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啟蒙經(jīng)典,千古傳誦——講講千字文的故事

 亭泉 2017-09-08

說起《千字文》,很多人小時候都誦讀過“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千字文》用不重復的一千個字, 以四字韻語聯(lián)綴成文。它的每句話都表達了一定的意義,全文涉及宇宙、自然、社會、歷史和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并非簡單地文字堆砌?!肚ё治摹芬痪幊鰜?,就在社會上流傳開來,歷經(jīng)唐、宋、元、明、清諸朝,在1000多年的時間里始終盛行不衰。不但用做蒙學識字教材,而且受到社會歡迎,可說是老少咸宜、雅俗共賞?!肚ё治摹吩谖覈膫鞑?,達到了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并用之于日常生活的程度。


  • 梁武帝的“筆桿子”

公文寫作是個技術(shù)工種,除了要求一定的文化水平外,還需要神思、才智都超出常人才能勝任。尤其像古代,天子腳下辦事,還要冒著動不動就被殺頭的風險。

《千字文》作者周興嗣就是這么一個皇帝賞識的“筆桿子”。周興嗣(468~521),字思纂,陳郡項(今河南沈丘,一說河南項城)人。世居姑孰(今當涂縣城,一說商丘市谷熟集)?!澳晔?,游學京師,積十余載,遂博通記傳,善屬文”, 成了著名文章家。南齊時中秀才,授桂陽郡丞。

啟蒙經(jīng)典,千古傳誦——講講千字文的故事

周興嗣像

入梁后,梁武帝(蕭衍)時,任安成王國侍郎,給事中等職。興嗣很有才學,善于文章。蕭衍代齊為梁武帝,十分賞識他。武帝每每想起一些奇怪思題,都令興嗣做文章。如《銅表銘》、《柵塘碣》、《繳魏文》等,他都欣然令筆,而且迅速完成。朝中的有關(guān)寫作的事情,也由他一人包攬下來,但凡國家有重大文事,梁武帝皆命周興嗣撰具呈奏。他記述朝中史實的著述很多。如《職儀》(十卷)、《皇德記》、《梁皇帝實錄》)(3卷)、《梁皇帝起居注》、《梁史》(10卷),是梁代的有功之臣。

《梁書》周興嗣傳記載:“自是《銅表銘》,《柵塘碣》、《北伐檄》、《次韻王羲之書千字》,并使興嗣為文,每奏,高祖輒稱善,加賜金帛?!?傳中所說《次韻王羲之書千字》即《千字文》。今所見《千字文》各種版本于題下皆署為周興嗣“次韻”。

可知這些文章雖名屬梁武帝,但真正的寫手卻是周興嗣。雖然梁武帝“龍興”之前,于南齊竟陵王蕭子良“開西邸,招文學”時,曾與沈約、謝朓、王融、蕭琛、范云、任昉、陸倕等文學之士并游西邸,且號稱“竟陵八友”,其詩文筆札想必也侍弄得不錯。但“龍興”之后,天下才士既為所用,當然就用不著親操翰墨,躬行著作之勞了。原來領(lǐng)導由下屬代筆文稿,是有悠久歷史的。而周興嗣這篇《千字文》,既承梁武帝之命而作,當然也可以署屬梁武帝。如此,則《沈眾傳》說“梁武帝制《千文詩》”,也沒有錯。只是沈眾文運不佳,實指望借帝王之勢而名垂千古,卻不幸折戟沉沙,未能如愿。無論如何,說梁武帝之時至少有兩個不同作者及兩種不同文本的《千字文》,也是不錯的,其文至五代修《唐書》時亦存于世,故《舊唐書·經(jīng)籍志》著錄:“《千字文》一卷,蕭子范撰;又一卷,周興嗣撰?!鳖櫻孜洹度罩洝分^“《千字文》元有二本”,大抵根據(jù)在此。


