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式(asana)和調息(pranayama)的教學藝術中,只有當一個人的體式甄于完美時,才應開始調息。當身體在控制中,脊柱的結實以及神經鎮(zhèn)靜之后,才能開始調息。一個人至少要先做體式一年,才能開始調息。 在進行調息習練前,至少要練習一年體式。 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是神經的耐力和放松大腦的能力。初學者通常是緊張的。大腦和頭腦不能保持鎮(zhèn)靜,而且身體無法輕易放松。它像蝴蝶一樣從一個念頭跳到另一個念頭。眼睛和耳朵仍然緊張。脊柱既不能保持豎直,也不結實。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難以坐直。鑒于這些弱點,學生需要進行一些調息的準備。身體要變輕,大腦要沒有壓力。呼吸的通道不可有堵塞。這些因素都是調息前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堅持認為在進行調息習練前,至少要練習一年體式。 甚至在想到調息之前,學習肩倒立(Sarvangasana)和犁式(Halasana)就是最基本的,因為收頷收束(Jalandhara Bandha)是調息中的基本要素。肩倒立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自然的收頷收束。在頭倒立(Sirsasana)中,收腹收束(Uddiyana Bandha)自然發(fā)生。這些收束在調息中都很重要。它們保持頭腦遠離壓力,并且在屏息(kumbhaka)時保護心臟和血管。收頷收束不給大腦細胞壓力或緊張。收腹收束不讓能量逸散。這是為什么說在調息之前習練體式如此重要的一些例子。這些體式讓人更好地理解關于橫膈膜的放置、伸展和抓握。 在調息中,有機體起著非常大的作用。要培養(yǎng)力量和耐力,使肋間肌獲得彈性。因此,要做頭倒立、肩倒立、犁式、橋式肩倒立(Setu Bandha Sarvangasana)和仰臥英雄式(Supta Virasana)等體式,使兩肺獲得彈性。然后,一個人能做緩慢、柔和的深吸氣和呼氣。 恰當地學習體式,然后做調息,并且享受它的微妙。 現(xiàn)如今,老師們和學生們彼此腐蝕。學生問老師“教我調息和冥想,”老師就教了。 帕坦伽利的第一節(jié)經文是:artha yoganushasanam(I.1). 它的意思是“現(xiàn)在開始瑜伽的規(guī)訓”。 我的規(guī)訓從身體開始,每一個人來到我面前的人,我都令其一步一步地邁向更高的瑜伽層次。 需要和貪婪并不容易定義。一個人對開始調息和冥想(dhyana)的喜歡或要求可能不是出自需要,而是貪婪。如果一個學生要求天堂,那么如果沒有潔凈的身體、清晰的頭腦和無瑕的心,老師能帶他去天堂嗎?這些不是屬于苦修(tapas)嗎? 我的建議是,恰當地學習體式,然后做調息,并且享受它的微妙。 ——本文選自《瑜伽之道》 2016年第3期,總第6期 一起分享瑜伽的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