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小微【整理編輯:時英平】 大多數(shù)人都有過口腔潰瘍的經(jīng)歷,雖然看起來不是什么大病,但患者往往因口腔灼痛,進食疼痛加劇而心煩不已,影響工作和休息。口腔潰瘍在中醫(yī)中屬于“口瘡”“口糜”范疇,中醫(yī)認為心開竅于舌,舌為心之苗,脾開竅于口,腎脈連著咽部,也和舌有關,足陽明胃經(jīng)“入上齒中,挾口兩旁,環(huán)繞嘴唇”。由此可見,口腔潰瘍的發(fā)生與心脾胃腎等臟腑功能失調(diào)關系最為密切。 引起口腔潰瘍的原因很多,它主要青睞餐桌上無辣不歡和挑燈夜戰(zhàn)的人。除此之外,還與免疫力低下、精神壓力大等因素有關??谇粷冎嗅t(yī)辨證可分為四種證型,應依型而治。 胃火上炎型 表現(xiàn)為潰瘍處鮮紅,伴牙齦腫痛、口臭、口渴喜冷飲、大便秘結(jié)、小便黃等癥狀,可選用白虎湯清胃瀉火來治療。方中的生石膏甘寒,清熱瀉火力強;知母味苦性寒質(zhì)潤,寒能助石膏清熱,潤可助石膏生津,佐以粳米、炙甘草和中益胃。 心火亢盛型 表現(xiàn)為潰瘍色鮮紅,伴心煩易怒、面紅、口渴、失眠、小便黃,可選用清心瀉火湯。方中黃連、生地、木通清心瀉火,銀花、蒲公英清熱解毒,天花粉、連翹解毒散結(jié),消散壅腫,赤芍涼血散瘀。 脾胃虛弱型 潰瘍常反復發(fā)作,瘡面色淡凹陷,伴氣短、疲乏、不思飲食、大便稀溏等癥狀,可選用參苓白術丸補益脾胃、滲濕止瀉。方中人參、白扁豆、山藥健脾益氣,白術、茯苓、薏仁健脾滲濕而止瀉,蓮子肉補脾止瀉,砂仁醒脾和胃,桔梗通調(diào)水道,載藥上行,甘草健脾和中,調(diào)和諸藥。 陰虛火旺型 表現(xiàn)為唇舌潰爛,伴五心煩熱、咽干咽燥、眩暈耳鳴、失眠多夢,可選用知柏地黃丸滋陰降火治療。方中知母、黃柏清心降火,山茱萸滋養(yǎng)肝腎,熟地滋補腎陰,山藥滋腎補脾,澤瀉瀉腎降濁,丹皮瀉肝火,茯苓滲脾濕。 除了上述對癥處理外,口腔潰瘍的日常調(diào)護尤為關鍵。 一是要防止“病從口入”,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多食新鮮蔬菜、瓜果,尤其是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西紅柿、南瓜、胡蘿卜、紅薯、橙子、蘋果、獼猴桃等,可加速潰瘍面愈合。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豆制品、雞蛋等,可有效減輕進食的痛苦。避免刺激性食物,忌食煎炸烘烤及辛辣之品。 二是要保持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保持口腔清潔,做到飯后漱口,早晚刷牙,定期更換牙刷,使用牙線徹底清除牙縫中的食物殘渣。另外,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過度勞累緊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