  • “急就之作”成千古名篇

“如果有一位距今一千五百年前的男子,在短短的一個夜晚,就用一千個不同的漢字,做出了二百五十個熟語的話,你一定會驚詫不已吧?!?/strong>日本知名女書法家、天溪會會長南鶴溪女士曾經(jīng)以崇拜的心情這樣寫道。

周興嗣同梁武帝本來便是文字之交的朋友,在蕭齊時代,還在朝廷上有過同僚之誼。到了梁武帝當了皇帝,那就變成君臣的關(guān)系。其實,伴君如伴虎,反而是最糟糕的事情。

這次,周興嗣有一次不小心得罪了梁武帝,梁武帝一怒之下,想殺他或很嚴厲地處分他,但梁武帝想了個歪點子。他周興嗣說,你不是文才很好嗎?你能在一夜之間,把一千個不同的字,寫一篇好文章,就赦你無罪。535年,梁武帝命文學侍從殷鐵石從王羲之的書碣碑石中拓下一千個各不雷同的字,每字一紙,一字一字地傳授那些皇子(古時蒙教以認字為主)??蛇@種教法紊亂無章,未便影象,收效甚微,便囑咐周興嗣:“卿有才思,為我韻之。

唐代李綽《尚書故實》記載有:《千字文》,梁周興嗣編次,而有王右軍書者,人皆不曉其始。乃梁武帝教諸王書,令殷鐵石于大王書中搨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紙,雜碎無序。武帝召興嗣,謂曰:“卿有才思,為我韻之。”興嗣一夕編綴進上,鬢發(fā)皆白,而賞賜甚厚。右軍孫智永禪師自臨八百本,散與人間諸寺各留一本。

啟蒙經(jīng)典,千古傳誦——講講千字文的故事

瘦金體千字文

叫他把這散亂的一千字連綴成文,既要合乎韻腳,使讀者能朗朗上口,又要在詞句上有一定含義,表達某一事理。這個要求太高了,是個大難題。不像寫文章??梢宰杂砂l(fā)揮。但是周興嗣仍然欣然令筆,周興嗣就在一夜之間,挖空心思,寫了這篇《千字文》。文章寫好了,可是在一夜之間,周興嗣的頭發(fā)、眉毛、胡子也都白了!用一千個不同的字,一夜之間,寫出有關(guān)宇宙、物理、人情、世故的文章,等于寫了一篇非常精簡的“中國文化綱領(lǐng)要點”,雖然,只寫到南北時期的梁朝為止,實在也太難了。梁武帝才華文學都自命不凡,看了周興嗣寫的《千字文》,也不能不佩服。周興嗣因此得到寬恕,而且還特加賞賜。


  • 千字文寫了什么

《千字文》全書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四句一組,兩組一韻,前后意會,互不重復。其內(nèi)容涉及天文、地理、汗青、農(nóng)工、園藝、飲食起居、修身養(yǎng)性及封建綱常禮教等,由汪嘯尹纂輯、孫謙益參注的《千字文釋義》將《千字文》分為四章。第一章陳訴開天辟地,萬物由來;第二章重在陳訴人的修養(yǎng)標準和原則;第三章陳訴與政治有關(guān)的各方面標題;第四章緊張形貌恬淡的故里生存,稱贊了那些甘于寂寥、不為名利拘束的人們。文章精思巧構(gòu),知識豐瞻,音韻諧美,以儒學理論為綱,穿插諸多知識,不愧為才子奇書。

《千字文》開篇介紹宇宙、天地、自然,接著講了文明社會的建立、三代興替歷史和理想政治形勢;下面是大段關(guān)于倫理關(guān)系、道德修養(yǎng)和人生經(jīng)驗方面的內(nèi)容。《千字文》這部分內(nèi)容的安排是以天人合一、自然與社會統(tǒng)一、政治與道德一體的思想為線索的。關(guān)于倫理、道德、人生方面,既有儒家三綱五常、忠孝節(jié)義的說教;也有道家“性靜情逸,心動神疲,守真志滿,逐物意移”等內(nèi)容;還有處事做人方面的經(jīng)驗和勸諭,其中一些內(nèi)容即使在今天也不失其意義,是我們應當汲取的。如:

