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9歲。2009年7月25日初診。
體壯實,膚黃偏暗,單眼皮。
哮喘5、6年。就診時患者自述常于凌晨2點腹痛欲上廁所,咳嗽,繼而哮喘。發(fā)作時頭痛,怕冷,出汗。第二天好如常人。濕疹于兩肘、腕、膝部易發(fā),遇風即癢劇。既往有過敏性鼻炎,慢性扁桃體炎,額竇炎。喜肉食,易過敏,常表現(xiàn)為流涕、多嚏,腹部充實,舌紅。
處方:生麻黃6 g,生石膏30 g,生甘草5 g,滑石15 g(包),杏仁15 g,生薏仁20 g,荊芥10 g,防風10 g,桔梗10 g,連翹20 g,制大黃5 g。
二診(8月29日):服藥后濕疹得以控制,已無新生。原方續(xù)服。
三診(9月19日):濕疹仍時有出現(xiàn),癢,夜甚。舌暗苔薄。處方:生麻黃6 g,生石膏15 g,生甘草3 g,滑石10 g(包),杏仁12 g,生薏仁20 g,荊芥12 g,防風12 g,桔梗6 g,連翹15 g,制大黃6 g。
四診(11月21日):服藥至今哮喘發(fā)作次數明顯減少,僅于10月6日發(fā)作一次,鼻塞,流清涕。就診時鼻音重,舌紅。原方加梔子10 g,薄荷6 g。囑患者無需吃補品。
患者為防風通圣散體質。黃師處以防風通圣散變方,即由麻杏石甘湯、麻杏苡甘湯等合方而成,旨在加強散風之力。臨床上對頑固性濕疹、異位性皮炎、哮喘等過敏性疾病效佳。
Q:鼻塞,流清涕。就診時鼻音重,舌紅。原方加梔子10 g,薄荷6 g。囑患者無需吃補品。鼻塞流清涕為什么加梔子,薄荷?請幫說明。
A:用梔子,薄荷可加強疏風,清熱之效,以緩解癥狀
患者體壯實,宜發(fā)、散,不宜再補
支氣管哮喘、高血壓案
男,62歲。支氣管哮喘,高血壓,5年來咳喘,春秋甚。腹部充實,腹肌發(fā)達,觸診有抵抗感,有痛感,食道返流,大便干。
處方:
藥后返流已無,便干好轉,舌潤苔薄白,痰不多,面色紅潤,病情穩(wěn)定。
某中年女性奇癢案
女,46歲,絕經3年,面黃唇暗。身高160cm,曾經體重70kg,用減肥藥降至63kg。
主訴:蕁麻疹3年,一年到頭反復發(fā),奇癢無比,久治乏效。小腿起疹子,皮膚由白轉黑。
其他:咽部不適,寐差數年;慢性萎縮性胃炎10年,腹部無壓痛,空腹時吃東西痛;腹部脂肪厚,脂肪肝,便秘,腳裂手干、腫;左后頭痛;骨質疏松。
舌苔剝裂,濕潤,舌上有齒痕。
處方:
效果較好,已守方治療月余。
王曉軍:從整體看,患者43歲絕經,有卵巢早衰、雌激素水平低下之可能,傳統(tǒng)所謂腎陽不及者是,這也是王奇先兄選用金匱腎氣丸之原因吧。而其面黃唇暗,說明有血虛而濡潤不能之同時其血液循環(huán)亦屬不佳,長期用減肥藥物,且其蕁麻疹久治乏效,推其當為久用苦寒藥物攻下清利所致,這從其皮膚由白轉黑可以得到證明。一年到頭的復發(fā),不排除久病而多瘀,此從其便秘及腳裂和左后之頭痛可證,若從局部的舌上有齒痕而濕潤來看當屬桂枝舌,腹部脂肪厚而又有脂肪肝,提示為代謝綜合征,而其腹部無壓痛來講,則當排除大柴胡湯證的可能,故方選五苓散,同時其咽喉不適而寐差當為半夏厚樸湯證,還有其寐差也不排除因身癢而導致。小腿起疹子是否說其小腿的皮膚干燥?故當考慮用桂枝茯苓丸治療之,綜合上述,我意味著用八味通陽散(即五苓散合半夏厚樸湯)再合桂枝茯苓丸較為允當,思路如此,希能就教于諸師友。
雍乾:支持溫經湯。
“咽部不適,寐差數年;慢性萎縮性胃炎10年,腹部無壓痛,空腹時吃東西痛”病在太陰,腹?jié)M食不下。
“便秘,腳裂手干”溫經湯證,“骨質疏松”內分泌紊亂。
絕經后有溫經湯指證女性重點考慮溫經湯,至于體質不太典型當考慮激素紊亂的影響。另,有資料報道,溫經湯并不是絕對用于瘦人。
十世遺風:這個醫(yī)案有意思,我很有啟發(fā)。蕁麻疹雖小病,有時很麻煩。
