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 指肩關節(jié)囊及其周圍軟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和退行性變,以肩關節(jié)疼痛和活動受限為主要特征。好發(fā)于50歲左右,女性發(fā)病率略高于男性。 一 功能訓練在肩周炎治療中的作用 部分患者認為肩周炎是“自限性疾病”就可“等其自愈”。實際上,已產(chǎn)生關節(jié)活動受限,而未經(jīng)規(guī)范功能訓練者,最后往往是疼痛已消,而肩關節(jié)仍遺留部分功能障礙。
功能訓練與物理因子治療、針灸、按摩、藥物治療等是肩周炎規(guī)范化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功能訓練貫穿于肩周炎治療的全過程,可促進肩周圍血液循環(huán),改善局部營養(yǎng)供應,緩解肌肉攣縮,分離粘連組織,改善關節(jié)活動范圍,增加肌肉、韌帶彈性及延展性,維持肩關節(jié)功能及保護肩關節(jié)。因此,“功能訓練”是治療與預防肩周炎的根本。故提倡肩周炎患者適當時期選擇恰當?shù)淖晕夜δ苓\動鍛煉方法。
二 肩周炎的自我功能鍛煉方法 肩周炎分為三個階段:疼痛期、凍結期與恢復期。各階段的臨床表現(xiàn)與病理變化不同,故治療與功能訓練的方式方法、強度幅度也各有不同(以下所有圖示左側均為患側)。
此期疼痛癥狀較重,治療目的主要是緩解疼痛,預防關節(jié)功能障礙。應在不增加疼痛的情況下,適當進行肩關節(jié)運動。
1、鐘擺練習 弓箭步站立,上身前傾,與地面約成70°角,手臂自然下垂,患肩放松,可空手或持啞鈴,做前后、左右擺動練習,擺動至所能達到的最大幅度,并隨病情好轉(zhuǎn)逐漸增大幅度。前后、左右擺動各20次一組,重復2組。日二次。 2、環(huán)形鐘擺練習 弓箭步站立,上身前傾,與地面約成70°角,患肢自然下垂,對側手扶住同側大腿幫助穩(wěn)定軀干,患肢做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的旋轉(zhuǎn)活動,范圍由小到大。20次一組,順時針、逆時針各2組。日二次。 3、毛巾操 將毛巾放在身后,兩只手分別從肩部上方和背后抓住毛巾的兩端,然后緩慢上下拉動,20次一組,重復2組,然后換手練習。日二次。 4、抬臂練習 雙手掌心向前握住體操棒(也可借助拐杖或雨傘),兩手間距比肩略寬,雙手同時慢慢向上抬起,達到最大幅度后緩慢還原,20次一組,重復2組。日二次。
此期以肩關節(jié)活動障礙為主,疼痛往往由關節(jié)運動障礙所引起。治療目前是恢復肩關節(jié)運動功能。應加強運動的幅度及強度,以解除粘連、擴大肩關節(jié)活動范圍、恢復正常關節(jié)活動度。 1、桌面手臂滑動 坐于桌邊,患側的手臂放松放于桌面,手下可墊易于滑動的布或紙,自然彎腰,上身重心逐漸前傾,使手貼著桌面被動向前滑動,終末端停留5-10秒,緩慢還原,20次一組,重復2組。日二次。
2、仰臥外旋牽伸 仰臥位,患側肘關節(jié)屈曲90°緊貼體側,對側手借助拐杖或木棍向患側緩慢用力推出,幫患手做外旋的牽伸,最大幅度時維持5-10秒,緩慢還原,20次一組,重復2組。日二次。 3、仰臥前屈牽伸 仰臥位,雙手握木棒或拐杖逐漸抬舉過頭,終末端停留5-10秒,然后緩慢還原,20次一組,重復2組。日二次。 4、仰臥外旋外展牽伸 仰臥位,雙手放于頸后,屈肘指向天花板,慢慢打開,盡量使手臂貼近床面,終末端停留5-10秒,然后緩慢還原,20次一組,重復2組。日二次。 5、爬墻運動 正面爬墻/側面爬墻:面對墻站立或患側朝墻站立,患側手指觸碰到墻壁并逐漸向上爬行至最大幅度,然后慢慢還原,20次一組,重復2組。日二次。 6、肩胛骨的運動 主動聳肩感覺肩胛骨在向上滑動,同時做將肩胛骨后縮相互靠攏的動作,然后放松,10次一組。