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福海 前門鐵樹斜街、觀音寺街以南的多條胡同,是有名的煙花巷,也是有名的梨園勝地,人稱“八大胡同”。八大胡同有說不清的梨園故事。早在清乾隆年間,四大徽班的主要演員就都落戶在八大胡同。此后號稱“同光十三絕”的主要名角,大多也都住在八大胡同一帶。京劇界有句俗話說:“人不辭路,虎不辭山,唱戲的不離百順、韓家潭?!卑夙樅㈨n家潭是“八大胡同”中有名的煙花巷。由此可見,八大胡同在戲曲史上的地位。 婊子無情、戲子無義,婊子和戲子都是古代的“下九流”,受千萬人的輕賤,生前不入族譜,死后不入族墳,命如飄萍。大概只有那些窮中之窮、苦中之苦的人,才以此為生。所以,他們誰也不必看不起誰,反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唱戲的也干著“賣肉的”生意,“賣肉的”也能清吟幾句小曲。煙花巷也便成了鼎鼎大名的梨園界。 電影《霸王別姬》講述的就是梨園子弟的悲歡人生。 這里的梨園故事說一千零一夜也說不完。這里挑重要的胡同說說。 鐵樹斜街101號:梅蘭芳祖居 這里是梅蘭芳祖父梅巧玲的私寓,叫做景和堂。梅蘭芳也出生于此。該宅共為二進院落,均由正房及配房組成,層次分明,左右對稱。房屋雖破舊,但保存完整。 鐵樹斜街101號,梅蘭芳的出生地。 乾隆年間,四大徽班中的和春班進京之后,也是住進了李鐵拐斜街(今鐵樹斜街)。 大外廊營胡同1號:譚鑫培故居 大外廊營曾用名外廊營,南北走向,全長215米,均寬4.2米。明代稱外郎營。至清代逐漸形成兩條胡同,并轉(zhuǎn)化為大、小外廊營。1965年,分別改為大、小外廊營胡同。民國時這條巷子中常有暗娼出沒,據(jù)老居民講,她們常到百順胡同、韓家胡同拉客人來這兒。 大外廊營1號,譚鑫培故居。 大外廊營1號是譚鑫培故居。譚鑫培系清光緒年間著名京劇老生演員。當(dāng)年的老宅有6套院子,共有房子46間半,此外在老宅的西部還蓋了一幢二層的西式小樓。這座小樓是民國六年,譚鑫培找人設(shè)計的,他對蓋這座小樓非常上心,演戲之余,每天到施工現(xiàn)場監(jiān)工。譚家從清末咸豐年間便在此居住,直到文革期間從老宅搬出,前后住了六代人,長達130多年。 譚鑫培在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中飾演黃忠。 1917年5月15日上午八時,一代京劇宗匠伶界大王譚鑫培病逝于大外廊營寓所,享年71歲。 百順胡同 全長245余米,現(xiàn)在又分大百順胡同和小百順胡同。四大徽班進京時,春臺班就住進了百順胡同。隨后,大量名伶居住在百順胡同。 程長庚創(chuàng)立的科班“四箴堂”在今百順胡同34號。程長庚(1811-1880年)同治、光緒年間,任三慶班主,同仁尊稱其'大老板'。曾任“精忠廟”廟首,三慶、春臺、四喜三班總管。工文武老生,腹笥淵博,能戲300余出,他與四喜班張二奎、春臺班余三勝,為京劇第一代演員的三位老生杰出人才,雖比余、張享名較晚,但其威望極高,并稱老生三杰、老生三鼎甲,程長庚名列三鼎甲之首,被稱為京劇鼻祖。 安徽潛山的程長庚塑像。 戲曲教育家陳德霖(1862-1930)的住所在百順胡同55號。這里南房外墻有幾塊護墻石樁很好辨認(rèn)。