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鳴戶外】 QQ群:51488706,玩轉北京&驢行天下 宗旨:讓更多的驢友,花更少的錢, 走更遠的路,看更多的風景! 第五章 靈山到云蒙山間山脊線 自門頭溝最西側的清水鎮(zhèn)到密云北側番子牌鄉(xiāng)橫跨太行山脈與燕山山脈(軍都山)“靈山諸峰-八達嶺東側-云蒙山”的山脊是北京最長的山脊線,依次分布著西靈山、金樹塔、東靈山、韭菜山、黃草梁、灰金坨、廣坨山、鳳凰坨(鳳坨梁)、黑坨山等1500米以上山峰。該山脊線上根據山峰聚集情況可分為:齋幽路西側門頭溝西北的靈山諸峰、齋幽路以東南雁路以北的門頭溝東北區(qū)域、G110國道以西的昌平西北區(qū)域、G110-111國道間的延慶東南部和懷柔西南部長城密集區(qū)、京加路以東的懷柔中部及密云北部六大區(qū)域。 一、門頭溝西北穿越線路 門頭溝西北區(qū)域主要有西靈山(白城峰)、金樹塔、東靈山、韭菜山(九山、北靈)、黃花梁、黃草梁、灰金坨、大頭慶、瓜曲草(音)、白鐵山、三棱陀等千米知名高山。 圖表 11 門頭溝西北穿越線路示意圖 1、西靈山 西靈山位于河北涿鹿孔澗村西、鮑家口西南,山頂有兩個很近山峰海拔均超過2400米。驢友習慣將東南側的白城峰稱為南靈山(海拔2424米),西側山峰為是西靈山(海拔2406米,頂有秦長城遺跡)。穿越西靈山線路的上山口主要集中在G109國道上的孔澗村(向西)、鮑家口(向西南過大木廠),以及孔澗西南S241省道上的范家坡(向西北)、謝家堡(走南溝過王澗、梨樹村上山脊)等。注意鮑家口上山要穿過設在大木廠的景區(qū)收費大門。 2、金樹塔 金樹塔位于涿鹿、淶水及門頭溝交界、門頭溝小龍門南側,海拔1611米。穿越該山路線主要是自東側山谷中的天河水村(雙塘澗向西南)向西上山脊,嶺南臺村向西、西北走山谷上山脊,自嶺南臺村東南的高鋪村(109國道齊家莊橋向西南)向西走樺木溝、向西北到嶺南臺走溝上山脊等。自駕可到嶺南臺村進行環(huán)形穿越,路程在15-17km軌跡距離、爬升1200m左右,強度一般但交通很占時間,最好自駕或包車前往。 圖表 12 金樹塔穿越線路示意圖 3、東靈山 東靈山為北京與河北界山,是北京第一高峰,海拔2303米,位于門頭溝洪水口村西北、江水河村西南。驢友穿越東靈山線路西側主要有孔澗東南G109國道邊的下馬威(驢友命名,非地名)、孔澗村(自孔澗向東上山脊時經樹林邊小飛墓)、塔爾寺村;東側有洪水口、江水河、無名2及更靠東的燕家臺、柏峪、沿河城等。 4、韭菜山 韭菜山又名九山、韭山、北靈山,位于東靈山東北、椴木溝北側、麻黃峪西南的京西與涿鹿的邊界上,海拔1915米。沿東西向山脊還有被驢友命名的無名1、無名2等高山。最方便登山路線是從麻黃峪向南走小路上山,但驢友基本上是將其作為穿越線路的一部分,連接黃草梁與東靈山(江水河)等。 5、黃花梁 黃花梁位于洪水口東北、江水河東南、梨園嶺西北,海拔1850余米(百度地圖上有標記),山頂平緩南北綿延數里,山脊兩側是白樺林,每到春夏遍地小黃花故稱黃花梁。登頂黃花梁線路起點為江水河(到江水河路線繼續(xù))向東南、梨園嶺向西北走山脊可達,從燕家臺走西龍門澗轉向西側山脊與江水河過來小路會合再向南也可到達。 6、黃草梁 黃草梁位于門頭溝區(qū)柏峪村西北、榆樹灣東南,海拔1733米,山頂東部有面積10平方公里的華北最大山頂草原十里坪,在山頂向西北還保存著一道雄偉的“七座樓”明長城(天津關),由沿字6-11號敵臺和一座巨大石砌敵臺組成,景象非常壯觀。登頂黃草梁線路較多:從沿河城向西走西大臺上十里坪、向西北繞走榆樹彎自落葉谷埡口向東南登頂黃草梁,從齋堂西北的柏峪向北,從北靈、韭菜山到落葉谷埡口向東南,從江水河向東過椴木溝、燕家臺走東龍門澗后向東北上山脊均可登頂。 7、灰金坨 灰金陀位于白羊石虎南側、新莊戶村西南、榆樹灣東北、八里石堂東北,海拔1685米,山頂有半人高水泥標志柱。該山雖高不在驢友穿越線路上,登頂路況較差去一次足以。 登頂線路主要有三條:一是自(麻黃峪向東、沿河口向西北走溝、舊莊窩向西南到)白羊石虎西側山谷向東南登頂;二是自(麻黃峪向東、沿河口向西北走溝、舊莊窩向西南到)新莊戶(王門子)村向西南登頂;三是自(榆樹灣向東北、龍門口向西北到)八里石堂向西北過金樹塔廢村登頂;還有驢友自山頂直接向南用繩索自斷崖下到龍門溝中(危險?。?。 8、大頭慶 百度地圖上在柏峪村東北、川底下村西北、王大臺西南、天津關東南一座1300米左右高山標注成大頭慶,網上沒有登頂該山峰軌跡。在其東側有海拔1490多米的當地人稱瓜曲草的山峰。據當地人稱:自柏峪向東北、天津關沿山脊向東可登頂大頭慶。 9、瓜曲草 瓜曲草為本地村民稱呼,位于川底下(柏峪臺)村北、王大臺村南,三棱陀西南、白鐵山西北、大頭慶東側,測得海拔1497.64米,是這幾座千米高山所在區(qū)域制高點。登頂該山線路主要有:(1)自東北劉家峪向南上山脊后轉向西南登頂;(2)牛戰(zhàn)村北沿山脊向西北到三棱陀后轉向西南登頂;(3)自白鐵山沿山脊向西北登頂等。 10、白鐵山 白鐵山又稱白帖山,位于門頭溝川底下東北、靈岳寺西北、王家山村西,海拔1442米,山頂有三角架和大水泥樁。登頂路線主要有:(1)自西北側瓜曲草向東南登頂;(2)自齋幽路郝家村北向西經王家山登頂;(3)自齋堂向西北到靈岳寺向西北上山脊登頂。 11、三棱陀 百度地圖上在石河村西、劉家峪村南、王家山村北的東西山脊上有一座超過1300米高山三棱陀,登頂后測得海拔1305米。自牛戰(zhàn)村北沿山脊向西北2.4km到東側山包,上面僅有一個小水泥定位樁,測得海拔1200+,自此山包沿山脊向西1.6km到最高山包,山頂有鐵三角架為標志。登頂三棱陀路線主要有:(1)自牛戰(zhàn)村北公路盤繞處向西北沿主山脊4.0km登頂;(2)自劉家峪村向西南到瓜曲草山包北側埡口后轉向東北1km登頂(只看到山脊岔口,待驗證);(3)自(王家山、靈岳寺到)白鐵山、瓜曲草后轉向東北登頂。 