知過必改,德能莫忘。

罔談彼短,靡恃己長。

信使可覆,器欲難量。

墨悲絲染,詩贊羔羊。

……

禍因惡積,福緣善慶。

尺璧非寶 寸陰是競。

……

似蘭斯馨,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淵澄取映。

容止若思,言辭安定。

篤初誠美,慎終宜令。

第二部分,介紹二京(長安、洛陽)里帝王將相的豪華生活;歷史上建功立業(yè)的賢相名將;祖國的山川大勢;最后又一次歸結(jié)到如何做人的問題上。這部分內(nèi)容既是鼓勵人們爭取功名、為國出力;又有退隱田園,與大自然為伍的思想(“殆辱近恥,林皋幸即”,“索居閑處,沉默寂寥”,“求古尋論,散慮逍遙”等)。我國古代知識分子奉行“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原則。傾心于廟堂之上,和鐘情于田園之中,并不矛盾,而是一種從容進退、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第三部分講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酒宴祭祀,讀書發(fā)明等。最后,全書以讀書作官渡過美好人生結(jié)束:

年矢每催,曦暉朗曜。

璇璣懸斡,晦魄環(huán)照。

指薪修祜,永綏吉劭。

矩步引領(lǐng),俯仰廊廟。

束帶矜莊,徘徊瞻眺。

孤陋寡聞,愚蒙等誚。

謂語助者,焉哉乎也。

《千字文》之“亦有義理”,主要是講了人生學問,包括人倫關(guān)系、品德培養(yǎng)、人生經(jīng)驗、人生態(tài)度和追求等。其中有儒家思想,也有道家言論。這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儒、道、佛三教并存,日漸走向融合的反映。值得注意的是在佛教盛行的南北朝時期產(chǎn)生的《千字文》,卻絲毫沒有佛家積善修行、消極人生的內(nèi)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梁武帝佞佛,竟四次舍身入寺被贖了回來。而奉武帝之命次韻的《千字文》竟然找不到佛的痕跡,堅持了我國教育非宗教化的歷史傳統(tǒng),這是十分可貴的。《千字文》中反映的道家思想,是經(jīng)過了玄學的發(fā)展,開始融進儒家思想,新時期里的道家思想。它的積極意義是把自然與名教結(jié)合起來,表現(xiàn)出珍惜人生,熱愛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態(tài)度?!肚ё治摹钒咽挛锒紝懙媚敲疵篮?,處處流露出歡快明朗的情緒,正是這種人生態(tài)度的反映。《千字文》也有封建思想道德教條,但是主要的傾向還是以情動人,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對人生問題的啟發(fā)。

我國傳統(tǒng)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主干,又以道家思想為重要的補充。在陽剛與陰柔、進取與退守、群體與個體等許多問題上都形成儒道互補的觀點。很多知識分子在臺上是儒家,在臺下時又成了道家。我國文化發(fā)展的這種性質(zhì)造成人們的共同心理,是《千字文》能夠為社會所接受的原因?!肚ё治摹返拿缹W成就,使人樂于接受它所宣傳人生道理。它所介紹的為人處事經(jīng)驗,都比較實在,受到人們重視。

《千字文》的內(nèi)容得到社會的承認和歡迎。但是對于初入蒙學的七、八歲的兒童來說,卻是難以理解的。那末為什么它又在長時期里用做蒙學識字教材,成為“三、百、千”的組成部分呢?原因是蒙學集中識字階段的教學,只要求能認字、背書,并不要求懂得多少內(nèi)容。七、八歲兒童把《千字文》背熟,往往終生難忘。那么在他們以后的成長過程中將會逐漸理解其內(nèi)容,反復加以體味?!肚ё治摹愤h不如《三字經(jīng)》通俗,卻能與之并駕齊驅(qū),既有《千字文》歷史悠久方面的原因,更得力于文人、知識、分子對它的大力贊揚和提倡。

啟蒙經(jīng)典,千古傳誦——講講千字文的故事


  • 千字文如何成為啟蒙經(jīng)典?

