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津穴金津穴、玉液穴,出自《針灸大成》。屬頭頸部奇穴。位于口腔內(nèi),舌下系帶兩旁之靜脈上。左側(cè)稱金津,右側(cè)稱玉液。主治舌腫、舌強、舌炎、失音、聾啞、喉炎、咽炎、熱病、嘔吐、口瘡、口腔潰瘍、乳蛾、瘡瘍、絞腸痧、腹瀉、漏經(jīng)、急性扁挑體炎、消渴。 中文名金津穴 隸屬經(jīng)絡經(jīng)外奇穴 出處《針灸大成》 穴位釋義津,指唾液;金,比喻貴重。穴位在左舌下腺開口近處,唾液進入口腔之重要部位,故名玉液。本穴《內(nèi)經(jīng)》,《醫(yī)經(jīng)小學》定名金津。 取穴方法仰靠坐位,張口,舌尖向上反卷,上門齒夾住舌頭,暴露舌下靜脈,約當靜脈中點處取穴。 功能主治金津穴的作用可以清瀉熱邪,生津止渴。治重舌腫脹,難言,黃疸,口舌生瘡,喉咽諸熱,嘔吐,急腹痛,中風后遺癥,頑固性嘔吐。 穴位配伍中風語蹇:金津玉液穴(點刺出血)、聚泉穴或廉泉穴(深刺至舌根)、風池穴、曲池穴、內(nèi)關(guān)穴、足三里穴、太沖穴等。 糖尿病所致口渴:金津玉液穴(點刺出血)、內(nèi)關(guān)穴、少府穴、魚際穴、足三里穴、中脘穴、氣海穴、命門穴、身柱穴、背俞穴等,分組隔姜艾炷灸。 慢性口腔潰瘍:金津玉液穴(點刺出血)、三陰交穴、足三里穴(平補平瀉)、潰瘍周圍(點刺)。 急腹痛:金津穴、玉液穴。 重舌腫脹,熱極難言:十宣穴,海泉穴在舌理中,金津穴在舌下左邊,玉液穴在舌下右邊。 雙蛾風,喉閉不通:少商穴、金津玉液穴、十宣穴。 口內(nèi)生瘡,臭穢不可近:十宣穴、人中穴、金津玉液穴、承漿穴、合谷穴。 三焦熱極,口舌生瘡:關(guān)沖穴、外關(guān)穴、人中穴、迎香穴、金津玉液穴、地倉穴。 口氣沖人,臭不可近:少沖穴、通里穴、人中穴、十宣穴、金津玉液穴。 消渴:水溝穴、承漿穴、金津玉液穴、曲池穴、勞宮穴、太沖穴、行間穴、商丘穴、然谷穴、隱白穴。 臨床運用現(xiàn)代主要用于治療病癥:1、急性扁挑體炎,口腔潰瘍,舌炎,咽炎。2、消渴。 定位在口腔內(nèi),當舌系帶兩側(cè)靜脈上,左為金津,右為玉液。 解剖操作點刺出血。 刺灸法點刺出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