圖表 13 白鐵山瓜曲草三棱陀穿越路示意圖 二、門頭溝東北穿越線路 門頭溝東北區(qū)域主要有廣坨山、筆架山、蘆子水、棋盤山、南大梁、西刁窩梁、青茶山(主峰)以及十大奪命路線之一的狗牙山(該山不夠千米)等。 圖表 14 門頭溝東北穿越路示意圖 1、廣坨山 廣坨山位于大村以西、懷來水頭村南的門頭溝與懷來界上,海拔1500多米。廣坨山上的明長城,保存完好,其西北通八達嶺長城。站在廣坨山上,東望筆架山、南望棋盤山。自河北水頭村向南、北化村向東南,幽州峽谷的水湖溝向東北、幽州村南河湖溝向東北,西口子村向西北均可登頂。其中河北懷來水頭村向南登頂線路最短、爬升最少。 2、筆架山 筆架山位于鎮(zhèn)邊城西、水頭村東南,海拔1435米以上,因梁上柱柱孤巖得名筆架山。登頂筆架上最后50米須攀巖而上,山頂為米寬的瘦脊。站在山頂可北望延懷盆地中的官廳水庫、西南可辨東靈山、老龍窩、百花山等。自水頭村向東南、鎮(zhèn)邊城向西南、西口子村向西北再向東北均可登其山脊。 3、蘆子水 蘆子水位于西口子村西、廣坨山與棋盤山中間,海拔1420米,山頂有六角磚木小亭為標志。登頂此山路線:自齋幽路沿水湖溝向東、向陽口向北、西口子村向西北繞向西南、水頭村向東南然后向西南均可登頂,也可作為廣坨山、棋盤山穿越的結點。 4、棋盤山 棋盤山位于門頭溝區(qū)向陽口東北、蘆子水東南、西口子西南、馬套村西北,海拔1439米以上。自沿河城村向東北到向陽口向東北、青沙口和馬套村向西北、西口子村向西南、幽州峽谷向東到蘆子水向東南均可登頂。 5、南大梁 南大梁是位于門頭溝碣石村西、沿河城東南的一條東北西南山脊(與狗牙山成垂直),海拔超過1101米。自(林子臺村南向東南、碣石村向西、狗牙山向西北到)狗牙山西北山脊埡口向北、沿河城村東向東南均可登頂。 6、西刁窩梁 西刁窩梁位于大村東側、楊村東南的南北偏東北山脊,海拔超過1160米(參考等高線地圖估計),網上沒找到西刁窩梁軌跡,自芹峪口向北徒步到大村遇到村民打聽,東側是西刁窩梁但上去比較困難,與阿堅筆架山介紹中“它(筆架山)與西刁窩梁、廣坨山基本等距地排在西北--東南一線上”略有出入。 7、青茶山 青茶山又名珠峰、饅頭山,位于珠窩村東北、珠窩水庫東側、青沙口南,海拔1049米。自珠窩村向東北走溝、自723村道岔口(青沙口向南、莊戶洼向北、山神廟向西)向西南均可登頂。 8、狗牙山 狗牙山(綠野命名)是起于碣石村西南、止于桑峪村東北“西北—東南”走向“碣石嶺”別稱,因山脊險峻、形似狗牙,被稱為狗牙山,其主峰位于最西北端,海拔960m。自西北起一直向東南延伸至狗尾巴尖斷崖距離大約6.2km。 狗牙山是北京周邊十大奪命戶外路線之一,穿越狗牙山道路在下撤之前都是沿東北側懸崖峭壁上沿西北—東南方向行走,因其險峻、陡峭、容易迷路而聞名,京城戶外驢友間曾廣為流傳“不到狗牙,視你沒爬”。登頂狗牙山線路主要有:(1)西側齋幽路的8.3km處、10.3km處;(2)東南側109國道上有軍響、桑峪、法城口、青白口;(3)東北側的碣石村、珠窩;(4)西北的沿河城向東南上南大梁再向東南)等。 圖表 15 狗牙山及周邊穿越線路示意圖 三、昌平西北部穿越線路 昌平區(qū)G110國道以西的區(qū)域千米高山有二道崗梁、鍋頂山、黃樓洼、南天門和清水頂,以及八達嶺高速東側的黃土梁(楊得山、八達嶺、桃山)、磨盤山等,其中黃樓洼與南天門為昌平與懷來界山,黃樓洼、南天門、清水頂和黃土梁上均有殘長城等。 圖表 16 昌平西北部穿越路示意圖 1、二道崗梁 二道崗梁亦稱黃崖夾,位于鎮(zhèn)邊城東北、馬刨泉北、黃土洼村西,海拔1418米,頂有小水泥測繪樁。登頂線路主要有自馬刨泉西北的東溝、西溝上山脊登頂(可成環(huán)線),長峪城向西北或者直接向西上山脊后向西南登頂,也可自黃土洼向西上山脊后向南登頂。 2、黃樓洼 黃樓洼位于長峪城東北、黃樓院村西、黃臺子西南,海拔1439米,頂有修繕后不倫不類敵臺(驢友稱其高樓),西北400米、相隔一敵臺有較為罕見圓形敵臺(驢友稱其圓樓),這里是1937年8月南口戰(zhàn)役的主戰(zhàn)場之一(髽鬏山戰(zhàn)役也是)。登頂黃樓洼線路主要有:自懷來瑞云觀村向東南、陳家堡向南過黃臺子向西南、橫嶺村向東北登頂;自長峪城向東北、老峪溝沿公路向北、黃樓院向西均可登頂。山頂南側的長峪城村地處長峪峽谷,明正德年間筑關城成村。該村北依長城、南望鎮(zhèn)邊城、東鄰臼羊城,戰(zhàn)略位置十分險要,是明代京師北京防御的重要隘口。舊城、新城均有城墻和券門(已部分修繕)。這里海拔900米左右,植被茂密、空氣新鮮,素有昌平“小西藏”之稱。 3、鍋頂山 鍋頂山位于禾子澗村東,海拔1131米,頂有碎石長城及坍塌碎石烽火臺。自禾子澗村北側向東南、南側向東南上到山脊后轉向北沿碎石長城均可登頂(山頂長城向南沿起伏山脊一直到馬刨泉村東。禾子澗村海拔850米左右,登頂難度不大可沿山脊碎石長城一直向南,中間可向西下到老峪溝村(雙窯、東坡根、長港、孫家墳都是老峪溝村委會下的自然村)。 4、南天門 南天門位于石峽村南、黃樓洼東北、陳家堡東南的北京與懷來界山上,海拔1183米,頂有古長城及發(fā)射天線。站在南天門的烽臺頂,東北可望長城清水頂結點,向西南可見黃樓洼上大烽臺。自黃樓洼沿長城向東北、陳家堡向東南、石峽村向南、馬莊子向西轉向西南均可登頂。北側石峽城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是當時進京的唯一通道,旁邊的石峽村歷史悠久、遺跡眾多,有察查公館遺址、古堡城墻遺存、古堡城門基石、土長城、磚長城等遺址,擁有大峪溝景區(qū)、南天門長城、十八盤、榛子嶺等旅游資源。 5、清水頂 明長城上最大的兩個結點是“北京結點”和“清水頂結點”,山頂有三叉長城相交,被長城研究者定義為“北京結點”和“清水頂結點”。在北京長城諸結點中,此二者最具規(guī)模。清水頂位于西撥子村南、幫水峪東南、石峽村東北、八達嶺古(殘)長城景區(qū)西南、羊圈子西北,海拔1239米,山頂有幾個很高廢棄信號塔,南側山坡上有部隊電訊塔,西北0.8km山包上是明長城重要結點“清水頂結點”。