我國蒙學教材的編寫有悠久的歷史。最早的《史籀篇》乃“周時史官教學童書也?!?秦代的蒙學教材《蒼頡》(李斯作)、《爰歷》 (趙高作)、《博學》(胡毋敬作),“文字多取《史籀篇》?!?漢代先是合秦《蒼頡》等三書為《蒼頡篇》用作蒙學教材。后來又有新作《凡將篇》(司馬相如作)、《急就篇》(史游作)、《元尚篇》(李長作)、《訓纂篇》(揚雄作)及其續(xù)篇(班固作)、《滂熹篇》(賈魴作)先后問世。后來又把《蒼頡篇》、《訓纂篇》、《滂熹篇》合為一書,稱為《三蒼》(也稱為《蒼頡》)。所有這些新作皆是漢初《蒼頡篇》的繼續(xù)和發(fā)展,而《蒼頡篇》文字又取自《史籀篇》。可以說,從周秦到漢中葉,是以《史籀篇》為代表的蒙學教材流行的時期。從漢中葉到南北朝時期,《急就篇》盛行,是主要使用的蒙學教材。然而“自唐以下,其學漸微?!?《急就篇》的地位被新出的《千字文》取而代之。

《千字文》所以能代替《急就篇》的地位,成為新時期里流行的蒙學教材,一方面是因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急就篇》的一些內(nèi)容已顯陳舊: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新出的《千字文》既繼承了《史籀篇》、《急就篇》編寫上的成功經(jīng)驗,又有所突破和創(chuàng)新,后來居上。例如,《千字文》繼承了過去蒙學教材以教識字為主,結(jié)合課文進行知識和思想教育的優(yōu)點;又在知識教育方面拓寬了領(lǐng)域,在思想教育方面加重了份量?!都本推返膬?nèi)容包括姓氏名字、服器和文學法理幾個部分。從下面將介紹的《千字文》的內(nèi)容可以看出,它比《急就篇》豐富得多。又如,整齊押韻是我國蒙學教材的傳統(tǒng)?!都本推酚玫氖侨?、四言和七言韻語,以七言為主。而《千字文》全書一律用四言韻語,押韻自然,鏗鏘悅耳。再如,古代蒙學識字教材講究一本書里不能有重復的字,但要表達出一定的內(nèi)容。這就對編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千字文》僅用不到《急就篇》一半的文字,卻表達了更為豐富的內(nèi)容,確實超乎其上。后人評論《千字文》,無不贊嘆其編寫之“巧”,稱之為“絕妙文章”。

《千字文》篇幅短小,容易卒讀,是其能夠廣泛流傳的一個原因。漢代編寫的蒙學教材,皆源于漢初的《蒼頡篇》,然而篇幅有越來越大的趨勢?!渡n頡篇》3300字,已經(jīng)不少了。而揚雄編的《訓纂篇》增至5340字,班固作的續(xù)篇再增至7180字。這顯然不適合用做啟蒙識字的教材?!都本推返淖髡呤酚沃皇莻€黃門令,名聲遠不如揚雄、班同。然而漢中葉以后,《急就篇》廣泛流行,其它蒙學書卻失傳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篇幅問題。《急就篇》2016字,《千字文》則進一步減少到了1000字。以后的《三字經(jīng)》也是1000來字。

顧炎武在回顧蒙學教材發(fā)展史時就曾指出:“蓋小學之書,自古有之。李斯以下,號為《三蒼》,而《急就篇》最行于世。自南北朝以前,初學之童子,無不習之。而《千字文》則起于齊梁之世。今所傳‘天地玄黃’者,為梁武帝命其臣周興嗣取王羲之之遺字次韻成之。不獨以文傳,而又以其巧傳。后之讀者苦《三蒼》之難,而便《千文》之易,于是至今為小學家恒用之書。