我不支持溫經湯是腹壁薄的效果好,而且此方有澀腸作用,此病人便秘,腹壁厚。食后痛提示雖有虛寒,但有郁熱,黃連皇芩證。但用溫經湯的地方還是很多,如提前絕經,失眠,骨質疏松,手足裂等,但不急,急的是蕁麻疹。煩請樓主公布答案時,將這幾個癥狀的治療情況交代一下。
各位如何看待此蕁麻疹的病因,也請樓主解釋一下。
網友:我不支持溫經湯是腹壁薄的效果好,而且此方有澀腸作用
曾治一崩漏患者,體胖、面黃,口唇干燥,手足皸裂,睡眠不 佳大便3~5/次、形如羊糞。用溫經湯一月,除手足皸裂外,諸癥皆愈??磥矸嗜艘部沙霈F(xiàn)溫經湯癥,溫經湯亦可用于便秘。
這個醫(yī)案很有啟發(fā),這兩天又學習了一下溫經湯。
1.覺得這個病人絕經三年,蕁麻疹就反復發(fā)作了了三年,從溫經湯主治的疾病和主證來看,這個病人有眠差,慢性萎縮性胃炎,骨質疏松,腳裂手干、腫符合溫經湯的應用標準
加上凌峰沐昱分析
病患咽部不,寐差數年,慢性萎縮性胃炎——麥門冬湯
面黃唇暗,腳裂手干、腫;左后頭痛;舌苔剝裂,濕潤——桂枝茯苓丸
另外病人慢性萎縮性胃炎10年,腹部無壓痛,空腹時吃東西痛(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桂枝湯?(存疑)
2.覺得存疑地方有兩個,一是原文中有下利(黃師也常用治療絕經后腹瀉的病人),二是黃師也說溫經湯體質的病人常在絕經后消瘦,而此患者卻是腹部脂肪厚,脂肪肝,便秘(我想這是小榮版主選擇防風通圣散的重要依據,但我覺得此患者上部熱象不明顯,此方不適宜)
3.我初期也選擇了五苓散,正如王小軍版主分析的從局部的舌上有齒痕而濕潤,腹部脂肪厚而又有脂肪肝,但五苓散幾個主證都沒出現(xiàn) ,還有從五苓散的疾病譜來看只涉及到脂肪肝,但不具有特異性,還有一個是腳裂手干、腫(當時認為是水腫了,現(xiàn)在看來應該是指掌角化)
4.黃師的方-病-人的思想,最重要的是人,因此我覺得從人來看,盡管有存疑之處,應該選擇溫經湯和桂枝茯苓丸
雖然有點馬后炮,但是我覺得錯更讓人能記住,希望樓主和各老師指教
袁建國:此患者的皮膚瘙癢與絕經后的激素水平低下有關,絕經后一般并不會發(fā)生特殊的皮膚病,但有些皮膚病好發(fā)于這個階段或者在這個階段惡化,如更年期角化病,手掌及腳底皮膚過度角化,皮疹,牛皮癬,神經性皮炎,濕疹,外陰瘙癢等等??赡苡捎谌硇孕玛惔x異常,譬如像糖尿病,隱形糖尿病,或內分泌功能失調,致皮膚呈退行性改變,這樣就很容易發(fā)生全身或局限性皮膚瘙癢。瘙癢往往在冬季氣候變冷,干燥時加劇。咽部不適,失眠,頭痛為絕經后的精神神經癥狀,腹部脂肪厚,脂肪肝由于絕經后新陳代謝障礙及有可能與家族性肥胖傾向有關,這些病人的脂肪容易堆積在腹部,髖,臀部,乳房等。
患者絕經偏早,素體沖任不足可知,面黃唇暗,手足干裂—-血虛血瘀,而血虛血瘀——生風致癢。綜合諸癥,此屬于沖任虧虛,瘀血阻滯,治宜溫經補虛,活血行淤,
從調體入手考慮選用溫經湯+桃仁增強活血,潤便,+仙靈脾,巴結肉溫補腎陽,提高激素水平。(絕經期的某些皮膚病用雌激素有效)
我在用溫經湯的過程中沒有發(fā)現(xiàn)沒有澀腸的副作用,其中的當歸,麥冬,白芍,阿膠就有潤的作用。
感謝各位的熱烈討論!
黃師處方如下:
吳茱萸6 黨參12 法半夏10 麥冬20 甘草10 桂枝10 白芍12 當歸12 川芎12 丹皮12
干姜6 阿膠10 紅棗30 麻黃6 制附片6 北細辛6 七帖 (溫經湯+棗+麻黃附子細辛湯)
關于麻附辛湯的用法:經查,麻黃附子細辛湯,《傷寒論》里是這樣說的:少陰病始得之,反發(fā)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脈沉=唇暗,面黃屬于脾胃范疇,中年期婦女絕經后,經水未能排盡,過多營養(yǎng)成分在體內,從而引起諸如蕁麻疹等證,故應增強心臟(麻黃作用),提高腎陰(附子作用),我認為黃師出的方,確實是恰到好處。我是初學者,只是盡力去理解,如果解釋錯誤的地方,還望各位指證!在此先謝謝各位的批評和指證 |