登頂線路主要有:(1)自馬莊子向西過榛子嶺、石峽村向東南到岔口后轉向東北登頂;(2)幫水峪向東南到石峽村西北沿長城向東北登頂;(3)自八達嶺古長城景區(qū)向西南、西拔子村向南均可登頂。 6、黃土梁 黃土梁位于八達嶺長城北八樓東北、岔道村東北、小張家口西南、黃土梁廢村西,海拔1064米,頂有倒塌測架留下的一根向南斜插的松木桿;該山原名八達嶺,為避免與旅游區(qū)“八達嶺”混淆,改稱黃土梁(黃土梁廢村西)、羊得山、得山,其中“黃土梁”最為官方。在黃土梁西北山脊相連的、形似大桃的千米高山是桃山(測得海拔1026.6米),因與黃土梁距離不到1km并稱為黃土梁。登頂線路:(1)自岔道村向東北上山脊后向東登頂;(2)自八達嶺纜車站沿溝向東上山脊轉向東北登頂;(3)自青龍橋車站向東北在八達嶺陵園中沿溝向北登頂;(4)自小張家口村南向西南上山脊登頂;(5)自黃土梁廢村向西登頂(該區(qū)域地形復雜,慎走?。?/span> 圖表 17 桃山及黃土梁穿越路示意圖 7、磨盤山 磨盤山位于昌平南口鎮(zhèn)九仙廟東南、虎峪風景區(qū)西北(為虎峪景區(qū)最高峰),為昌平與延慶界山,海拔1066米,因山石可打制磨盤而得名。登頂線路:自居庸關向東北到九仙廟向東南、自居庸關向西北轉向東北溝到大嶺走山脊向東南、自G110國道的北溝和果莊向西南、虎峪景區(qū)向西北均可登頂;穿越磨盤山可以順便瀏覽居庸關、溝崖和虎峪景區(qū)。 圖表 18 磨盤山及周邊穿越路示意圖 四、延慶東南部穿越線路 延慶東南千米高山主要有燕羽山、螞蟻山、十八盤嶺、晾馬場(大石懷)、蓮花山、鱗龍山、鷹翅梁、鳳凰坨、吹風陀、青龍背等。 圖表 19 延慶東南部穿越路示意圖 1、燕羽山 燕羽山位于果樹園村東南、四司村西南、慈母川西側,海拔1278米,因像未展翅膀的燕子得名,頂有水泥定位墩和小瑪尼堆。沿山脊向東北可登1156米的十八盤嶺、向南可登有發(fā)射天線1007米的螞蟻山。登頂線路主要有:(1)自柳溝向東南到果樹園村向東登頂;(2)自二司向東南沿山脊登頂;(3)自四司向南穿青龍?zhí)毒皡^(qū)上山脊登頂;(4)(東灰?guī)X和營城向西南、小莊科向西)上十八盤嶺后沿山脊向西南登頂;(5)自景而溝向西北登頂;(6)自螞蟻山沿山脊向北登頂。 2、螞蟻山 螞蟻山位于果樹園村東南、碓臼石村東北、鐵爐村西北,海拔1007米,向北山脊4km與燕羽山相連,山頂有孤立一間雷達站房。登頂螞蟻山路線主要有:(1)自柳溝向東南過果樹園、口子里和小金房廢村登頂;(2)自南側蟒山寨向北沿山脊登頂;(3)自東南碓臼峪向西北到龔家窯向西登頂;(4)自燕羽山沿山脊向南登頂。有資料顯示在湯河口東10km也有一座1004米螞蟻山。 3、十八盤嶺 十八盤嶺位于燕羽山東北1.5km、董家溝西側、花溝村西南、四司村東南,是延慶永寧鎮(zhèn)與大莊科鄉(xiāng)界嶺,海拔1156米。注意十八盤嶺與十八盤不是一回兒事,十八盤是位于延慶千家店鎮(zhèn)紅旗甸東北海拔1186米山峰。網上登頂十八盤嶺軌跡不多,主要有:自燕羽山頂沿山脊向東北、小莊科向西到花溝村向西南、東灰?guī)X村沿山脊向西南(該路線很扎)均可登頂,其中“柳溝-燕羽山-十八盤-花溝-大莊科”可一次登兩座千米高山。 4、晾馬場 晾馬場又名大石懷,位于延慶永寧鎮(zhèn)大莊科鄉(xiāng)交界處、營城村東南、東二道河村東北、臺自溝村北,海拔1098米。登頂線路:(1)自營城村向東南或走公路向東南、東二道河村向北到昌赤路山脊埡口后向東北登頂;(2)自東二道河村向東到臺自溝村后向北上山脊登頂;(3)自廟上村向西到東太平村后轉向西北上山脊后向西登頂。 5、鷹翅梁 鷹翅梁位于延慶偏坡峪村西側、馬蹄灣村東北,海拔1145米,山頂有殘長城。網上找到登頂軌跡基本重合:自營城村向東到馬蹄灣村后向北上鷹翅梁,然后沿山脊向東南轉向東北到鳳凰坨(鳳駝梁),自鳳凰坨向東南下山到杏樹臺村。 6、蓮花山 蓮花山位于延慶大莊科鄉(xiāng)(非大海坨南麓的大莊科)漢家川東北、蓮花山森林公園最高點,海拔1005米,峰型似含苞待放之蓮花得名,山頂有防火了望塔。蓮花山迤東山梁與懷柔廟上村西鱗龍山相接,從廟上村過包子石、黃土梁可達蓮花山北麓。自水泉溝向北到漢家川村向東后轉向東北上山脊、自鷂子峪向西北、西水峪向西北與漢家川線路會合向東北、自廟上村向西南經黃土梁村后(龍王廟村)向東南均可登頂等。 7、鱗龍山 鱗龍山位于廟上村西南、蓮花山東北、黃花城西北,海拔超過1000米。網上沒有找到登頂軌跡,大多是走鷂子峪向北再向東南到二荒臺在其南側穿過,其他資料顯示自廟上村向西南有登頂小路(待考證)。 8、鳳凰坨 鳳凰坨又名鳳駝梁,位于延慶四海鎮(zhèn)與懷柔交界處,海拔1530米,山頂有烽臺遺跡。登頂鳳凰坨路線主要有:自四海鎮(zhèn)西溝里向西南、杏樹臺向西北、廟上向北、營城(馬蹄灣)向東上山脊轉向東北、偏坡峪向東南上山脊轉向東北、水口子向東南均可登頂。 9、吹風坨 吹風坨位于懷柔九渡河鎮(zhèn)黃花城東北,海拔1066米,因長城從上跨過而顯得壯觀。爬上黃花城東側坡頂眺望:長城以七八個烽臺做節(jié)奏上峰頂,但若由此而爬,得先下坡至谷底再往上爬才行,費體力和時間。網上只找到一條自西側口樓村向東南轉向東北沿長城十八蹬登頂后自東北側下到小塘子的穿越軌跡。 10、青龍背 青龍背位于吹風陀北、三岔村西南、二荒臺村東,海拔1060米。網上只找到一條軌跡:黃花城水庫-三岔村-響水湖-北京結-西柵子(http://www./trip/112970/),自口樓向東北經吹風陀、青龍背后沿山脊向東下到公路向北到三岔村;另有資料顯示:自三岔村向西南、口樓村向東上山脊再向北、小塘子向西上山脊再向北可登頂(待考)。 五、懷柔西南部穿越線路 懷柔西南部區(qū)域千米以上高山有:北大坨、北京結點、九眼樓(火藥山)、黑坨山、猴石梁頭、牛角邊(賈兒嶺)、大石門子、二石門子等。 圖表 20 懷柔西南部穿越路示意圖 1、北大坨 北大坨位于懷柔與延慶的交界嶺上,海拔1303米,與西面鳳凰坨、東面黑坨山基本同一緯度。網上沒有找到登頂軌跡,有資料顯示登頂路線:自洞臺村向西北到三岔村后轉向東北登頂,也可自洞臺村一直向北偏西上山脊登頂(待考)。 