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酒由大曲和小曲兩種藥曲雙蒸串燒釀造而成,是一種用藥材釀制而不被稱為藥酒的白酒。在收藏市場,80、90年代董酒都較為受藏家青睞,而80年代董酒則更勝一籌。作為80年代董酒的主要代表,“白標”董酒有著重要地位,其投資價值也相對突出。  白標董酒也稱“白董”,生產(chǎn)時間從1983年至1990年代初。在80年代初期,董酒有“藍董”產(chǎn)品,由于該款生產(chǎn)周期較短,目前市面上80年代的老董酒主要是“白標”董酒。下面就“白董”的主要特征做些介紹。
 外觀清新亮麗★★★★★
80年代的改革開放也帶給老牌酒廠一股清新之風(fēng),“白董”就是典型例子。正標白底加燙金草書“董酒”兩個大字,橘紅色的標底,色澤對比強烈,清新亮麗。正標右上方有金色齒輪包含的“優(yōu)”字,打拱燙金。白底左下方篆刻印章為紅色的“中國名酒”字樣。酒廠有對應(yīng)的漢語拼音,正標背面有紅色油印的生產(chǎn)日期。  正標采取桃形設(shè)計,極富美感,與70年代的“紅城牌”商標反差較大。
白標與此前的“藍董”商標外形相似,但顏色區(qū)別明顯。早期白董的酒瓶顏色與藍董是一樣的藍色瓶,也被稱為藍瓶白董。 頸標有“DONG JIU”與“中國名酒”字樣,紅白兩色,貼有圓形金色隸書體“董”字標簽。  白董在前期主要是塑料蓋產(chǎn)品,生產(chǎn)至1987年左右,之后改為金屬防盜蓋,也稱鐵蓋白董。鐵蓋上有中國貴州遵義董酒廠的文字及圖紋。鐵蓋白董后有專門的“食品標簽”吊牌,上面印有生產(chǎn)日期、配料及酒廠相關(guān)信息,相當于此后的背標。
 三十載歲月流逝,商標雖有磨損,但其圖案和字跡印刷仍然顯得清晰明了。
 瓶型:主要為白色透明玻璃瓶,上半部呈弧形,下半部是多邊棱形,瓶底有玻璃字“董酒”兩字。
規(guī)格:白董也是高度白酒,一般為59°,容量以500ml、540ml為主。 口感★★★★ 白董在1984、1988年的第四、五屆全國評酒會上連續(xù)獲評“中國名酒”,可見這一時期的董酒酒質(zhì)突出。鑒定老董酒,從酒質(zhì)上觀察酒液清澈透明,無任何雜質(zhì)和沉淀物,清香純正,這一點與醬香型茅臺老酒一般會呈醇厚的淡黃色不同。1980年代董酒的產(chǎn)量突破千噸,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而目前市面上針對董酒的造假也以這一時期的白董居多。 董酒既有大曲酒的濃郁芬芳,又有小曲酒的柔綿、醇和、回甜,還有淡雅的藥香和爽口的微酸。因此也可以通過品嘗來判斷老董酒的真假。 出口型白董★★★★  董酒從1977年開始規(guī)模增量出口業(yè)務(wù),其商標為“飛天”,即頸標的“董”字換成了燙金的飛天圖案,正標則與內(nèi)銷產(chǎn)品白標相似,但對應(yīng)有英文。
 當時的外銷董酒由貴州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負責(zé),80年代的出口產(chǎn)品主要是飛天白董。目前在收藏市場也已非常少見。
拍賣市場★★★  2012年7月,在杭州舉辦的中國陳年名酒專場拍賣會上,整箱12瓶1987-1990年的白標董酒拍得23000元。
2013年9月,在北京亮馬河飯店舉辦的中國老名酒及養(yǎng)生酒拍賣會上,1箱12瓶1984年白董拍出63250元;12瓶1987年白董拍得54050元。 收藏價值看漲★★★★  從當前董酒的收藏行情來看,1990年代初的董酒市面上存量較多,1980年代的相對較少,因而白董的投資收藏占有重要地位。整個80年代隨著董酒的產(chǎn)能提升,市場消費量也逐漸增長。時至今日,市面上的白董存量也已不多。
 在近年舉辦的拍賣會上,單瓶白董價格一般在3000-5000元區(qū)間,較為值得投資。今年12月,在北京歌德拍賣舉辦的老酒售賣專場,80年代白董精彩亮相。由于老董酒主要是高度白酒,留存期較長,也讓藏家們看漲其投資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