《千字文》語言優(yōu)美,多用對仗,生動活潑,富于文采,得到廣大知識分子的贊揚和提倡。例如開篇對天地宇宙的介紹: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閏余成歲,律呂調(diào)陽。

云騰致雨,露結(jié)為霜。

《千字文》還有對自然風光的描寫,是很美的。

渠荷的歷,園莽抽條。

枇杷晚翠,梧桐蚤凋。

陳根委翳,落葉飄搖。

游鹍獨運,凌摩絳霄。

而《急就篇》著重在羅列事物名稱,語言過于質(zhì)樸,缺乏文采和生氣。例如:

冠幘簪簣結(jié)發(fā)紐。

頭額頞 眉目耳。

鼻口唇舌 牙齒。

頰頤頸項肩臂肘。

捲腕節(jié)爪拇指手?!?/strong>

看來,它是要把某一方面的名物盡量搜集完全,集中在一起。另外、從發(fā)現(xiàn)的《蒼頡篇》殘簡到今存的《急就篇》,都有利用漢字偏旁幫助兒童識字的意圖?!肚ё治摹芳昂髞淼摹度纸?jīng)》也是分類介紹名物,但是不求完備,是有選擇的。張志公先生論及此事說:周編《千字文》“所選的一千個字,都是古書上常用的,沒有很生僻的字;用文言的標準看,多數(shù)的句子也是普通的結(jié)構(gòu),艱澀難懂的句子很少;引古書,用典故的地方有一些,不太多,也不算艱深?!?strong>張先生還認為,千字文符合兒童的接受能力,也符合初步識字的需要” 。

程水金、張宜斌在《〈千字文〉的創(chuàng)作與流傳》(《光明日報》2014年6月3日)一文中這樣寫:

“在印刷術(shù)尚未發(fā)明之前,文章書籍的傳播,端賴于口誦與傳抄。因此,中古以前的文章,大抵音韻天成,讀來朗朗上口。詩歌與駢文因其句式整齊與韻腳綿密而便于流播,自不必說。即使是散行單句所謂“無韻之筆”,亦往往散文夾雜韻語,以期言語暢達唇吻調(diào)利而有利于口頭傳誦。否則,“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免不了湮沒乃至消亡的厄運。而文章書籍的手工抄寫,不僅導致了漢字形體的歷史演變與漢字書法的藝術(shù)發(fā)展,其最為直接的功績,則是給那些粗制濫造的應時文字與不厭其煩的陳詞濫調(diào)筑起了一道攔截大壩。人工抄寫的辛勞,決定著它事先必經(jīng)嚴格的比較與精心的選擇;因而傳抄流布的歷史運作,在作者與受眾之間,就構(gòu)成了一種保證優(yōu)勝劣汰的靈動機制。因此,宋元以后,之所以文章別集多如牛毛,末流文字汗牛充棟,而明清以降,更是登峰造極,初通文墨之士即有文集禍棗災梨,則印刷術(shù)的便捷實在難辭其咎。據(jù)王國維考證,雕版印刷術(shù)的發(fā)明,就在晚唐五代之際。筆者以為,這是否韓愈柳宗元們變革文風的結(jié)果?不然的話,雕版印刷何以不早不遲,偏偏就在離他不遠的時代而現(xiàn)身?記誦之難,傳抄不便,自然要別想他法。而印刷流布過易,勢必率爾操觚者多。此乃古今恒定不變的規(guī)律!

