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燕悟史 《列子·仲尼篇》中有這樣一段故事,說孔子有個弟子叫子夏,有一天,他去問孔子:“您怎么評價顏回的為人呀?”孔子說:“顏回仁慈之心比我強?!庇謫枺骸澳亲迂暷兀俊笨鬃诱f:“子貢辯論能力比我強?!痹賳枺骸白勇纺兀俊笨鬃诱f:“子路勇敢程度比我強。”最后問:“那子張又如何?”孔子說:“子張端莊肅穆比我強?!弊酉穆牭竭@里就非常費解了,離開座位躬身問道:“他們都比您強?!這怎么會呢?要是這樣的話,那為什么他們還要來做您的學生呢?”孔子于是說:“你別著急,坐下聽我慢慢說。他們四個人,顏回有仁慈之心卻缺點狠心,凡事容易遷就別人;子貢能辯不能訥,所以不懂得沉默的力量;子路非常勇敢,但在適時適度的退讓方面就有所不足;子張呢,過于端方未免就不夠接地氣,不容易與人親近。所以說,他們四個各自都有優(yōu)點,但還是會一心一意跟隨著我學習啊?!?/span> 孔子是個好老師,對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和缺點,了解得都非常透徹,所以能因材施教。反過來想,故事里說到的幾位弟子,跟著這樣的老師學習,想必對自己的優(yōu)缺點也都有更清晰深刻的認識,所以才能不斷進步,以至賢達。 我們卻不是都有這樣的機緣,能碰到一位如此了解自己的師長或者朋友,因此清楚地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身在此山中”,回避掩飾短處,有時甚至會表現(xiàn)為一種生理的本能。所以更要明白,長處和短處其實是相互依存的,長處愈是鮮明的地方,在它的對立面,很可能也正是一個人最大的短處所在。 作者/小燕 責編/張燕 制作/蘭宇、躍升 版權(quán)聲明:【閱讀公社所使用的文章、圖片及音樂屬于相關(guān)權(quán)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敬請相關(guān)權(quán)利人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及時處理?!?/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