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天賦不再被埋沒 來自凱叔講故事 00:00 12:44 凱叔說 kaishushuo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天賦,需要爸媽用心發(fā)現和引導。 發(fā)現孩子的天賦,首先你得有時間陪孩子。你得知道他愛什么不愛什么,才能有針對性地引導。他不喜歡讀書,可能很喜歡去大自然摘些花花草草,那你就放下書本,盡情地帶他出去玩吧。 好的人生,就是在自己熱愛的領域努力地玩。 作者 | 周周 主播 | 蘇維 從老家回上海的高鐵上, 聽到鄰座一對母女的談話。 女兒說:“媽媽,今天六個小時火車, 一個小時地鐵,到家已經傍晚了。 6點有圍棋課,吃好飯還要練半小時毛筆字, 睡前一個小時鋼琴能不能換到明天練習啊?” 母親就答兩個字:“不能?!?/span> 女兒沮喪的說:“媽媽, 我一直都不喜歡彈鋼琴, 老師也說我學得很慢……” 母親慍怒:“你就別想著退縮了, 我鋼琴都買了,你就得一直彈下去。 你看人家朗朗, 還不是也被老師說過不適合彈鋼琴, 卻照樣成為了鋼琴家了。” 那女孩大約7歲的樣子, 被母親一番指責加命令, 委屈地將頭低到了胸前。 又一個渴望培養(yǎng)全能型人才的父母, 又一個活在了朗朗陰影下的孩子。 但是光憑父母的的強勢要求, 孩子的被迫堅持, 就能成功復制出 像朗朗這樣優(yōu)秀的音樂家嗎? 事實遠沒有那么簡單,研究表明, 大約有60%的父母忽略了孩子的天賦教育, 孩子因此錯失了最佳的學習機會, 甚至還有一些孩子, 在父母的鞭策下離天賦越來越遠。 另外一些孩子,因為天賦得以“看見”, 就能自覺在擅場而喜歡的領域里, 堅持耕耘,最終獲得幸福而精彩的人生。 鄭洪升:做父母的一定要有第三只眼
鄭淵潔的父親鄭洪升, 是我非常傾佩的一位父親。 他不僅獨具慧眼,還能不受外界影響, 特別尊重孩子的天賦以及發(fā)展規(guī)律。 在老大鄭淵潔小的時候,因為不循規(guī)蹈矩, 又喜歡在課堂上挑戰(zhàn)老師, 因此被老師勸退。 鄭父從學校領回孩子的時候, 非但沒有批評他,反而擲地有聲的說了句: 沒關系,以后就在家里學,我來教你。 此后鄭父言出必行, 真的一直在家里引導鄭淵潔自學。 并且,他通過觀察到兒子喜歡看書, 因此立出一條家規(guī),就是每當兒子犯錯了, 無論錯誤大小,都以寫檢討書來作為懲罰。 鄭淵潔從小博覽群書, 寫檢討書自然得心應手, 后來鄭父又發(fā)現了兒子的非凡想象力, 因此鼓勵他寫兒童故事,沒想到這一鼓勵, 就一發(fā)不可收拾, 讓鄭淵潔走上了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之路。 鄭淵潔青年時期 但是,一計不可二施, 當鄭淵潔已經朝著童話大王角色 在大踏步邁進的時候, 老二鄭毅潔卻完全不吃讀書和文學創(chuàng)作 這一套,他偏偏對鴿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幸運的是, 他這一愛好和天賦也被鄭父發(fā)現, 他不但不打擊兒子不務正業(yè),相反, 還主動拿錢給他買了很多的信鴿回來, 供他飼養(yǎng)以及訓練。 如今這一愛好成了鄭毅潔的終身事業(yè), 提起國內首屈一指的信鴿大王, 業(yè)界公認該頭銜非鄭毅潔莫屬。 鄭父曾說, 做父母的一定要多長一只眼睛, 去捕捉孩子身上的獨特之處, 但要少長一只耳朵, 屏蔽掉外界的雜音和批判。只有這樣, 才能心無旁騖的培養(yǎng)出既有自信, 又有卓越成就的孩子。 鄭淵潔與父母合影 東野奎吾:小時候我根本不愛看書