日2組。 7、水平內(nèi)收牽伸 平臥屈膝,健側手托住患側的肘部,向斜上方牽拉,使患側手逐漸接近對側肩部,終末端停留5-10秒,然后放松還原,15次一組。日2組。 8、站立外旋牽伸 站立于門邊患側手握持門把手,肘關節(jié)屈曲90°貼緊體側,身體沿中心軸向健側旋轉(zhuǎn),終末端停留5-10秒,然后放松還原,10次一組。日2組。 9、墻角的外旋牽伸 面對墻角站立,雙手放松放于兩側墻面,緩慢將身體靠近墻角,使肩關節(jié)處有被牽伸的感覺,終末端維持15秒,然后放松還原,10次一組。日2組。 10、跪拜動作 雙手、雙膝著地,呈跪拜狀,雙膝緩慢屈曲,使臀部向后貼近足跟,同時保持雙手掌位置不變,使肩關節(jié)在軀干帶動下盡量前屈上舉,10次一組。日2組。 11、滑輪動作 在天花板自制滑輪裝置,站立或坐直在滑輪裝置下,將一根繩索穿過滑輪裝置,兩手分別握住繩子的兩端,初始位置為健側上肢舉起,患側放松,后健手用力拉繩索,牽拉患肩上抬,15次一組。日2組。 治療目的主要是消除殘余癥狀,恢復萎縮的肩關節(jié)周圍肌肉彈性和收縮功能。應加強肩關節(jié)周圍肌肉及肩胛帶肌群功能鍛煉,增強肌肉力量,以達到全面康復和預防復發(fā)的目的。 1、訓練三角肌 ①彈力帶前平舉——訓練三角肌前束:彈力帶一端踩于足下,患側手握住彈力帶另一端,肘關節(jié)微曲,在患肩正前方由下向上抬起手臂,至手臂與地面平行,然后緩慢還原,15次一組,重復2組。日一次。
②彈力帶側平舉——訓練三角肌中束:彈力帶一端踩于足下,患側手握住彈力帶另一端,肘關節(jié)微曲,由體側向上抬起手臂,使手臂與地面平行,然后緩慢還原,15次一組,重復2組。日一次。 ③彈力帶肩水平外展——訓練三角肌后束:雙手握住彈力帶,肘關節(jié)微曲,兩拳眼相對,由前向后沿水平面打開雙臂,直至肘關節(jié)在豎直平面略靠后于肩,15次一組,重復2組。日一次。 2、訓練小圓肌和岡下肌 彈力帶肩外旋:患側肘關節(jié)彎曲90°緊貼體側,肘與身體之間夾毛巾,彈力帶一端固定約于肘同高,患側手握住彈力帶另一端,緩慢牽拉,外旋肩關節(jié),同時維持毛巾不掉落,15次一組。日2組。 3、訓練肩胛下肌 彈力帶肩內(nèi)旋:患側肘關節(jié)彎曲90°緊貼體側,肘與身體之間夾毛巾,彈力帶一端固定約于肘同高,患側手握住彈力帶另一端,緩慢牽拉,內(nèi)旋肩關節(jié),同時維持毛巾不掉落,15次一組。日2組。 4、訓練岡上肌 彈力帶肩外展:彈力帶一端踩于足下,患側手握住彈力帶另一端,肘關節(jié)微曲,由體側向上抬起手臂,拳眼向上,手臂抬到約與身體呈45°角,然后緩慢還原,15次一組。日2組。 5、訓練中下斜方肌和菱形肌 彈力帶直臂劃船:自然站立,背部挺直,雙手在體前握住橡皮帶兩端,曲肘,同時向上豎直拉起到肩部高度,然后還原,過程中不要聳肩,15次一組。日2組。 6、訓練胸大肌和背闊肌 健身球爬行:
三 注意事項 肩周炎的整個病程中,早期疼痛不劇烈時和恢復期,運動訓練可采用自我鍛煉的方式。肩周炎的凍結期因關節(jié)活動受限明顯,活動時又多伴肩周疼痛,應醫(yī)院規(guī)范綜合康復治療,以治療師關節(jié)松動手法與理療為主,輔助指導下自我功能鍛煉。早期疼痛劇烈時宜理療或口服藥物緩解疼痛,增加肩周代謝和營養(yǎng),切勿盲目自我鍛煉造成肩關節(jié)損傷或病情反復遷移不愈。 肩周炎自我鍛煉時要求緩慢、輕柔。自我鍛煉方法中,鐘擺運動、桌面的滑動及仰臥位外旋牽伸的疼痛程度最小,動作也簡單易學,患者自我訓練可由此開始。 每天疼痛時間超過30分鐘的肩周炎患者,不建議做或僅做自我鍛煉,應正規(guī)就醫(yī),規(guī)范、系統(tǒng)治療與訓練。 來源網(wǎng)絡,如有不妥,請聯(lián)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