2、北京結點 北京結點位于莊戶村東南、西柵子村西的摖石口關和田仙峪關之間山脊上,海拔1099米。山本無正規(guī)名字因是長城結點被長城專家稱為“長城北京結點”,海拔超過一千米也列入北京千米高峰,這里是京郊十大奪命路線箭扣所在地,“鷹飛倒仰”更是危險萬分。登頂北京結點線路主要有:自旺泉峪向東北、莊戶村向東南、九眼樓向南、舊水坑向西、沿箭扣長城向西北等。 3、九眼樓 九眼樓又名火藥山,位于莊戶東北、黑坨山西南、西柵子村西北,是建在火藥山頂的北京最大烽火臺,每面九扇窗(已修繕)而得名,海拔1141米,因其九眼樓是長城結點而且有連接北京結點和黑坨山長城而出名。登頂九眼樓路線:自莊戶向東北、北京結點向北、舊水坑(西柵子)向西北、石窯向東南、黑坨山向西南均可登頂。 4、黑坨山 黑坨山位于石窯村東、楊樹底下村南、大地村西南、西柵子西北,懷柔第二高峰海拔1534米。登頂線路主要有:自東北口關向東南、石窯村向東、楊樹底下向南、大地沿山脊向西南、黃梁子向西北、西柵子村向西北、九眼樓向東北均可登頂。 5、猴石梁頭 猴石梁頭位于懷柔與延慶界嶺上,三岔西側、雙金草東側、勞洼子村南側,海拔1323米。所在山梁迤西南-東北長達30公里(山梁又稱東北梁,西南端至東北口明長城關口,東北截止于湯河)。登頂線路主要有:(1)自山梁西側川寶路的水泉子、雙金草向東南上山脊轉向東北登頂;(2)自山梁東側延琉路的三叉村向西北上山脊登頂;(3)自寶山寺南的桃條溝村向南上山脊登頂等。 6、牛角邊 牛角邊又名牛犄角邊、賈兒嶺,位于明長城慕田峪關與田仙峪關之間,西柵子村南、慕田峪西北、堡子村東北,海拔1039米。自西柵子村向南有電訊塔最高點山頂就是牛角邊,驢友和當地人大多稱賈兒嶺為牛角邊。自賈兒嶺向西是正陽樓,幾個樓連在一起的是賈兒嶺關(小布拉達),再向西山口是箭扣,從山口向西上來后平緩山梁叫馬架,轉向北第一個山口為鷹飛倒仰,再向北就是北京結。主要登頂線路為:自慕田峪向北、西柵子和舊水坑向東南、順通漁場向東北登頂。 7、大石門子 大石門子位于楊戶柵子廢村西、北臺子村東、頭道梁東北,海拔1233米,頂有倒塌木架子,沿山脊向南過4-5座小山包可到二石門子山(阿堅所說大石門子山)。登頂線路主要有(1)楊戶柵子廢村向西登頂;(2)范崎路北臺子向東南后轉向東北登頂;(3)頭道梁向東北與北臺子過來路線會合后向東北登頂;(4)頭道梁向東北到去往楊戶柵子村山脊埡口后沿山脊向北登頂。 8、二石門子 二石門子位于頭道梁村東、交界河北、楊戶柵子村南、椴樹嶺村西,海拔1255米,山頂花岡巖坍塌形成兩個天然門洞,峰頂巨石上鑲有比一元硬幣略大、寫有“總參謀部測繪局 1”字樣白圓瓷片,西南200米另一山包上有“二石門西山一等三角奌”水泥碑及腐朽圓松木架子。登頂線路主要有(1)秋場村向東北到頭道梁村后向東南上山脊后向北登頂;(2)自楊戶柵子廢村向西南到山脊埡口后沿山脊向南登頂;(3)自交界河沿山谷向北后轉向西上山脊向北登頂。 六、密云西北部穿越線路 密云西北部環(huán)繞密云水庫自西向北到東依次有黃花頂、五座樓山、云蒙山、大洼尖(三棱山、西歪坨、棒槌山)、歪坨山(東歪坨、桃山)、歪坨山東北角的河北灤平的平頂山等。 圖表 21 密云西北部區(qū)域穿越線路示意圖 1、黃花頂 黃花頂位于牛盆峪北、白道峪西北、水堡子西南、椴樹嶺東,海拔1210米,長城在其南麓蜿蜒通過;山頂西側牛盆峪溝北頭有個很小盆地(海拔900多米),當中有一積水坑,俗稱臭水坑,豐灤密抗日聯合政府遺址和1944年5月建的“衛(wèi)國愛民”紀念碑就在這里。每逢秋季,山下仍是翠綠時山頂已是金黃一片,“黃花頂”之名由此說法之一也。主要登頂黃花頂路線上山口有:西側的峪道河、椴樹嶺,南側的大水峪、小水峪、牛盆峪、白道峪、黑山寺、尖巖,東側的梨樹溝、水堡子等。 圖表 22 黃花頂區(qū)域穿越線路示意圖 2、云蒙山 云蒙山位于京加路劉家店東側,山頂平臺標高1413.7米(平臺北側有木棧道相連、孫臏遺址北側的最高點1419米)。以云蒙山主峰為最高點東南西北發(fā)育了多條大溝,每條溝口都或多或少被開發(fā),有些已經廢棄。主要有:(1)西側沿111國道的青龍峽、幽谷神譚、天池峽谷、云蒙山森林公園、云蒙山自然風景區(qū)(已廢)等;(2)北側琉辛路上的白河峽谷、云夢仙境、清涼谷、天仙瀑(已廢)、精靈谷等;(3)東側密關路上京都第一瀑、天門山(菁菁頂)、黑龍?zhí)?、九道彎(自在天)、桃源仙谷、云蒙峽、五座樓等;(4)南側沿京通鐵路北側依次有青龍峽、云蒙三峪、云龍澗等景區(qū)。主要登頂云蒙山路線上山口有:111國道上的天池峽谷、云蒙山森林公園大門、后山鋪、七道溝,北側琉辛路上的黃土梁,東側密云水庫邊的梨樹溝、水堡子、桃源仙谷景區(qū)、北石城、黑龍?zhí)毒皡^(qū)、二道河、京都第一瀑等。 圖表 23 云蒙山區(qū)域穿越線路示意圖 3、五座樓山 五座樓森林公園(已廢)屬于云蒙山系的東南端,密云水庫環(huán)湖西路旅游線上自南向北的第一站梨樹溝村西,白道峪東北、小梁子東南,最高點為南一樓西側的駱駝峰,海拔1020米。登頂南一樓可俯瞰東側的密云水庫、東南側的密云縣城、西側和北側云蒙群峰。登頂線路有:(1)自密云梨樹溝向西、尖巖和黑山寺向北、水堡子村向西后轉向西南到五座樓景區(qū)的南一樓(北五樓)后沿山梁向西登頂;(2)自水堡子村向西穿云蒙峽景區(qū)(收費)到對家河東南大澗廢村向南、白道峪向北翻山過小梁子村后轉向東南山谷爬升登頂。 圖表 24 網上收集到的廢棄五座樓景區(qū)導游示意圖 (網上收集的很舊的、手繪五座樓森林公園導游圖,五座樓最高點“駱駝峰”在南一樓西南,海拔1020米) 4、大洼尖 大洼尖位于密云白炭窯村西南、三十畝地村東南、龍?zhí)稖蠔|北,海拔1255米是密云最高峰,頂有鐵三角架。自東側遠眺頂峰雙尖而中洼故名大洼尖(其他方向不像),當地人也稱其三棱山、棒槌山、西歪坨等。注意在房山莊戶山村西北、三流水東南也有一山峰叫大洼尖(大凹尖)。 