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的圖騰 高氏,宋朝亳州蒙城人。高氏的姨母,就是宋仁宗的皇后(曹太后)。 由于高氏性情溫和,賢慧且仁厚,所以很得曹太后的喜愛,也因此,高氏很小就被接到宮中撫養(yǎng),并與英宗形同青梅竹馬,相處融洽。長大后,兩人順理成章的結(jié)為夫妻。英宗即位后,高氏就被冊封為高皇后。高皇后一生公正無私、惜才愛才,位在高處,卻一點(diǎn)也不專權(quán)濫用。她的親人并沒有因為她的關(guān)系而受到特別優(yōu)待,反而有時受到壓抑。 有一次,英宗想晉用高皇后的弟弟,但被高皇后阻止,她認(rèn)為不能因為自己是皇后,就任意的提拔自己的親人。又有一次,高皇后的兩個侄子在朝廷任官,原本可以升到觀察使一職,但高皇后一再阻止,最后只將兩人各升一等。有一年,高皇后的母親想在元宵節(jié)時入宮賞花燈,可是高皇后勸母親不要入宮,她說:“皇上如果知道母親要來看花燈,一定會隆重禮遇母親,若因此壞了祖先的禮法,這可會令我良心不安的?!庇捎谒墓裏o私,使得英宗乃至大臣們,對高皇后的為人都很敬佩。 在錢財方面,她也是謹(jǐn)守分寸,不做違背禮法的事。不論誰送她禮物,她都原封不動的退還,或干脆將其繳入國庫,分文不取。有一次,宋神宗想替高太后的娘家興建幾棟漂亮的豪宅,但卻被高太后拒絕了。她最后只要了一塊郊區(qū)土地,然后用自己儲蓄的錢蓋了房子,絲毫不肯動用國庫半毛錢。 英宗病逝后,由高皇后所生長子穎王頊即位,是為宋神宗。宋神宗在位十八年,致力于變法圖強(qiáng),想藉改革而讓國家有一番新氣象。高太后雖然認(rèn)為“祖宗法度,不宜輕改”,但她遵守婦人不干政的原則,并未多加表示意見。由此可看出,高太后對朝廷及祖先法制相當(dāng)尊重,不敢逾越或存私心。 神宗病重時,皇位繼承問題使朝中大臣分成派系。邢恕等人為了討好高太后,極力主張由神宗的弟弟即位。他們認(rèn)為高太后一定會支持“兄終弟及”,因為哪有母親不為兒子著想的,所以勢必會站在他們這一邊。豈料高太后認(rèn)為“父死子繼”是祖先傳統(tǒng),不可逾越更改,所以決定要讓神宗十歲的兒子即位。神宗駕崩前,遺詔由高太后以“權(quán)同處分軍國重事”來輔佐幼帝。這件事讓大家見識到她為國為社稷的寬大氣度,而不局限于個人私情之中。 至于高皇后的惜才、愛才,蘇軾就是一個明顯例子。神宗時,蘇軾被新黨的人造謠中傷,在皇帝面前說他諷刺新法、對皇帝不敬。神宗因此大怒,逮捕蘇軾,并想治他死罪。高太后知道此事,便對神宗說:“記得當(dāng)初仁宗皇帝錄用蘇家兩兄弟時,曾高興的對我說:‘我為子孫們找到兩個宰相人才了。’而今,你卻要治他死罪。會不會是背后有小人要中傷他呢?文人隨口吟誦的詩句,就被當(dāng)作罪證,會不會太小題大作了呢?”神宗聽罷頗感慚愧,遂免去蘇軾死罪,改判他貶官到黃州。蘇軾因此逃過一劫。 后來,蘇軾在哲宗時,奉召回京,官運(yùn)亨通,一路晉升至翰林學(xué)士。有一天,高太后問他知不知道為何會升官如此之快?蘇軾回答不出來。高太后對他說:“是因為先帝啊。先帝以前讀你文章時,常常贊嘆說:‘奇才,真是奇才啊!’可惜他來不及重用你,就已經(jīng)駕崩了?!碧K軾聽完這番話,據(jù)說早已淚流滿面。之后,蘇軾每每因直言而被政敵中傷誨謗時,總能平安度過,這都是因為高太后的信任與重視,由此也可見她愛才、惜才之心。 也許因為高皇后一生高潔,公正無私且有惜才愛才的恢宏氣度,所以宋朝大文人司馬光盛贊她為“女中堯舜”。 哲宗時,高皇后因病過世,享年六十二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