《千字文》四字一句,二句一韻。全文二百五十句,僅換八個韻?!肚ё治摹反罅窟\用平聲韻,而且陽唐韻居多,這是開口度較大的洪聲韻腳,讀起來嘹亮而綿長,因而音調(diào)婉轉(zhuǎn)而悠揚。接下來平仄互轉(zhuǎn),其間三個節(jié)段用仄聲韻,兩段去聲,一節(jié)入聲。去聲韻發(fā)音促而響,入聲韻發(fā)音塞而急,將去聲韻與入聲韻分別與平聲韻雜廁為用,勢必造成嘹亮與清越互變,悠揚與鏗鏘間作的音律之美。而去聲敬諍勁徑與平聲庚耕清青之字,實為同韻而有平去之別;且平聲蕭宵與去聲嘯笑,亦為平去之別的同韻之字。兩者夾雜于平聲之間前后呼應,形成回旋往復的交響效果。而全篇用韻,尤為精致:以平聲陽唐韻開頭,則窾坎鏜鞳,有如洪鐘巨響,金聲之也。以去聲嘯笑韻收尾,則咽惡叱咤,是為戛擊鳴球,玉振之也。金聲玉振,始終條理,周興嗣可謂匠心獨運?!?/p>

《千字文》就是這樣哺育了一千四百多年來一個泱泱大國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兒童。

啟蒙經(jīng)典,千古傳誦——講講千字文的故事

《劉鎖祥篆書千字文》(局部)

  • 《千字文》一個“筐” 書家都往里裝

自《千字文》面世,便成為歷代書家的競技場。古代有懷素、趙佶、趙孟頫等,近現(xiàn)代則有于右任、王蘧常、啟功等。可要說寫《千字文》之冠,還要數(shù)隋代智永和尚。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據(jù)史料載,他用30年的時間摹寫了800本真草《千字文》分贈寺廟。這一舉動,既保存了王羲之的書法藝術(shù),又使《千字文》得到了廣泛傳播,在《千字文》的流傳過程中,功不可沒。感興趣的可以關(guān)注本人的圖集“千字文 書法欣賞”,看看歷代名家的千字文作品。

作為童蒙教材,《千字文》是對文獻的另一種傳載,在唐朝以前,雕版印刷術(shù)還未發(fā)明,手書墨跡不僅保留了諸多文獻,而且其本身便是學習書法的絕好范本。此外,《千字文》的文本之美貫穿哲學之思,也是為后人稱道的,這或許便是歷代書家都要來寫《千字文》的理由之一。通觀《千字文》,便會發(fā)現(xiàn)此篇涵蓋了天文、地理、歷史、人事、修身、讀書、飲食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如果只是信息量大,沒有“匠心”,依然會是大雜燴,正因為周興嗣有極高的綜合文化修養(yǎng),加之肩負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才使得他畢一夕之功成就了“第一字書”。

《千字文》雖然文辭古奧,但內(nèi)容是很接地氣的,一時代有一時代之語言,但不同時代人類所面臨的終極問題都是一樣的,作為書法藝術(shù),雖然表達的語言、內(nèi)容和形式在發(fā)生改變,但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并無大改。不同時代,“寫什么”和“怎么寫”是擺在所有書法家面前的一個課題。而是否能夠進入書法史,是看你是否在所處時代解決了這個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以《千字文》為書寫對象的,歷代不乏大家之作,當代名家如啟功、衛(wèi)俊秀、沈鵬等先生曾用不同書體書寫過《千字文》,姚奠中先生101歲所作《行書千字文》尤為難得。

對于書家來講,無重字,是很關(guān)鍵的。除了文辭的構(gòu)成,無重字強化了作為稀缺書寫文本的獨特性??梢哉f,《千字文》就像一張桌子,莫管你身處何時何代,只要你有心在書法一途有抱負,那么總會坐到這張桌子前的。智永、懷素等大師的座位雖然已經(jīng)空了,但你敢不敢趨前寫上兩筆,能不能有個位子,還要看你自己有沒有這個本事。

啟蒙經(jīng)典,千古傳誦——講講千字文的故事

姚奠中行書千字文,馮其庸題簽、作序

啟蒙經(jīng)典,千古傳誦——講講千字文的故事

啟蒙經(jīng)典,千古傳誦——講講千字文的故事

篆書千字文

啟蒙經(jīng)典,千古傳誦——講講千字文的故事

啟蒙經(jīng)典,千古傳誦——講講千字文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