本人曾兩次探路走完其西北、南側、東側三面但未能登頂,阿堅資料提及任鐵生老師2000年曾成功登頂但沒有提及具體從哪面登頂的,只說“大洼尖近頂尖是直崖、繞一圈才找到石縫攀援而上,須特小心”。本人感覺老鐵最有可能是從西北坡登頂的(繩鋸輔助),東面山高坡陡也有可能(上下感覺都很險),南側石壁光滑無縫根本上不去。穿越線路上山口有:(1)自番字牌西南的西溝門向西南走小西天西溝登頂;(2)自三十畝地村向南、馮家峪鎮(zhèn)向東北到龍?zhí)稖先€地間山脊三仙廟埡口后,向東1.2km登頂線路最短。 5、歪坨山 歪坨山位于密云東坨古溝門村北、西坨古村東北、灤平石辟縫村東南,海拔1095米,山頂三角架已毀只剩下一個有小鐵牌的小定位水泥墩。遠觀峰型像桃尖又稱桃山,當地人多稱歪坨山、東歪坨。長城在其西南側東南-西北貫過(山脊上烽火臺保存較好,大多是下石上磚、三眼樓居多)。另在八達嶺北八樓北側的千米高山黃土梁(八達嶺、羊得山)西北山脊上還有一座山形似桃的千米高山,當地人也稱為桃山。 遠觀歪坨山是孤零零一塊巨石,登頂線路只有自北側山坳向南爬升的一條路:自山頂北側山坳向南一直沿接近70°陡坡垂直爬升超過300米到山頂,一路有密集路標無岔路,山頂是2-3米寬十幾米窄長條,其南側為絕壁。(1)自西坨古村到山頂北側山坳是原來到山頂北側灤平石辟縫的村道,小路明顯路況超好;(2)自北側灤平的石辟縫村向東南走到西坨古村道也可到山頂北側山坳,向南登頂(該路況現在如何未驗證)。另,在歪坨山頂東北側山脊相連、山頂平整、像個大元寶的山峰就是灤平的平頂山,海拔1045米,站到歪坨山頂看其矮不少說明兩山距離之近,相連山脊窄危似無法沿此登頂。 第六章 平谷東北到霧靈山山脊 將平谷東北到河北霧靈山一段稱著山脊線比較牽強,但其有與北京其他高山相隔密云水庫暫且算作一條山脊線吧!該山脊線主要由兩部分構成:(1)密云東部大龍門(南甸子)、南橫嶺、梧桐樹溝頂(梧桐樹溝大尖)和河北的霧靈山;(2)平谷東北部四座樓、梨花頂、東指壺、三座和溝北嶺東山等。 一、密云東部區(qū)域穿越線路 密云東部區(qū)域主要有河北境內的霧靈山、北京河北界嶺上的梧桐溝頂(梧桐溝大尖)和南橫嶺,以及密云水庫東側孤零零的大龍門(南甸子)等。 圖表 25 密云東部區(qū)域穿越線路示意圖 1、霧靈山 霧靈山海拔2116米,是北京北部至山海關長達五百公里燕山山脈主峰,但其峰尖不在北京境內,最近點離北京界也有5公里。南側公路可直達建有轉播站和信號發(fā)射塔的山頂。霧靈山雖為景區(qū)但面積巨大,除走景區(qū)路線登頂外(自曹家路南側的西門、大溝村南側的北門、興隆縣向北的南門均有公路登頂),只找到兩條逃票路線:(1)自大溝村東的螞螂峪村向西南登頂,(2)自(吉家營子向東南、興隆縣向北均有公路可到)山峰西南三岔口村后向東北上山脊登頂,注意逃票路線很長強度很大。 圖表 26 霧靈山景區(qū)游覽圖 2、梧桐樹溝頂 梧桐樹溝頂位于密云東部與興隆縣界嶺上(霧靈山西),海拔1735米,峰頭多垂直巖,因其西南溝在梧桐樹溝村故名梧桐樹溝頂(地圖已經找不到該村,本人推測該村應在水泉村東與大坡村之間北側溝口位置),又稱梧桐樹溝大尖。陰坡與溝谷地帶多分布有遼東櫟林和山楊林,并與東側霧靈山林地連成一片,為北京市生態(tài)環(huán)境保存較好的山地之一。網上只找到一條登頂軌跡:密云遙橋峪向南過云岫谷向東南登頂,自山頂向東北走溝出霧靈山西門到曹家峪。另,阿堅資料中自西駝古村向東南沿公路可到梧桐樹溝廢村,村東北凸起在山脊上的高峰就是梧桐樹溝大尖,順溝走到底再向右迂回可登頂;或不進梧桐樹溝繼續(xù)沿公路向東6公里至海拔1445米的南橫嶺,再向北沿梁上小道亦可登頂。 3、南橫嶺 南橫嶺位于密云與興隆界嶺,梧桐樹溝頂南側、霧靈山西南、三岔口村西北,海拔1445米。自海拔1050米三岔口村沿向西北爬升小路一小時左右可登頂,自山頂沿山脊小路向北可登頂梧桐樹溝頂、向東北沿山脊可到霧靈山頂。 4、大龍門 大龍門又稱南甸子(南店子村南),位于南店子村南、東溝村東北、大安村西北,海拔1033米,山頂有三角架。登頂線路有:(1)自大龍門村南岔口轉向西到黑土灣后向北一直到東溝村后轉向東北山溝上山脊登頂;(2)自大龍門村向北走龍泉谷到上安廢村北岔口后,向東爬升上北側山包后轉向西北,或向西上山脊后轉向東北再向西北均可登頂;(3)自四十畝地向東南翻山到大嶺村后沿水泥路向西南,到南店子廢村后向南爬升登頂(最后500米無路穿松樹林易走);三條登頂線路軌跡距離都在10km左右。 圖表 27 密云水庫東側大龍門穿越線路示意圖 二、平谷東北區(qū)域穿越線路 平谷千米高山主要集中在平谷的東北山區(qū),超過千米高山被簡稱“東三四梨”,即東指壺、三座、四座樓、梨花頂。另在東指壺東3km、平谷興隆界梁東北幾百米有溝北嶺(狗背嶺)東山一座千米高山,暫且并于這一區(qū)域。 圖表 28 平谷東北區(qū)域穿越線路示意圖 1、東紙壺 東紙壺又稱東指壺,玻璃臺村東北北京與興隆界嶺,海拔1234米,山頂有一二層涼亭。登頂線路:(1)北水峪向東南、玻璃臺向北上山脊后向東登頂,(2)墻子路向東南登頂,(3)自興隆六道河向西南、梨樹溝向北、興隆陡子峪向西北到東指壺東南停車場向西北登頂。 2、溝北嶺東山 溝北嶺東山又稱狗背嶺東山、風簸箕梁,位于東指壺山頂東3km,海拔1256米。因山尖在興隆縣境內,平谷與興隆邊界在其西南山坡,嚴格講不能算是平谷與興隆界山。自六道河向西南、陡子峪(蜂洞子)向西北、東指壺向東、黃土梁向東北均可登頂。 3、三座 三座位于塔洼村東北、興隆王家臺村東南平谷與河北界山,海拔1122米,當地人稱“二/三垛子”,有三個相鄰千米以上的山頭,北側山頂為茂密楊樹林平臺是最高點。自胡關路塔洼路口向東北到塔洼村后轉向東北、將軍關向北到陡子峪鄉(xiāng)后轉向西北到蜂洞子后轉向南均可登頂。 4、四座樓 四座樓處在熊兒寨、鎮(zhèn)羅營和黃松峪三地交界,海拔1062米,山頂現存三座明敵樓(原來四座所以叫四座樓),幾個破敗渡假小木屋及電訊塔,以及林場管理用房。自關上向南經史家臺后向西南、自胡關路梨樹溝向西北、自北寨沿山脊公路向北、自熊兒寨向東北、自鎮(zhèn)羅營向東南均可登頂。 