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校真正的靈魂是什么?是什么支撐著一所百年學校的歷史? 有人認為是校長,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有人認為是教師,名校,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更多人的認為是學生,生源好,則學校強;生源差,則學校倒。所以每年的生源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一發(fā)不可收拾。 但教師節(jié)幾個老師的發(fā)言,卻讓我多次熱淚盈眶。我自信自己并非是一個易于感動的人,但我仍然有兩次被狠狠擊中,以致在回家的路上,和妻子轉(zhuǎn)述,突然忍不住,又是淚灑衣襟。 教師節(jié)有四個老師講述教育故事。他們緩緩道來。 侯澗平老師的講述的是一中優(yōu)良的傳統(tǒng);錢建芬老師的《我的成長經(jīng)歷》分享一路走來的苦樂;張超老師《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說出了教育的真諦;甄恩平老師則《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老中青三代老師用最樸素的語言,講述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 他們說得都好。尤其是兩位老教師侯澗平老師和甄恩平老師。 侯澗平老師講述《履跡深深憶草橋》,侯老師從教37年,從一中的學生成為一中的老師,他的故事太震撼人心了。 很快就要退休的九朝元老侯澗平老師 侯老師先后經(jīng)歷了9任校長,他開玩笑說,九朝元老。他給我們講述了一中歷史上的三次輝煌,侯老師曾擔任教導副主任,后受學校委托,協(xié)助羅明校長創(chuàng)辦新草橋中學,勵精圖治,再造了一所優(yōu)質(zhì)學校。 但侯老師為而不有,功成不居,歲數(shù)大了之后,就退下來擔任青年教師引路人,帶出了一批批的好教師。 他還把自己孩子送入北京大學。他說,自己在孩子身上花的時間,永遠沒有學生多。但老師的價值就在于,在自己勤奮備課和閱讀之中,孩子受到啟發(fā),養(yǎng)成了勤學的習慣,這是意外的收獲。 侯老師還幫我們列舉了一中畢業(yè)然后回母校執(zhí)教的一個個老師,他們無一不打上一中烙印,成為血統(tǒng)純真的一中人。 比如鄭朝霞老師,學生時代的學霸,但她不是書呆子,她創(chuàng)辦的公益活動在全省獲得大獎。學校后來才知道,她默默無聞地從事這些公益活動。 她做這些事,僅僅是因為這些事有意義,有價值,能夠為社會承擔一份責任,絕不是為了成名,有轟動效應(yīng)。 畢業(yè)之后,鄭朝霞回到母校執(zhí)教,課上得好,班主任工作一流,深受學生歡迎。從一名老師,一步步做到教學處主任,在這個位置上,她耗盡了自己所有的心血。 直到做不動了,她又主動退下來,做一名普通教師,一心一意帶青年教師。像這樣的老師還有很多,比如馬以瑾老師等人。 她們都對學校承諾,任何時候,需要她們,只要叫一聲,她們都會去做。只是從位置上退下來,把機會交給年輕人。 我想到,昨天的青藍工程上,鄭朝霞老師又帶新徒弟了。 這就是偉大的一中人,自加壓力,自我發(fā)展。一切為了學校,一切為了孩子,永遠不計個人的得失。而且為青年人引路、鋪路、讓路。 還有陳亦蕾主任,當年帶的那個班,創(chuàng)造了一個班級兩個狀元的輝煌,那是怎么做出來的。 作為班主任和政治老師,陳亦蕾老師不僅知道學生哪個學科短腿,還知道短腿學科是那個章節(jié)…… 她把工作做到了極致。一旦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就是不平凡。這樣的老師還有很多…… 以至一些不是一中畢業(yè)的老師,很快就與一中老師一模一樣。這是為什么? 這就是一所古老學校的文化力量。與其他學校相比,老師有老師不一樣的面孔,學生有學生不一樣的面孔。我們擁有的是一中面孔。 記得春雷校長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一中這所學校,不管誰當校長,對學校的影響都不大。文化的力量太大了。任誰也難以改變。 文化滋養(yǎng)了一代代老師。一代代老師又傳承和豐富了學校文化。老師,他們才是學校的脊梁。 后來,侯老師講述最后一個故事。他的最后一屆。班級有個學生成績不太理想,后來讀了專科。 已經(jīng)很多年了,突然有一天,侯老師接到一個電話。原來就是他打來的。他吞吞吐吐地告訴侯老師:老師,我現(xiàn)在讀完本科了。我們的這個班級,現(xiàn)在都是本科了…… 那一刻,侯老師激動得不已,心潮澎湃。一個學生已經(jīng)進入社會了,已經(jīng)過去這么長時間了,還把自己當成班級的一員,還在約束自己,堅決不拖班級后腿,這是一種什么力量?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我就是聽到這里,忍不住落淚。教育的意義就在此。