日本著名的作家東野奎吾, 小時候并沒有過人之處, 他的兩個姐姐在學校都是優(yōu)等生, 又愛好閱讀,唯獨他, 各方面資質平庸又不愛讀書, 讓他的母親頗為擔憂。 母親為了提高他的成績, 培養(yǎng)他閱讀興趣, 沒少花時間和心思。 除了買回來很多的書給他, 還與老師一起擅作主張幫他報名 參加了一次閱讀觀后感寫作比賽。 本就對母親做法有抵觸的東野, 看到一堆枯燥無味的書, 更加提不起興趣。 直到規(guī)定交稿時間到來前夕, 才迫不得已將選書的內容提綱 節(jié)選了部分抄了上去,應付了事, 當然,這次比賽他沒有得獎, 母親從此對于激發(fā)他讀書這件事, 徹底放任不管了。 然而,就在母親放下監(jiān)督以后, 東野某日從姐姐的書桌上發(fā)現了一本 偵探類小說, 頭一次看到這類書籍的東野 立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并且借來連夜閱讀, 兩三天就將書全部讀完。 雖然這時東野已經是初中生了, 但這次閱讀卻打開了他大腦中閱讀的閥門, 讓他對偵探小說表現出如饑似渴的興趣, 在大量涉獵此類書籍之后, 他開始自行創(chuàng)作,直到成為日本 乃至全世界有名的偵探小說家。 一位教育家曾說過: 天賦是一個神秘的東西, 你威逼恐嚇未見得能將他 從身體某處呼喚出來, 當你用愛和尊重去安靜的等待時, 他卻往往會自己跑出來, 給你一個大大的驚喜。 成名后的東野在回憶童年關于讀書的 往事時說,我小時候根本不愛看書, 但是當我開始讀偵探小說之后, 我的天賦之門就開啟了, 好在,一切都不會太晚。 像東野這樣的例子很多,早年, 他們的天賦被隱藏了起來, 長大后通過偶然的機會, 突然發(fā)現自己具備某項非凡的能力, 從此人生變得大不相同。 美國有一位家喻戶曉的“摩西奶奶”, 本是一個農場工人,77歲才開始繪畫。 80歲時在紐約舉辦個展,引起轟動。 在二十多年的繪畫生涯中, 她共創(chuàng)作了1600幅作品, 作品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都有展出。 她從未接受過正規(guī)的藝術訓練, 但對美的熱愛使她爆發(fā)了驚人的創(chuàng)作力, 不斷地創(chuàng)作讓她的晚年生活 充滿快樂和滿足。 想趁早發(fā)現孩子的天賦,可以試試這些“捷徑”
“大器晚成”現象縱然存在, 但是更多家長卻對早日發(fā)現孩子 的天賦有迫切的需求, 而美國耶魯大學羅伯特·斯騰伯格博士研究 的一種“多方面”的測驗表明, 其實通過日常觀察, 就能發(fā)現孩子的天賦所在。 ① 如果孩子在1、8、17條表現突出, 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語言天賦。 ② 如果孩子在6、12、18條表現突出, 代表他可能有很好的音樂才能。 ③ 如果孩子在3、7、15條表現突出, 代表他可能在數學、邏輯方面有天賦。 ④ 如果孩子在4、11、13條表現突出, 代表他有很好的空間方面的才能。 ⑤ 如果孩子在5、9、14條現突出, 代表他有很好的身體動覺才能。 通常運動員和舞蹈家都有這方面的天賦。 ⑥ 如果孩子在10、16、20條表現突出, 代表他有很好的自我認識才能。 通常劇作家或者導演會有這方面的才能。 ⑦ 如果孩子在2、10、19條表現突出, 代表他很好地認識他人的才能。 這類孩子對自我和別人 都常常不由自主地做出判斷和反省, 具有與人交往、溝通、組織方面的潛能。 很多家長之所給孩子報大量的興趣班, 就是因為本身不夠了解自己的孩子, 也很少聽取孩子自己的意見, 以上的表格來源權威, 可以作為一個發(fā)掘天賦的指南, 幫助家長更好的了解孩子, 而后通過和孩子的溝通, 去重點培養(yǎng)他真正喜歡的一兩項即可。 在一個TED演講中,美國Ken Robinson博士 針對現代教育發(fā)表言論, 認為一味追求統(tǒng)一性和一致性, 是導致孩子厭倦學習,喪失自信的原因。 而尊重個性啟發(fā)天賦, 卻能增加孩子的學習和成長的動力。 對于天賦的解釋,他這樣說: 我的家鄉(xiāng)附近有一個死亡谷, 之所以稱為死亡谷, 是因為這個地方常年干旱無雨, 任何生物都無法生存。 但就在2004年冬天,下了一場大雨, 短時間內積水7英尺深,次年春天, 山谷鋪滿了鮮花。這說明了一點, 死亡谷并非沒有生命, 他只是在休眠,地表下潛伏著種子, 待條件成熟,就伺機萌發(fā)。 一場大雨讓死亡谷出現了奇跡, 而人生的奇跡, 往往是因為天賦的萌發(fā)而產生。 我們之所以要讓孩子順應天賦去發(fā)展, 并非單純追其教育意義上的成功, 而是想給他們以甘霖, 讓他們遇見繁華燦爛的人生。 作者:周周,心理咨詢師,專欄作者,八歲孩子的媽媽,用愛和智慧去理解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