5、梨花頂 梨花頂位于關上村西北、東寺峪村北、梨寨村東南,海拔1028米,頂有鐵三角架,所在東西山脊為平谷密云界嶺。登頂線路有:(1)自密云程各莊向東南過莊戶峪村沿山脊登頂,(2)自梨寨村向東上山脊向南、向南走溝再上東南山脊登頂,(3)自梨寨村向南轉向東、或上南側山脊后向東再向北登頂,(4)自(關上、東寺峪、核桃洼村到)東西山脊南側大裂縫上山脊后轉向西北登頂。 圖表 29 平谷梨花頂穿越線路示意圖 第七章 張家營到喇叭溝門山脊 自延慶張三營鎮(zhèn)西部的馬鞍山到懷柔喇叭溝門的北京與河北交界山脊線上集中了馬鞍山、大海坨、大西山、頭道溝大尖、營四路山、卯鎮(zhèn)山、猴頂、楊樹底北山、云霧山等諸多1500米以上高山。由于該山脊線距離城區(qū)較遠且交通相對不便,大多驢友無法經常光顧,除了最為成熟的大小海陀山穿越外,延慶東北的白河堡、千家店周邊高山也偶爾有所光顧但頻度不高;其中,自白河堡到湯河口東西橫跨延慶與懷柔的白河峽谷(百里畫廊)風景優(yōu)美,是自駕和騎行的天堂。該山脊線上根據山峰聚集情況可分為:延慶西北部、白河堡水庫南側、延慶東北部和懷柔北部四大區(qū)域。 一、延慶西北部穿越線路 延慶西北部高山主要有馬鞍山、小海陀、大海坨、大西山、太安山、半塊豆腐山,連接玉度山和龍慶峽景區(qū)的后河及南側的青松頂、應夢寺山、冠帽山(棺材山)等。其中,自馬鞍山開始沿西南-東北山脊線可連穿馬鞍山、小海坨、大海陀、大西山、太安山、半塊豆腐上、遼坡等山峰。 圖表 30 延慶西北部區(qū)域穿越線路示意圖 1、馬鞍山 馬鞍山位于延慶、赤城、懷來交界上,方家沖西北、金家口東南、閻家坪南側,海拔1798米,頂有圓石圍著的幾公分高殘留三角架角鐵。登頂路線有:(1)自方家沖向西北走溝(美利堅大峽谷)登頂;(2)自閻家坪向南上山脊后繼續(xù)向南登頂;(3)自方家沖向北穿玉皇山后上北側山脊向西登頂;(4)阿堅千峰詞典中有:自閻家坪西大莊科間山脊埡口沿山脊向西南登頂線路。 2、小海坨 小海坨位于延慶縣西北和河北赤城縣交界處,大海陀南側,海拔2198.388米,頂有大理石標識碑、殘留水泥定位墩、瑪尼堆。登頂路線主要有:(1)大海坨村向東南上山脊鞍部向南登頂;(2)自閻家坪向東北、姜莊子向東南、西大莊科向北上到山脊后向東登頂;(3)自玉渡山水庫西側向西北、穿啤酒溪(自小河屯、上板泉、下阪泉)向西北、松山景區(qū)向東北上山脊后向北登頂。其中自大海坨村、閻家坪、西大莊科、啤酒溪上山是最常規(guī)路線。 3、大海坨 大海坨位于延慶縣西北和河北赤城縣交界處,小海坨北側,海拔2241米,頂有瘦四角高鐵架。登頂路線主要有:(1)自大海坨村向東南后轉向東直接登頂,也可到山脊鞍部轉向北登頂;(2)自小海陀向北登頂;(3)自玉渡山景區(qū)西北次仲泉向西北登頂;(4)自大西山(鴨地山脊)沿山脊向西南登頂。另大海坨北側同脊還有一山包被驢友稱其三海坨,因其緊靠禁區(qū)偶有哨兵阻攔不讓穿行和登頂。 4、大西山 大西山(有驢友稱其:鴨地山脊)位于大海陀東北、鴨地村西南、五里坡村西北的北京與赤城界嶺上,海拔1582米,與大海坨同脊。登頂路線有:(1)自大海陀沿山脊向東北登頂,(2)自玉渡山直接沿溝向北登頂,(3)自(五里坡向北、鴨地向西南、野豬窩向西到)大西山東側山脊后向西登頂。 5、太安山 太安山位于延慶縣與河北赤城縣交界處,白羊洼村西北、姜家溝東南、半塊豆腐山西,海拔1157米,頂有廢石長城痕跡。當地人不知大安山,溝中宣傳牌顯示為“落鷹尖”,山頂北側西側均為斷崖,登頂路線主要有:(1)自白草洼向西北走溝上山脊埡口后轉向東北走山脊登頂;(2)自白草洼向西北走溝上山脊埡口后繼續(xù)走土石公路到其北側后繞到東側登頂;(3)自半塊豆腐山向西沿明顯小路1.3km登頂。 6、半塊豆腐山 半塊豆腐山位于延慶縣與河北赤城縣交界處,白草洼村北、云瀑溝北、燒窯峪西北、太安山東側,海拔1156米,山頂孤立無明顯標志物,山頂西側有百余畝“亞高山草甸”鮮花盛開有點百花山味道。當地村民稱其奶奶頂,東南側圓圓山包為窩窩頭山,更靠東南、很矮小山包為半塊豆腐山,南側山谷已開發(fā)為云爆溝景區(qū)。登頂路線主要有:(1)自云爆溝向北一段切上東側山腰繞過斷崖后向北登頂;(2)自燒窯峪村西北走溝一段后上山梁切過窩窩頭山登頂;(3)自燒窯峪村向北走山梁過摩崖石刻(自跳石河向南、北張莊向西南)到東西山脊后向西登頂;(4)自(白羊洼向西北登頂)太安山向東登頂。 圖表31 延慶太安山半塊豆腐山穿越線路示意圖 7、青松頂 青松頂又名青寺頂,位于辛家堡村北、應夢寺山西側,海拔1239米,山頂很小沒看到傳說的兩處寺廟遺址(估計應在山頂南側)。登頂線路主要有:自后河高家河廢村東側的岔口向南、自野山峽大門石獅子向西北到山頂東側后,無路向西爬升300米可登頂。 8、應夢寺山 應夢寺山位于延慶靳家堡村北,目前應夢寺已修復,寺后高約百米山包為山頂,海拔1178米。站在山頂向南可俯瞰官廳水庫及延懷盆地、向西北可望大小海陀等。登頂應夢寺山路線:(1)自靳家堡向北上山脊;(2)自后河高家河廢村東側岔口向南上山脊可登頂。該山可作為玉渡山景區(qū)沿后河向東到龍聚山莊(小魯莊)、黃柏寺出山的備用岔口。 9、冠帽山 冠帽山又名棺材山、東巖山(下有東巖寺),位于后河南側龍聚山莊與黃柏寺埡口間,海拔1321米。雖不是延慶最高峰但因其像一座屏風位于縣城正北,成為延慶縣城最突出的標志性景觀。網上只找到海含2014-12計劃登頂線路:黃柏寺-黃柏寺埡口南側向西南爬升登頂(http://www./trip/303202/),該軌跡沒有登頂原路返回。 10、后河 后河是驢友對“玉渡山景區(qū)水庫大壩—龍慶峽水庫庫尾”這段河道的稱呼,官方地圖上標注的是古城河。自玉渡山水庫曲折15km匯入龍慶峽水庫西北的庫灣,被驢友稱為“庫尾”。基于后河走向和位置特點,一日穿越后河線路的起止點大多分布在G110國道上,自此出發(fā)穿過北側山脊下到后河。以到庫尾為目標,自西向東進山的穿越線路強度也逐漸下降,穿越后河主要進出口有:啤酒溪、玉渡山、野山峽、應夢寺、龍聚山莊、黃柏寺等。