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軟膏(千里光膏) 赤龍軟膏(爛腳夾膏) 鮮鳳仙花 牡黃二子煎 腳氣散 足汗臭熏洗方 手癬是手掌及手指屈側(cè)的癬,初起為小水泡,破潰或吸收后出現(xiàn)脫屑,或伴有潮紅,以后擴大融合成不規(guī)則或環(huán)形病灶,邊緣清楚。夏重冬輕,有的不經(jīng)治療可終年不愈;人冬后可伴發(fā)皸裂,甚則疼痛,屈伸不利。 足癬俗稱“腳濕氣”,是一種淺部霉菌性皮膚病,南方多見。因足趾部皮膚沒有皮脂腺,而汗腺較豐富,同時皮膚角質(zhì)層較厚,穿著鞋襪,局部環(huán)境悶熱潮濕,均有利于毒菌生長,故足癬發(fā)病率極高。癥見足弓及趾的兩側(cè)有成群或分散的小水泡,破潰或吸收后有少量鱗屑,隨著水泡的增多,可以互相融合成半環(huán)形或不規(guī)則之脫屑性斑片,反復(fù)發(fā)作可致皮膚粗厚。人冬后癥狀緩解,少數(shù)可發(fā)生皮膚皸裂。 1.千里軟膏(千里光膏)(《串雅內(nèi)編》) 主治:白癬,鵝掌風(fēng)(發(fā)癬、手掌霉菌?。?/span> 處方:千里光適量(采莖葉搗汁,炒鍋內(nèi)熬成膏),防風(fēng)6g,荊芥6g,黃柏6g,金銀花6g,當(dāng)歸6g,生地黃6g,川椒30g,白芷30g,大黃30g,紅花30g,苦參120g。 用法:用麻油浸3日,熬枯黑色去渣,每油500mL,配千里光膏250mL再熬,飛丹收膏,人乳香、沒藥各30g,輕粉9g,槐枝攪勻擦患處。 2.赤龍軟膏(爛腳夾膏)(《中醫(yī)驗方集》) 主治:爛腳(腳癬)。處方:赤石臘15g,龍骨60g,密陀僧60g,黃蠟9g,爐甘石9g,樟腦3g,青桑葉2張(切碎搗,青桑葉沒有時桑白皮代),豬板油150g。 用法:上藥共為細末,用豬板油(不可太多)拌和,和青桑葉等共搗爛如泥。以合成的膏藥涂在兩張油皮紙中間,須厚厚一層,范圍視患處大小而定,多須罩過患處。然后將油皮紙的一面用消過毒的針戳不少小孔,切不可戳穿對面的油紙,外面用紗布扎緊,1周后,再將對面截孔照前貼在患處1周,再換。 3.鮮鳳仙花(《貼敷療法》) 主治:手癬。 處方:鮮鳳仙花適量。 用法:將鮮鳳仙花搗爛外敷患處,每日1-2次。 4.牡黃二子煎(《貼敷療法》) 主治:手足癬。 處方:煅牡蠣、大黃、地膚子、蛇床子各50g。 用法:將上藥加水濃煎至1000mL備用,用時先以溫開水清洗創(chuàng)面,用消毒針刺破水泡,將藥液置于容器中,趁熱擦洗5分鐘,再用4層紗布濕敷,每日3次。 5.腳氣散(《皮膚病中醫(yī)外治法及外用藥的配制》) 主治:滲出性手足癬。 處方:枯礬10g,硫黃3g,滑石粉50g,冰片1g。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撒布于患處。 6.足汗臭熏洗方(《中醫(yī)外治療法集萃》) 主治:足癬,汗腳。 處方:明礬25g,芒硝25g,萹蓄30g。 用法:先將明礬打碎,與芒硝、萹蓄?昆合,水煎2次,共煎出藥液約2000mL,每晚睡前用藥液泡雙足1小時,10次為1個療程。
本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期,急性期可用足汗臭熏洗方、牡黃二子煎、黃柏等清熱涼血、除濕止癢,然后再敷以千里軟膏、腳氣散、赤龍軟膏、鮮鳳仙花等。慢性者可清洗后直接涂抹膏散劑,同時堅持長期足療。 注:本文僅供參考,請在正規(guī)醫(yī)師指導(dǎo)下用藥 |
|
來自: 過客bn2akq269w > 《理療師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