀:患者傷寒后的癥狀 1、四肢厥;2、心下悸; 不屬厥陰??; 條文講:宜先治水 本條屬于厥淺熱也淺,其方脫胎于桂枝湯,而重用茯苓,經(jīng)云系先治水,為治厥創(chuàng)造條件。 與第65條對看,此癥之厥而心下悸,未必是水氣所致,心下悸乃胃氣動,實屬虛候。果系水集于胃,亦因氣虛。故治法首為補氣。 三五七、傷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為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解讀:患者的癥狀屬大下以后 1、寸脈沉而遲,下部脈不至;2、手足厥逆;3、喉咽不利,唾膿血;4、泄利不止。 本條為誤治的壞癥, 原文講“為難治”,屬厥陰病。 麻黃升麻湯組方頗雜,古人認為非仲景方。本方應為瀉痢已止而設(shè)。有瀉痢,應去石膏,天冬。 唾膿血為肺癰,在古時的醫(yī)療條件下常自然引流不暢,所以為難治。 2017-09-14初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