其中“后河黃柏寺岔口—庫尾”一段3.5km是必須原路返回的,體力不支或時間不夠可省去后河黃柏寺岔口到庫尾往返這段。 圖表 32后河區(qū)域穿越線路示意圖 (借用原上草“后河附近穿越線路”中圖片:靠西的龍聚山莊【小魯店】是目前走的最多的上山線路,東側的避風塘到黃柏寺埡口是走的最多的出山線路。到庫尾東南側庫區(qū)的造錢爐、金剛寺等穿越線路只限于冬季水庫結冰時穿越。管路大學、滑雪場東側好像現在走的人很少) 二、白河堡水庫南側線路 白河堡水庫南側、西南側主要有:遼坡、佛爺頂、暴雨頂、暴雨2頂和老虎坑等。 圖表 33 延慶白河堡水庫南側區(qū)域穿越線路示意圖 1、遼坡 遼坡位于延慶黑峪口村北、白河堡村西、河北土門村東南,海拔1195米,山頂有木四角架。登頂路線有:(1)自黑峪口與白河堡之間埡口向西北1.8km登頂;(2)自土門向東北上至山脊向東南3.0km登頂;(3)自黃峪口村向北后轉向東北山脊5.3km登頂;(4)自白河堡向北到小云盤溝后向西到山脊上轉向南、直接向西南走山脊登頂等。 2、佛爺頂 佛爺頂位于延慶香營西北、黑峪口村東北、白河堡水庫南,海拔1252米。沿昌赤路向北過黑峪口村后東側有開至佛爺頂水泥路,山頂三角架及軍事設施等。登頂路線有:(1)自黑峪口村北公路岔口向東走盤山路登頂;(2)自東白廟向北進溝后上山脊登頂;(3)自山底下村向北、南窯村向南到山梁豁口后向西登頂(向東可登頂暴雨頂)。 3、暴雨頂 暴雨頂位于延慶辛莊堡東北、劉斌堡村(明代守邊屯軍之處)正北、山西村西北,自南側看北勢如暴雨般(迎風坡一側夏季多暴雨)而得名,海拔1253米,頂有三角架,頂峰長城向西到佛爺頂、白河堡,向東連接馬道梁。登頂線路主要有:(1)自山西溝村向北后走溝向西上山脊登頂;(2)自茨溝村向東南過柏木井村向南上山脊登頂;(3)自劉斌堡村正北上山頂西側豁口后轉向東登頂。 4、暴雨2頂 暴雨2頂位于暴雨頂北側0.6km,與暴雨頂有平緩山脊相連,海拔1262米(比暴雨頂高9米),頂有三角架及小定位水泥墩(上有“三角點 總參謀部測繪局”寸許小瓷片)。因與暴雨頂同脊而且距離較近,登頂線路與暴雨頂基本相同。還有一條自山西溝村向北過柏油公路繼續(xù)向北進溝后轉向西到暴雨2頂山包南側。 5、老虎坑 老虎坑位于暴雨頂北、柏木井東北、茨溝村東南,海拔1173米,頂有殘長城。登頂線路有:(1)自暴雨頂向北下到山谷后向北繞到碓臼梁廢村后轉向西北上山脊登頂;(2)自柏木井向東北上山脊登頂;(3)自茨溝村向東南到山頂西北敵臺后沿殘長城向東南登頂;(4)自八道河沿公路向西北到山口后轉向南,沿山谷上西側山脊登頂。 三、延慶東北部穿越線路 延慶東北部高山主要有:檳榔山、大黑尖、頭道溝大尖、營四路山、廟溝山、十八盤、黑山(黑尖)、南猴頂、大長洼、道虎窩南山、照山等高山,及百里山水畫廊美景。 圖表 34 延慶東北部區(qū)域穿越線路示意圖 1、檳榔山 檳榔山位于延慶香營鎮(zhèn)與千家店交界處,寶山堡東北、小川村東南、八道溝西北、大窯村西南,海拔1155米。網上只找到一條真茂的未登頂的穿越軌跡:大窯-檳榔溝-檳榔山-八道河(http://www./trip/65910/),11.1km。 2、大黑尖 大黑尖位于延慶小川村東北、大石窯西南、紅旗甸西北,與檳榔山同脊,海拔1417米(也有說1083米),山頂有通訊架。登頂線路有:(1)自大石窯向西北到上馬鹿溝轉向南上山脊登頂;(2)自大石窯向西南上山脊登頂;(3)自大窯向西進溝轉向西北上山脊登頂;(4)自小川村向東北上山脊登頂。查閱登頂軌跡發(fā)現該山脊最高處為1400多米,與資料提及1083米相差較多,僅供參考。 3、頭道溝大尖山 頭道溝大尖山位于白河堡鄉(xiāng)小川北面的北京邊界上,海拔1507米,上面有明代長城遺跡(長城來自暴雨頂,經小川西面山梁向北至頭道溝大尖山又北入赤城境內)。網上只找到一條出走社的未登頂(老鄉(xiāng)說山頂上不去,只能到距頂120米的埡口)的穿越軌跡:河北-西大溝嘴子-頭道溝大尖(http://www./trip/69137/)。 4、營四路山 營四路山位于延慶紅旗甸與赤城古子房之間的界山上,海拔1555米。登頂線路有:(1)自大石窯村向西北到上馬鹿溝后向東北進溝,向東北繞行或向東上山脊登頂;(2)自古子房向東北到小東溝后翻山梁后,向東北繞行或直接向東上山脊登頂;(3)自紅旗甸鄉(xiāng)水頭村北山溝走到頭再向西上梁登頂(未找到參考軌跡)。 5、廟溝山 廟溝山位于延慶紅旗甸北與赤城的界嶺上,水頭村北4公里,海拔1325米。網上沒有找到登頂廟溝山的參考軌跡。 6、十八盤 十八盤位于延慶紅旗甸東北、大古墳溝西北,海拔1186米,沿向北山脊可到1345米高的黑尖,注意十八盤不要與燕羽山東北的十八盤嶺混淆。登頂十八盤線路有:(1)自紅旗甸向東北上山脊登頂;(2)自黑尖沿山脊向南登頂。 7、黑山 黑山(也稱黑尖但網上沒有相關資料,驢友稱其黑山)位于水頭村東側、鹿叫村西側、十八盤北側,海拔1348米,山頂有電訊桿架,注意該黑尖與西南隔溝相望的大黑尖不是一座山峰。登頂黑山線路有:(1)自鹿叫村向西北到牤牛溝后轉向西南登頂;(2)自紅旗甸東北十八盤沿山脊向北登頂;(3)自紅旗甸、大石窯到水頭村南后向東上山脊登頂。 8、南猴頂 南猴頂又名鴨山、丫山,位于延慶千家店南、石槽村東北,海拔1476米,山頂有殘留混凝土柱。登頂線路有:(1)自白河梁根向南到石槽村后向東北上山脊登頂;(2)自千家店西的紅石灣、排字嶺向南沿溝上山脊登頂。 9、大長洼 大長洼位于延慶花盆西北、鹿叫北、牤牛溝東北,海拔1145米。當地老鄉(xiāng)稱為牛溝山或北石湖。此山不陡,東西寬長,峰頂較緩,網上沒有找到登頂廟溝山的參考軌跡。 10、道虎窩南山 道虎窩南山位于延慶硅化木公園東側、上奶山村北、后道虎窩子村南,海拔1139米。登頂路線有:(1)自南灣村向南走山谷上到山頂東側埡口后向西或者走北側山脊向南登頂;(2)自硅化木公園向北走溝到前山嶺后向東南上山脊向東登頂(自前山嶺村向東走溝轉向東南無路登頂艱難);(3)沙梁子村向西進溝轉向西北至山脊轉向西南登頂。 