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綜論第二章 別異與簡濫 第一節(jié) 橫渠、明道之言理或天理 1·2·1(7)
以上3、4、5、6四條意相貫屬,最能表示明道之就道體性體說天理,且還而即以天理二字說道體性體也。《宋元學(xué)案·明道學(xué)案》只列5、6兩條,而又不相連屬,至于3、4兩條則根本不錄。如此支解孤露,遂使人不知明道所說之天理究屬何意,而第5條又啟黃百家之疑,以為“翻孟子案”,“只一家禪詮”矣!朱子對此四條亦未多講。《朱子語類》卷第九十七、<程子之書三>,只有一條涉及此四條,只籠統(tǒng)地以其“論萬物之一源,則理同而氣異;觀萬物之異體,則氣猶相近而理絕不同”之義以及“枯槁有性”之義解之。表面觀之,似有相同,而其實則并不相同。詳見下。近人或有拉雜抄錄之,以伊川語為標準解之,以為此幾條當屬伊川語,此亦非是。以上六條俱見《二程全書·遺書》第二上,俱為呂與叔所記,在同卷中,極易類聚。吾連同其他條類聚于一起,統(tǒng)名曰明道之《天理篇》,詳見分論中之《明道章》。吾之鑒定其為明道語之方,詳見《明道章》之《引言》。明道云:“天理二字是自家體貼出來?!北搜灾绱肃嵵兀斢幸詫嵵?。按之思理,以上四條當屬明道語。以為伊川語者未知其底實也。只浮泛作解耳。明道說理或天理亦有通泛意義的,如普通說自然的道理之類相似。如“人生氣稟,理有善惡”;“天下善惡皆天理”;“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天之生物也,有長有短,有大有小?!炖砣绱?,豈可逆哉?”凡此等等,吾名之曰第二義之天理,亦曰虛說的天理。吾已詳論之于《明道章·天理篇-附識》。不得以此意義的天理限定明道所說之天理之全部,以為明道所說者只屬于此意義的天理,至于就道體性體說者,有形而上的意義者,乃屬于伊川。若如此,則明道豈真無形而上的意義的天理乎?明道不如此之淺薄也。惟明道所體悟之形而上的實體(道體)性體與伊川、朱子不同耳。以上四條正表示是明道義,不表示是伊川義也。謂之為伊川語者未能真知該四條之實義也。是以以上四條,一、不得視為伊川語;二、不得視為玄談;三、不得視為“翻孟子案”,“只一家禪詮”;四、不得只以朱子“理同氣異”、“枯槁有性”之義解之。乃的然是明道就道體性體說天理且反而即以天理二字說道體性體之實意之所在也。程子之書三> 吾以上只錄六條,其余不錄,免得多有重復(fù)。詳俱見《明道章·天理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