你給學生找到方向,你不著急,你耐心,你相信歲月,相信你埋下的種子,有一天一定會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 韓雪不也是如此。這些年心系母校,這些年勤學不輟,這些年零緋聞,不炒作,這些都是一中打下的烙印。從紫藤花下走出的孩子,每一個都高潔、高貴、淡雅。 第二次讓我流下眼淚的是體育老師甄恩平。甄老師的普通話和我一樣,一點也不普通。但他平凡的講述,讓我震驚。 樸實無華的甄恩平老師 他給我打開了另外一個世界。我太淺薄了,我過去糊涂地認為,體育老師最輕松的,沒什么考試壓力。讓孩子們玩玩球,做做操什么的。但我沒想到背后還有這么驚心動魄的故事。 甄老師成為一中老師后,就開始帶隊訓練,他只有一個信念,我一定要把學生帶出來。他一開始帶隊,成績就不錯。 一中分校是一所初中,體育薄弱。校長見一中體育好,就把甄老師借過去。 校長說,底子太薄了,但我相信你。就為了這一個相信,甄老師豁出去了,其他學校都有體育特長生,但分校學生人數(shù)少,很多都是進城務(wù)工人員的孩子,又黑又瘦。甚至找不到身高一米七的。 甄老師就慢慢挑選,愣是靠后天的訓練,科學的訓練,使得分校的體育成績異軍突起,一年一個臺階,最終達到全市非常好的名次。 如侯老師一樣。甄老師老師也提到老教師的傳幫帶。一個老教師帶田徑,一個老師指導投擲,都非常牛逼,絕對是干貨滿滿。 甄老師就跟著師傅認真學,終于成為蘇州體育響當當?shù)娜宋?。他帶出來的不少學生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省隊和國家隊斬金奪銀。 很多與甄老師一道出來的,聽說甄老師還在帶學生訓練,都非常驚訝。他們說,老甄,你多大歲數(shù)了,還帶學生訓練,你為什么??? 老甄說,我不為什么,我就想做事,為學校做點事。但我也沒那么高尚,我喜歡體育,我喜歡帶著孩子們訓練,他們出成績,我就高興;幫這些農(nóng)村來的孩子,找到一條出路,我就高興。 但這是一條什么路呢?這是一條荊棘叢生的路。家長不愿意,認為孩子訓練耽誤學習,或者認為走體育的路,孩子吃不了苦。 甄老師就一個一個家長的做工作。而且還要獲得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允許,有時候老師們也不支持。 某種程度上,體育真的是良心活。少做事沒什么事,多做事反而多事,但甄老師和他的團隊就這樣堅持下來。 有的農(nóng)村的孩子苦,營養(yǎng)跟不上,甄老師就自掏腰包,給他們補營養(yǎng),給他們買運動短褲。 他所有的訓練,都是免費的。包括慕名而來外校學生,他都不收費。最多就是抽人家?guī)赘鶡?。熱愛體育就是緣分,喜歡訓練就是一家人??吹饺思沂敲缱樱缋蠋熛矚g還來不及呢? 還有張杰主任也是,提出思想工作也是生產(chǎn)力,他做學生的工作,做好后勤保障。 體育組平時嚴格訓練,但是又把溫情傳給每個孩子。比如任何一個運動員過生日,體育組就早早備好蛋糕,全體運動員聚在一起,為他過生日,唱生日快樂歌。 在甄老師的艱苦訓練下,一中體育戰(zhàn)勝了一個個擁有體育特長生的學校,雄踞蘇州市第二名。尤其是男女生的接力賽,這些年的冠軍一直被一中壟斷…… 甄老師說,我今年50多歲了,我什么也不求,我就是熱愛我的職業(yè),我喜歡體育,讓我做事我就高興。 從離開蘇州大學的那一天起,我就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培養(yǎng)出最好的學生。 整整24年,我沒有享受過一個寒暑假,只要不打雷,我們都在訓練。這個暑假每天都是40度的酷暑,我們的訓練一天都沒有停。 你們是流汗,我們是流汗還要流血,比如跨欄,任何一個不慎,都是鮮血淋漓…… 我真替自己羞愧,為我們有這樣的教師感到自豪。 回頭聽到施校長告訴我,有時候燈壞了,或者不夠亮,甄老師就打開汽車大燈,帶著學生訓練,他汽車的大燈壞了一個又一個…… 我聽到這個細節(jié),終于忍不住眼淚。 能夠讓一個人臣服的不是刀劍,而是一種精神,是精神力量讓我們強大,也讓我們謙卑。 回頭我為這幾個演講寫了一個微信,有一個朋友說,不提倡這樣做。 我發(fā)怒了,誰提倡這樣做呢? 誰提倡這樣做絕對是沒良心,但誰對這樣的事跡無動于衷,絕對就是沒人性。 再想想我自己,我們與他們比差遠了。精神境界和水平都不能同日而語。 做一點行政,分管高三年級,教一個高三文科班,就覺得很累了,壓力很大,真是羞恥啊。 想到這些快樂的老師,我越來越不想做行政了,我想把有限的生命全部投入到教學中。 兩種風流吾最愛,六朝人物晚唐詩。侯老師是幸福的,甄老師也是幸福的,錢老師和張超老師,他們都是幸福的。 他們有自己的園子,在喜歡的園子里,他們揮汗如雨,不為什么,僅僅是因為喜歡。正如侯老師所說,為而不有,功成身退。 至此,我終于有了答案。一所學校真正的靈魂是什么。 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 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 一頁跳躍著的詩行那樣 把人帶往遠方 但有了這樣的好老師,我們敢大膽的說,我們可以,學??梢园涯銈儙蜻h方! 情懷 熱血 能量 只為蒼生說人話 不為君王唱贊歌 但書人間善與惡,哪管湮沒與流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