11、照山 照山位于照山洼村南、倉米道村西南、小鋪村西北,海拔1231米。登頂照山線路有:(1)自滴水壺、照山洼村向西北到菜木溝轉向南上山脊登頂;(2)自滴水壺、照山洼村向南到倉米道轉向西南上山脊登頂;(3)自小鋪村向北到到倉米道轉向西南上山脊登頂。自東側上山峰陽坡較陡,建議自菜木溝向南自陰坡登頂。 12、百里山水畫廊 白河峽谷與永定河峽谷、拒馬河峽谷并稱北京三大河峽,自從白河堡水庫經過懷柔流向密云水庫約130公里的河流峽谷,按照所在區(qū)縣大致可分為三段:1、延慶縣內自白河堡水庫到滴水壺東縣界約47.2km的上段,2、懷柔區(qū)內自延慶界到云夢仙境溝口約48.4km的中段,3、密云縣內自云夢仙境溝口到密云水庫西北角白河大橋34.3km的下段(都是軌跡距離)。 (1)延慶的上段是白河峽谷風景最美一段,號稱百里山水畫廊。從白河堡水庫大壩向東進入峽谷便可領略峽谷風貌,近百米高的懸崖如利劍將波濤滾滾的白河劈開,巍峨的明代長城在山間蜿蜒伸展,兩岸峭壁林立,山泉匯成浩蕩的激流,大自然的奇異景色令人頗感震撼。 (2)懷柔的中段是白河峽谷較寬、風景一段但懷柔政府投入較大,一路有寶山鎮(zhèn)政府主推的自寶山鎮(zhèn)向西北狹長山谷,溝中有玄云寺、朝陽洞、道德坑、四窩鋪、龍門店等景點和景區(qū),周邊還有陽坡高尖、平安梁、正座、八股山、猴頂、平頂山、卯鎮(zhèn)山等千米高山可爬;以及京加路上的白河灣、青石嶺的影視基地等景觀。 (3)密云的下段地處云蒙山東北麓,山谷下切、兩側絕壁斷崖,成為白河峽谷景色最為壯觀之處,登上琉辛路邊觀景臺,群山峻嶺和蜿蜒流淌的白河盡收眼底,景色美不勝收。張家墳向東的捧河灣景區(qū)向東南一段河道兩側山高水闊、綠樹成蔭非常適合休閑徒步扎營。 四、懷柔北部的穿越線路 懷柔北部高山主要有:陽坡高尖、正座(正尖)、平安梁、八股山、猴頂(北猴頂)、平頂山(南猴頂)、卯鎮(zhèn)山、螞蟻山、楊樹底北山、云霧山等。 圖表 35 懷柔北部區(qū)域穿越線路示意圖 1、卯鎮(zhèn)山 卯鎮(zhèn)山位于河北豐寧境內,東卯鎮(zhèn)東北、溫柵子西側、東二道河子東北,海拔1776米,山頂為圓禿禿草甸,在懷柔碾子鄉(xiāng)道德坑村向西北可眺望此山。登頂線路有:(1)自懷柔寶山鎮(zhèn)西北的溫柵子村向西南翻山到北梁村后向西登頂;(2)自照山洼村向西北到東卯鎮(zhèn)東側溝門村后,向東北走溝上山脊登頂;(3)自照山洼村向西北過東卯鎮(zhèn)后轉向北到東二道溝河子村后,向東上山脊登頂。 2、平安梁 平安梁位于懷柔碾子鄉(xiāng)西與赤城界山上,菜樹甸村西北、碾子鄉(xiāng)西南、北窯村東北,海拔1120米,梁頂南側0.9km山口有有河北北京界碑、小廟(為祭當年修路民工之亡魂而筑)。網上沒有找到登頂參考軌跡,阿堅資料中提到:自碾子鄉(xiāng)南的菜樹甸村向西沿公路(自西側北窯村向東走公路)到山脊山口后,有明顯小路向北沿山脊0.9km登頂。 3、正座 正座又名正尖,位于懷柔、延慶和赤城交界處,海拔1098米,頂有電訊桿。網上沒找到登頂軌跡,阿堅資料中提到:從延慶花盆至懷柔碾子公路(當年侵華日軍驅使中國民工修建)上到正尖北側約1公里處山口,自山口向南行1km可登頂正座,向北0.9km可登頂平安梁。 4、猴頂(北猴頂及平頂山) 猴頂又名北猴頂、平頂山北,位于懷柔喇叭溝門鄉(xiāng)與河北豐寧分界外,僅坡及懷柔境,海拔1705米。兩個相鄰山峰中,北側最高為猴頂(山頂有坐標定位基石),南側1696米的是南猴頂(又名平頂山,已被喇叭溝門鄉(xiāng)辟為旅游區(qū),注:該南猴頂為猴頂南側山峰,非排字嶺南側的南猴頂)。網上只找到登頂南猴頂的路線:(1)自喇叭溝門景區(qū)的黃甸子西北李營向西南登頂;(2)自黃甸子向西南登頂的跳票路線。沒有找到登頂(北)猴頂的軌跡,但阿堅資料中:自楊木柵子鄉(xiāng)東梁村沿向東大溝1.5km后分為南北兩溝,沿南溝向東南登頂南猴頂,走北溝上山脊登頂北猴頂;自楊木柵子向東走東溝也可登頂。 5、陽坡高尖 陽坡高尖位于懷柔后溝村東南、盤道溝村西北,海拔1103米。登頂線路主要有:(1)自后溝村向東南走桃條溝、帽山溝村上埡口后轉向東北登頂;(2)自白河邊的西帽山村向北上山脊到埡口繼續(xù)向北登頂;(2)自寶山寺西北的超梁子村北向西北上山脊登頂等。 6、八股山 八股山位于懷柔碾子鄉(xiāng)東,海拔1137米。網上沒有找到登頂八股山軌跡,在碾子鄉(xiāng)東側南北山脊上有幾個超過1100米高山,準確位置未找到。 7、螞蟻山 懷柔螞蟻山位于懷柔湯河口鎮(zhèn)東10km,海拔1004米。網上沒有找到相關資料及位置,但該山與延慶燕羽山南側海拔1007米的螞蟻山同名。 8、楊樹底北山 楊樹底北山位于懷柔楊樹底村東北、關門山西北與灤平豐寧三界點上,上帽山村東北、關上門村西北,海拔1500+。網上沒有楊樹底北山軌跡及資料,只有阿堅資料中:此山峰南北連脊,均有一千五以上的山各一座,直線相距兩千多米。該山峰東側偏南有一地名,叫”關門山“,南側有一小村,叫”楊樹底“。登頂路線有:(1)自上帽山村向東4km到楊樹底廢村后轉向北穿溝走小路登頂;(2)自楊樹底村東南的關門山村向西北走山脊登頂。另,其南側也有一座更高山峰當地人稱“千松背(據說那有幾棵合抱古松)“,山頂有天池,也沒有找到登頂軌跡資料。 9、云霧山 云霧山位于北京以北豐寧縣城東南20公里處,山頂有電視轉播塔,海拔2047米,是燕山山脈第二高峰,山體大致呈東西走向。云霧山因一年四季云霧繚繞而得名,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非常優(yōu)美,其中36景12峰,是天然的旅游勝地,尤其以自然景色更具代表性。登頂線路有:(1)自北側云霧山村南側南營村向南上山脊登頂;(2)自云霧山西側111國道的堿廠向東南走公路經二道窩鋪、牛場上東側山脊后轉向北登頂;(2)自牛場轉向東北山谷上山脊登頂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