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xué)大辭典》的解釋:浮屠,亦作浮圖,休屠,其實(shí)它們都是“佛陀”的不同音譯版本。相傳佛教為佛所創(chuàng),人們稱佛教為浮屠道,所以古人稱佛教徒為浮屠,后來把佛塔也稱為為浮屠。后人們認(rèn)為佛陀二字太麻煩,于是簡化成了一個(gè)字“佛”。 中國佛教徒多將浮屠視為佛塔。因觀音手持佛塔,故而名稱浮屠觀音。造浮屠佛塔被視為建功德的事。佛塔浮屠還被佛教視為寶物和法器,如四大天王中的多聞天王(即毗沙門天),手中持的寶物就是浮屠寶塔?!?西游記》將毗沙門托塔形象移到了唐初名將李靖身上,成了有名的'托塔李天王'。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這句話就是由佛教中而來,在佛教大正藏經(jīng)集部《佛說罵意經(jīng)》中佛云:“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钍教煜氯恕2蝗缡匾庖蝗?。人得好意,其福難量?!?/p> 浮屠是寶塔(佛塔),七級則是指七層。七層的寶塔,佛家以為七層的寶塔約為百公尺來高的大佛像,建了如此的大佛來供養(yǎng),功德是很大的。假使你救了一個(gè)人的性命那么你所獲得的功德是比建寶塔禮佛還要偉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