陳德霖老先生熱心教育事業(yè),一生收徒甚眾,桃李滿天下,所以他也有“老夫子 ” 的稱號。王瑤卿、梅蘭芳、王蕙芳、王琴儂、姚玉芙、姜妙香并稱為六大弟子。門婿余叔巖也得到他很多教益。 京劇《雁門關(guān)》中飾演蕭太后的陳德霖。 百順胡同西口內(nèi)路南第一家(今門牌40號)是俞菊笙故居,這也是“春臺班 ” 的舊址。 俞菊笙死后,其子俞振庭居此,成立了“斌慶社 ” 科班。上百個學(xué)生都住在這個院里。他們在這練功、學(xué)戲、排戲等活動。這個科班長期在大柵欄“廣德樓”演出。 梅蘭芳、楊小樓也曾經(jīng)居住在百順胡同。1899年,六歲的梅蘭芳在百順胡同附近的一家私塾讀書。1900年,梅蘭芳的家中因家道中落,便將鐵樹斜街祖?zhèn)骼险廴ィ岬搅税夙樅?,與楊小樓為鄰。 韓家潭 現(xiàn)名韓家胡同,全長360米,均寬 5.7米。明代此處地勢低洼,涼水河一條支流在此積水成潭,故名寒葭潭。清代因內(nèi)閣學(xué)士韓菼在此居住,改稱韓家潭。 韓家胡同的一處舊院所。 1790年乾隆帝為舉辦八十大壽,四大徽班中的安徽三慶徽戲班進京祝禧演出,便下榻在韓家潭,后有很多劇團和京劇名家也寓居于此。20世紀(jì)50年代,以譚富英為團長、裘盛戎為副團長的太平京劇團駐在韓家潭。老北京的梨園公會就設(shè)在韓家潭36號院。 石頭胡同:老生二杰 著名京劇老生演員張二奎、余三勝被譽為“老生二杰”。 石頭胡同37號是張二奎的住處,61號是余三勝故居,現(xiàn)已成為民居。 石頭胡同張二奎故居。 培英胡同:王瑤卿故居 王瑤卿(1881年9月29日--1954年6月3日 ) 原名瑞臻,字雅庭,別號菊癡,藝名瑤卿,晚號瑤青,齋名“古瑁軒 ” 。 王瑤卿在戲曲教育方面堪稱一代宗師,其入室弟子數(shù)以百計,主要傳人除四大名旦梅蘭芳、荀慧生、程硯秋、尚小云之外,還有芙蓉草(趙桐珊)、筱翠花(于連泉)、榮蝶仙、徐碧云、王玉蓉、朱琴心、黃玉麟、程玉菁、黃詠霓(雪艷琴)、華慧麟、章遏云、于玉衡、劉秀榮、謝銳青等。梅蘭芳曾說自己是“按他的路子完成他未竟之功的”。程硯秋揚長避短,創(chuàng)造 “程腔”,是在他直接指導(dǎo)下完成的。 培英胡同20號,王瑤卿故居。 他的故居在培英胡同20號(原大馬神廟胡同28號)。 櫻桃斜街: 北平梨園公會舊址 北平梨園公會在櫻桃斜街65號。 為救濟生活貧苦的同行, 民國十七年(1928年),葉春善、王長林、侯喜瑞等人在此發(fā)起成立'北平梨園公益會'。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又改組為'北平梨園公會',推選楊小樓、梅蘭芳、余叔巖、于連泉、王又宸、高慶奎等人為理事。 櫻桃斜街梨園公會舊址。 實際上,八大胡同的花柳之名也是由戲子們而來。八大胡同最初是伶人聚集區(qū)。清朝禁止官員嫖娼,于是官員們就嫖孌童,孌童大都出身梨園的旦角,其寓所就集中在韓家潭一帶。當(dāng)時把他們的寓所叫做“相公堂子”,在光緒年間,這種私寓前后總有一百多處。庚子之亂以后,朝綱紊亂,清朝已大不管嫖娼了,此時才有了真正的妓院,著名的有陜西巷小鳳仙的云吉班、榆樹巷賽金花的一等清吟小班“怡香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